B2B闯入者
来源:电子商务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3
              作为拓荒者,进入一片还未被开垦的陌生领域,需要巨大的勇气;而作为挑战者,进入一片已被开发的领域,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先行一步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确立起了强大的先发优势。

    在中国B2B市场里,阿里巴巴是一面旗帜,也是一座高山。它让人景仰,也可能让人望而却步。同这位据说占据中国B2B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的巨人竞争,谁都难言有绝对胜算。

    现在,又有新的竞争者闯入了这块市场。大多数人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同时也充满了不解和忧虑:他们为什么进入这个市场?他们能有几分胜算?

    B2B新势力的崛起

    一件事情,发生一次,可能是偶然;发生两次,可能是巧合;但如果发生三次、四次乃至更多,那很可能就代表着一种趋势。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供应商网、华联B2B电子交易平台、沱沱网、亿僖网、雅蜂网等B2B网站相继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一股新的势力正在中国B2B市场里崛起。

    时势造英雄

    这么多的B2B网站几乎同时出现,绝非偶然,亦非这些企业一时的头脑发热。他们这么做,显然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用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梁春晓的话说,就是“经过多年的奋斗,B2B这个市场终于成熟了!”

    这个市场的成熟首先体现在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上。经历了从怀疑到了解到接受的过程,中国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明显改善,其应用水平同前几年相比也有大幅提高。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水平的提高,对阿里巴巴等B2B电子商务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平台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平台的发展又进一步拉动了企业应用的提升,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国B2B电子商务的外部发展环境终于开始成熟了。

    市场的成熟并不意味市场的饱和。尽管阿里巴巴等平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占据这片广阔的市场,他们仍给后来者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雅蜂网总裁郑民认为,阿里巴巴和其他B2B平台加起来,也不过覆盖了中小企业市场的10%左右,还有90%的市场有待挖掘。梁春晓的看法更为客观,他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数量约为3000多万家。阿里巴巴的付费会员和免费会员总共约有1000多万家,慧聪和其他B2B平台加起来不会超过500万家,这其中还包括重合的部分。这就表明,至少有一半的中小企业徘徊在电子商务的大门之外。这给B2B闯入者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前面已开发的1500万中小企业可以造就一个阿里巴巴,那后面还未开发的1500万中小企业为什么就不能造就另一个阿里巴巴呢?

    市场的空间不仅仅体现在中小企业的数量上,还体现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范围上。中国供应商总经理段世文就表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空间很大,但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还集中在信息流上,主要表现为在B2B平台上发布和获取交易信息。但是,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将电子商务延伸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链整合上来,这也就为部分软件厂商切入这个市场提供了诸多契机。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B2B平台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加上中小企业在数量和电子商务应用范围上的巨大市场空间,都呼唤着新的B2B英雄出世。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闯入者们蜂拥而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英雄也问出身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但这并不适合中国B2B市场。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者树立了一道不低的进入门槛。中国B2B市场里的游戏,并不是谁都可以玩的。好在,在这5B2B市场的闯入者中,也大多出身不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网推出的中国供应商。

    中国网在中国互联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也是目前海外用户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网站。在200694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共同启动了中国供应商的开通,另有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出席,中国网的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华联B2B电子交易平台同样具有类似的政府背景。商务部下属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在这个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中国华联更是中国零售商业唯一的民族商业品牌,旗下拥有55家成员单位、上万个零售网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46个城市,年销售额近400亿元。

    相比之下,推出沱沱网的九城和推出亿僖网的金算盘公司则没有那么浓厚的政府色彩,但他们同样不容小觑。九城在中国外贸领域浸淫十年,同中国海关等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中国进出口行业软件服务领域里的领头羊。总部位于重庆的金算盘公司是国内知名的ERP厂商,其优势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号称国内第三大管理软件厂商。

    出身本身是无所谓的,但在中国B2B市场上,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资源、实力。眼下,除了推出雅蜂网的百川同达公司以外,其他四家闯入者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这也就保证了他们在中国B2B市场上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各有各的绝招

    对于闯入者们来说,光有出身显然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将背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创造出自己的独门绝技。对此,闯入者们无疑相当自信,认为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拥有别人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

    中国网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政府背景和多年外宣工作积累的对外传播经验。中国供应商平台目前已推出中文和英文两种版本,以后还将逐步推出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语种的版本。中国供应商也由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全球的买家,推广展示中国的企业,实现“真正的国际贸易”。另外,中国网副主任张克还表示,通过政府部门严格而权威的认证等“门槛”,可以降低网络贸易的风险性,从而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

    华联B2B电子交易平台同样有来自政府的支持。CIECC下属的国富通公司总经理丁强表示,CIECC将会全力配合华联,做好网站的宣称推广工作。更重要的是,华联旗下的7000多家网点,将会形成巨大的采购能力,从而对中小企业形成“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沱沱网的优势在于它对外贸企业的了解和对外贸流程的熟悉。“十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论是现有的客户还是潜在的客户,我们都掌握了一些他们的交易数据。” 九城集团兼沱沱网CEO王双相信,利用这些数据,沱沱网可以帮助境外采购商找到更合适的出口供应商,并帮助出口商缩短通关时间。

    亿僖网是金算盘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一部分,它最大的特点是将ERP放到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提供给企业用户。用户无需购买整个软件,而是按需付费,最低每年只用付299元人民币。对于许多需要强化内部管理的中小企业来说,亿僖网无疑迎合了他们的部分需求。

    雅蜂网没有其他闯入者那么雄厚的背景,所以他们在商业模式上下足了功夫,郑民称之为“阿里巴巴+Google”模式。用户可以在雅蜂网上查询到全英文的中国出口商信息。而郑民最为得意的,还是他在业内首创的TQSTotal Quality Sourcing,全面质量采购)理念,即海外买家可以根据网站提供的QR(质量排名),从多个角度对所搜索到的产品及中国出口商有更直观的了解。

    无论是雅蜂网的郑民、沱沱网的王双还是亿僖网的总裁杨春,他们都认为自己找到了B2B电子商务中的”蓝海“。当然,现在还很难说这些B2B的闯入者们谁会成功,谁会失败。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网站所代表的B2B新势力正在崛起。他们,也许会改变中国B2B市场的格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中国B2B市场绝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君不见,十年电子商务路,惟有阿里巴巴修成了正果。眼下,闯入者们来势汹汹,一副志在必得、要将中国B2B市场搅个天翻地覆的架势。不过,时间会证明,他们中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将会渐渐趋于平庸。

    闯入者们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B2B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而很少看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但是,不管你看到与否,这些缺陷都存在。

    中国供应商

    无需多言,中国供应商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政府背景。但是,政府背景究竟能够给它带来多大的竞争优势?

    政府背景能带来行政优势吗?如果时间倒退20年,政府背景也许能够带来一些行政优势:只要政府发一纸文件,立刻可以强制要求企业上该平台。但如今在市场经济环境里,政府连自己下属的国有企业都号令不动,更不用说广大的中小企业了。

    政府背景能带来资金优势吗?不可否认,政府可能会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一定的资金,但肯定不会太多,这对平台的发展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这点钱同阿里巴巴等B2B平台在资金上的投入相比,也谈不上优势。

    其实,与其说政府背景是一种优势,倒不如说是一种包袱,因为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政府”一词往往是与迟钝、僵化联系在一起的。10年前,我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几乎都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立的。但如今,我们已难觅其踪影。

    如果仅仅指望政府的扶持,中国供应商的前景恐怕不妙!

    华联B2B网上交易平台

    华联B2B网上交易平台的情况同中国供应商类似,也很难指望真正得到CIECC的实际支持,最多只是共享对方的数据库。至于平台的推广,还得靠华联自己的市场化运作。

    但是,华联B2B网上交易平台还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困境,即华联只是一个虚拟的品牌。它和沃尔玛、国美不一样,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商城,而是一个由众多联盟单位(各地华联)组成的松散型联合组织,大多数联盟成员还是各自为政,这也就使得他们很难形成合力。

    根据CIECC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在第一阶段将形成一个针对华联所有成员的内部采购平台。在此基础上,该平台在第二阶段将被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开放式的全球采购超级B2B网上交易平台。眼下看来,最困难的可能不是第二阶段,而是第一阶段。华联必须要让所有的成员相信:利用这个平台,的确能够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沱沱网

    同前两者相比,沱沱网在市场运作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它的问题在于它的商业模式和阿里巴巴太像了!当然,王双认为,凭借九城在外贸领域的多年经验,沱沱网完全可以把服务做得比阿里巴巴更深入、更细致。记者对此并无疑问。但是,九城最擅长的,还是在海关报关这一块,而这一块业务只是企业外贸电子商务中的一个环节,而且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它是必需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次电子商务外贸交易的成败。除此以外,外贸一直都是一块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不仅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这样的传统大鳄,还有ECVV这样的新锐,而后者在商业模式上独辟蹊径,可能是沱沱网未来最大的潜在对手。

    在众多的闯入者中,沱沱网无疑是最具王者相的。但在商业模式上,它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

    雅蜂网

    雅蜂网拥有一款出色的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其技术能力出类拔萃。但是,中国B2B电子商务的未来显然不是技术,而是服务,而这恰好是雅蜂网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

    在雅蜂网目前的商业模式中,网站本身并不直接面对中小企业用户,而是面对各种垂直网站、行业网站。曾有企业直接找到雅蜂网,网站的工作人员却将该企业介绍给自己的联盟伙伴。待联盟伙伴收录该企业的信息后,雅蜂网再利用搜索引擎到联盟伙伴网站的数据库中去抓取这些信息。

    在网站发展的初期,充分利用众多合作伙伴的力量来发展自己,是一种不错的思路。雅蜂网也尝到了这种策略的甜头——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雅蜂网的流量如火箭般地飙升,眼下其Alexa排名已经接近3000。但是,从长远来看,雅蜂网在面向客户时的服务能力的欠缺,将使客户难以形成有效黏性,从而限制其发展。B2B未来的趋势之一就是朝中小企业门户发展,通过ASP的模式向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亿僖网

    亿僖网代表着一种传统软件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因为传统软件如果不与互联网结合是没有出路的,而且,中小企业也需要将电子商务应用从外部的交易向内部的管理延伸。但是,这种转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IT企业在文化上同互联网企业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互联网行业里,用IT软件厂商的方式做事,肯定是行不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想——它三次向互联网进军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可以说,亿僖网能否在B2B市场里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金算盘能否从一家传统软件企业顺利地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尽管这些闯入者们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我们对他们仍寄予无限厚望,因为我们知道,目前阿里巴巴的一家独大对于整个B2B市场是不利的,对于几千万中小企业是不利的,对于阿里巴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希望在这5个闯入者中,能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

    挑战阿里巴巴的三条定律

    恭喜你!你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和不可预知的奋斗之旅。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有全球B2B老大阿里巴巴,也有老牌强者慧聪,还有买麦网、金银岛等一批新秀(相对而言)。当然啦!你的追赶目标应该是第一名阿里巴巴。如果你非要拿第二名当目标,我也没办法,只能说你没出息。

    阿里巴巴是强大的,所以,为了对付这个强大的对手,你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三件事情需要慎重考虑,这也是中国B2B市场的三条生存定律。

    第一定律:阿里巴巴不是不可战胜的,但用阿里巴巴的模式是肯定无法打败阿里巴巴的。

    最经典的反面案例就是一些个别行业网站 :阿里巴巴做电子交易市场,他们也跟着做;阿里巴巴做诚信通,他们就做贸易通、xx通,结果……同志们,教训是深刻的,后果是惨重的!

    第二定律:阿里巴巴证明是安全和成功的领域,对你而言可能是危险的。

    请记住,你不可能在阿里巴巴擅长的领域里打败阿里巴巴。所以,去寻找阿里巴巴的盲点吧!中国B2B市场这么大,一定还有阿里巴巴未曾顾及到的地方。

    第三定律 :同阿里巴巴竞争,钱是不能少的,但光烧钱是无济于事的。

    你必须明白一点:你不可能比马云更有钱。尽管江湖传言,阿里巴巴的资金链紧张,但这毕竟只是传言。马云的阿里巴巴很能赚钱,一年的收入有十几个亿;阿里巴巴的马云还很能“骗”钱,比如从雅虎酋长杨致远的手里就“忽悠”来了10亿美金;马云本人可能还很“值钱”,只要他开口,从孙正义等VC手里再融个几亿应该没有问题。最要命的是,这么有钱的人,居然不乱花钱。据说,他在慈善晚会上都舍不得掏钱。碰到这样的人,你能有什么办法?

    千万不要试图去挑战上面的三条定律,否则你会“死”得很惨。当然,遵循这三条定律,你不一定就能打败阿里巴巴,但它至少能保证你在战略上不会犯大的错误。其他的,就看你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