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网通为农民插上致富的翅膀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淇县网通和位于深山里的省级贫困乡——黄洞乡政府,共同把该乡创建成全省第一个“信息乡”,逐步形成以提供涉农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交互式服务网络,为农民铺设一条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致富路,成为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养猪户牛保太的小康生活“通过农民免费信息服务站,俺看了怎样养猪,才知道养

猪还有那么多道道。”养猪户牛保太说。

  “我时常提心吊胆,生怕猪有什么闪失,有时半夜起床也得到猪圈看看。”牛保太说。就是这样小心谨慎,他也遇到了几次猪瘟,死了好几头猪,一度曾产生不再养猪的念头,在网通公司建设新农村免费信息服务站后,他成为信息服务站的常客,网上的养猪知识深深吸引了他。目前,掌握养猪技术的他,养了80多头猪,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养猪能手”。“明年我还准备扩大养猪规模,每年要赚它个三五万。”谈到未来,牛保太充满信心和自豪。

  “无本生意”拉动经济发展伴随着信息乡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淇县网通建设的农民免费信息服务站所提供的各种涉农信息,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愿望,部分群众中的“能人”针对自身无创业资金的现状,充分利用从农民信息服务站获得的信息,做起了“无本生意”——中介,通过牵线搭桥,将山区的土特产推销了出去,获取中间的差价,将山外的商人请进了山里开采石材和矿石,获取政府的招商引资奖励。随着这些“能人”逐步富裕,投身这个“无本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村干部都说:“自网通的农民信息服务站开通以来,群众思想活了,忙人多了,闲人少了,农民的腰包鼓了。”

  贫困乡的巨变黄洞乡党委书记高代泉感慨地说:“以前由于信息不灵,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总是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看着贫困的群众,我们当干部的揪心啊!而现在,随着政府和淇县网通分公司全面启动‘信息乡’工程,原先卖不掉的农产品,由于信息灵通,农产品一上市就卖光了,甚至一些紧俏农产品还需要提前预定才能买上,如我们的大红袍花椒、山核桃、山梨作为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黄洞乡是太行山深山区的偏僻小乡,全乡只有3700余户,原来由于山区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群众纷纷搬迁到山下,人口流失严重,常住人口只有7000多人,人民群众生活异常贫困。通过创建信息乡,新装电话720部,累计达到2233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还有很多人家买了电脑,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现在全乡有63家村民自己办有企业,90%的农户除种田外还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乡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