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电子政务” 服务社会为民所变
来源:中新河南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2年11月,济源市民史文波将信将疑的打开了济源市刚刚开通不久的政府网站“济源之窗”,或许是心存希望,也或许就是一次不经意地试验,史文波给时任济源市市长的周春艳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加强对该市某广场的管理,改变其脏乱差的状况,使广场真正成为老百姓休闲的地方……,没曾想,10天后,他的建议变成了管理办法,广场面貌涣然一新。

  如今,像史文波一样能与身居“庙堂”的高层领导直接聊天对话的济源市民比比皆是,只要你有问,官员就必答。

  2002年9月前,还在为开一家公司,而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跑断腿的济源市民,如今早已成了“坐享其成”的“懒汉子”,鼠标一点,一切办妥。

  昔日“愚公移山”,今朝“网通八方”。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数字济源”,这个地处中原西北地区的地级市正在因其“电子政务”的普及开展而引起世人瞻目,他们的工作被人们称为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开创性的“济源模式”。

   “电子政务”构筑便民公共服务体系

  “民办教育证、项目建议书、民办非企业证、机构代码证,这些证件全套办理下来在以往可能半年都过去了,但我在网上办理,不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效率非常高。”这是市民常院民在谈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心的好处。在济源,和他一样有着同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

  在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心,有涉及百姓生活近30家行政许可单位会聚于此,各单位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老百姓在一个窗口就能把事情办妥。据悉,2003年9月济源市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正式开通。该系统分为网上服务平台和内部办公平台两部分,实现了六大功能,即:窗口服务、系统管理、辅助办公、项目审批、统计查询和信息管理。网上审批系统的运行,创新了行政审批的方式,增加了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对内提高办公效率,对外更加方便群众。

  据了解,济源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心自2002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已办理报件57155件,办结率达99%。现在,便民、规范、廉洁、高效,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对行政许可便民服务中心的共同感受。

  “电子政务”构筑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原来政府下发的文件,各乡镇每周二、周五下午都要派人来取,像王屋、邵原、下冶、大峪等山区乡镇距市政府近70公里的山路,每周都要下来两次专门拿文件,几乎要固定一辆车,一个司机,一个文秘人员,并且遇到雨雪天气,还不能下来,给工作带来不便。自从使用上政务办公系统后,只要办公人员每天动动鼠标,看看系统就可以完成公文的传送、分发,大大节省了人员、车辆和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济源市信息办有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济源市作为河南省直属管理的地市,每天要召开大量的会议,要进行大量的公文交换。虽然60%的政务部门建有局域网,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资源不能共享。为有效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济源市建设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主要实现公文管理、信息发布、文件传送、政务要报、个人办公、资料信息管理等功能,涉及应用部门近百个,覆盖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乡镇、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在全市形成了一大办公平台,方便各级部门的使用。

  据介绍,济源市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具有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等特点。系统通过为移动办公人员配发具有数字证书和加密功能的智能电子钥匙,保证了移动办公的接入安全、传输安全,解决了领导因出差不能处理急务的办公瓶颈,实现了政务工作人员的安全移动办公和贴近式主动服务,使得电子政务办公无处不在,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据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苏福功介绍,“济源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基于互联网,通过加密技术,既实现电子政务,又保证网络安全。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总结暨现场交流会上,“济源模式”通过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专家组的验证,受到国信办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的肯定。

  “电子政务” 构筑透明公众监督体系

  2006年9月12日,当地某村一群众通过济源市便民热线反映,退耕还林款已经发放到村里,但村里没有给群众发放,而是用退耕还林款顶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群众认为不合理。便民热线将此事转交坡头镇政府处理。经过管理区书记的协调,目前,村里已将退耕还林款发放到群众手里。群众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据了解,济源市12345便民热线从2003年9月1日开通以来,共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的有效电话26.6万余个,成功转办率达50%以上。市民向便民热线反映的渠道有三种: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内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领域内的咨询、投诉、求助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前不久,在济源被确定为国家电子信息政务安全试点后,对12345便民热线系统进行了再次升级,升级后的便民热线系统增加了网上转办流程,所有12345转办件可通过互联网转办到各责任单位,避免了人工电话转办占用电话通道的弊端,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升级后12345网站,将开设网上公开办件功能,将各责任单位的办件情况进行公开。

  “电子政务”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建设

  在济源市蓼坞村,40%以上的村民已经学会上网,他们在济源市新农村信息网上发布农产品销售、大型机械租赁、招商引资、旅游宣传等信息,提高了村里的知名度,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里人激动的告诉记者,有了济源新农村信息网,蓼坞村特产薄皮核桃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与全国市场的对接,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新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建设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政府为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据了解,济源市的新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是由该市信息办牵头,联合当地十家涉农部门和网通、移动两大通信公司,依托市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共同构筑的市有中心、乡镇有站、农村有点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据济源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军霞介绍,,济源新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建立有农业科技、涉农专 家、政策法规三大资源库和连接市、乡镇、村、企业、种养大户的信息员网络,面向“三农”,开辟了免费信息服务渠道,搭建了农村政务互动平台,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今后,我们将确保新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让济源更多的农民走上依靠信息致富的道路。

  当地有村民对记者说,如今的济源农民找到了一个农业生产综合信息交流的好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向专家咨询提问,为自己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了自己的致富能力。

  从2005年10月,国信办下发了决定在广东、河南、天津、重庆等四个省市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工作,河南选择济源市作为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到2005年2月,济源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为“2005-2007年度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调研基地”;10月,被国信办和河南省确定为“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短短一年多时间,济源市在试点建设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基于互联网构建了安全的电子政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电子政务建设的新路子。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便民高效为目标。这就是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济源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济源模式”。

  成绩斐然,已然注目。但勇于开拓的济源人依然斗志在心,信心依旧。用该市市委书记周春燕的话说,到2010年,济源市10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成信息网络,80%的规模以上企业要运用电子商务;全市100%的行政村要建成信息服务点,全市30%以上的农村居民家庭要实现宽带入户,真正使信息化在济源的机关、企业、学校、家庭和各个角落广泛应用,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济源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评:济源:推行“电子政务”   服务社会为民所变  

  发展电子政务,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这几年来,我国电子政务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中国的电子政务正在从简单的政府“上网”和“建网”阶段,向更深入的以联合监管、业务协同、公共服务为特色的政府“用网”阶段转变。

  有专家说,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可能在每个阶段上目标都是不同的。它所经历的第一个层次是数据层次。即实现信息的公开、共享。第二个层次是流程层次。针对的是每一个部门职能的网上施行能力。第三个层次则是服务层次。对于广大老百姓还有企业来说,感受服务就是能切实的感受到政府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新变化,好变化。

  近年来,济源市的电子政务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在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网络平台建设、业务应用发展、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今天,我们看到了济源老百姓的欢欣鼓舞,听到了他们的声声赞誉,这足以说明济源推行的“电子政务”,已经为当地广大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变化。

  对于政府而言,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提供优质高效、规范廉洁、公开透明的服务;而对于广大普通群众来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就是实实在在的便捷、舒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济源政务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情系百姓,为民所变,推行电子政务,他 们在这平凡的举动中,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收获了最为宝贵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