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出版业进行改造,将大大提升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和空间。这是在日前召开的数字出版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传播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从内容生产到加工制作,再到传播保存,以数字技术手段参与出版所有环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出版业态——数字出版应运而生,传统出版业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近来传统出版界逐渐认识到了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改造能力,通过这种改造,两种不同的业态将相互促进。
最早被数字技术“攻陷”的领域
中国出版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副主任张立说:“关于数字出版需要澄清一种观点,即它不是按照人们以往习惯的、按照出版物的形式来划分的,它是出版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出版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涉及出版所有环节。”
当数字技术日益完善,应用的触角伸向了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出版领域成为最早被攻陷的“堡垒”。柳斌杰指出,出版行业是被动投入到数字技术革命的潮流中间。当技术支撑部门、互联网部门、数字技术开发部门下面的各种通信公司、IT公司、数字技术提供商,在开发研制过程深入到了出版业时,出版业才不得不看到这个现实,被动进来。
而国民的阅读率下滑也表明,传统出版业经营环境日趋严峻。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民阅读倾向的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表明国民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
数字出版风头正健
根据出版研究所的资料,传统出版物市场里,图书销售份额从1999年开始呈下滑趋势,人均购书册数二十几年来变化不大,近年又呈下滑趋势;多数出版社利润停滞不前,甚至呈下滑趋势,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缓慢。而网络出版方面,2004年我国网络出版收入达35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如IT、通信、媒体、教育等行业)估计达250多亿元,其中电子图书(E-BOOK)2004年销量增长了260%。
从行业竞争程度来看,传统出版产业集中度低,全国有573家出版社和9000多家期刊社;而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度高,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字杂志市场,前四大供应商基本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从运作实力看,全国573家出版社的平均资产不足1亿元,而7家涉及互联网业务的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盛大、九城、TOM、腾讯,总市值是613.4亿元;从股权结构对比看,传统出版是清一色的国有股,而数字出版企业多是海外以及香港上市公司。
从第一张数字报纸诞生,数字出版的技术应用历史已有20多年。在最近几年里,数字出版加快进入我国出版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其势头锐不可当。传统出版业已陷入滞胀状态,而数字出版却风头正健。
产业链上游冷下游热
不仅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而且在已经形成的产业链中,也出现了“上游冷、下游热”的两极分化。
张立说:“热的是下游,数字出版物的制造商、销售商和数字图书馆的经营者,他们是数字技术的新兴代表,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为了培育市场乐此不疲;冷的是上游,作者、出版社等,他们对数字出版仍存在诸多疑虑,不愿意授权给数字出版商,造成数字内容的缺失。”
据统计,正式成立专职研发数字出版物的出版社在2004年有6家,2005年为24家,2006年预计将达到80家。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比起全国数千家设计数字出版技术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张立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出版业态和观念一时难以改进,二是传统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物是否会冲击传统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出版物心存担忧,三是数字出版领域的版权保护问题成为制约出版社和作者进入的主要障碍。
柳斌杰坦承,以出版社为代表的内容生产部门运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滞后,对数字出版持观望态度。不过,“这种现象在今年有了很大改观,我很高兴看到出版社的社长也来参加数字出版会议。这说明我们也有危机感了。”
两种业态相互促进
数字出版的出现是否会终结传统出版?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曾经也出现过较大分歧,但是在看到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改造能力后,大多数出版社都放心了。他们认识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种不同的业态相互促进,最终走向融合。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说:“过去出版一本书,我们在书后附一张光盘,作为纸质书的电子衍生品,但是并没有看到读者因为首先接触到光盘而来买书;但是现在我们结合网络发行了‘多媒体书’之后,发现很多读者会反过来按图索骥,我们的纸版图书销量反而会有提升。这个现象说服我们由传统出版商向数字内容服务商转变。”
最令出版业担忧的问题是,目前对版权的保护手段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线装书局出版社刘聪建说:“数字技术的生产手段先进,同时它的复制手段也相当先进,数字技术服务商怎样能够说服我和我的作者们相信,在此处的授权不会导致在彼处的泄漏?”
对此,柳斌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是通过立法和司法来规范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为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现在已将“国家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将从技术层面、政策监管层面细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