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催生软件产业发展轨迹新拐点
来源:支点 更新时间:2012-04-15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建设信息社会目标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信息化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不再是简单的电子化,而是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软件企业在服务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好传统的实施者角色,而且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和管理行业知识,完成自己的能力升级,与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相同步。

  行业知识资源成就软件企业全程供应链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信息产业化的不断成熟,行业应用知识资源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要素,逐渐成为推进行业专业化分工、优化产业链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专业分化源自知识的专业分化。

  在软件产业中,行业应用知识资源极大地推进了这种专业优化分工,形成两种基本的与传统工业类似的供应链条——市场供应链、卫星供应链(如图)。在市场供应链中,控制重要环节的企业往往成为龙头企业;在卫星供应链中,总装企业往往成为龙头企业。这两种供应链常会复合存在,复合程度最大的就是全程供应链,这时龙头企业往往成为供应链管理者。如惠普在打印机方面堪称经典——在供应链中全程使用惠普品牌:市场调查找专业供应商,产品定义找专业供应商,产品研发找专业供应商,产品设计找专业供应商,产品生产找专业供应商,产品销售找专业供应商,产品服务找专业供应商……全程供应链使惠普真正成为品牌管理者。

  从市场趋势来看,行业应用知识资源的开放化和商品化是必然的趋势,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应用软件产品的厂商、咨询商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以有偿、无偿形式提供给合作伙伴已经成为惯例,如SAP、Oracle、BAAN,加快了其产品的市场推进速度与规模,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而提供知识种类、知识内容的多少往往取决于厂家。

  从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信息化进程的纵深推进,行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国IT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行业应用软件也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业的重要组成领域。根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的报告,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00亿元,其中以行业应用市场为主的服务与集成市场规模为1165亿元,占51%。

  随着行业用户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其对IT的认知也已经从“IT工具论”转变到“以IT推动业务创新”。这就需要行业集成服务商要对行业用户的当前业务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对如何利用IT技术推动该行业的业务创新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因此,要求行业集成服务商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还要具备厚重的行业知识积淀。

  中国的行业IT应用发展在从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到应用系统建设,再逐步发展到业务流程驱动管理阶段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本土的行业集成服务商在信息技术方面逐渐具备了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咨询人才,缺乏对行业知识的提炼和体系化,缺乏对于行业知识的重复利用,在行业理解力以及对IT推动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的预见性方面,与IBM 、惠普等跨国公司及用户的期望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行业知识积淀的不足将导致中国本土的行业系统集成商很难介入到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系统中,这将是中国行业系统集成商与国际顶级企业同台竞技并做大做强的瓶颈所在。另外,一些小的集成商也逐步向价值链低端退缩,只能做外围的非核心应用系统(OA、MIS)等。

  北京软件企业在重大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占据全国领先地位,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与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2005年的报告,2005年北京行业应用软件销售收入达3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的42.50%。但当前和未来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骨干企业的高端咨询优势不突出,尚未形成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合理的分工格局,制约企业增值空间的扩展等主要问题。

  目前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主要以系统集成和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趋同,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企业在几乎相同的市场空间过度竞争,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没有掌握在咨询、品牌、核心业务系统等方面的高端能力。如何积累行业知识资源并很好地应用,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整个中国行业集成服务商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重点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催生新型软件企业

  基于对国内外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北京市科委于2006年1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及服务体系构造”(以下简称行业知识库)项目,并委托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承担了项目建设工作,以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为切入点,通过构建适应我国行业应用的知识库体系产生出行业知识库,并申请相关专利,以此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

  所谓重点行业信息化知识库,是指对重点行业核心应用软件起支撑作用的行业信息化经验积累的集合,也可以说是行业经验的沉淀,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知识、规律及诀窍等知识的汇聚,是软件企业开拓高端市场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标准、行业法律法规、行业业务模型、行业业务数据与信息模型、行业信息化全景图、行业领域构件、行业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应用服务中心等九个部分,既包括以文档形式存在的行业应用需求分析、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应用发展趋势等,也包括以框架模型和领域构件为代表的软件产品和相关工具,还包括以物理环境体现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展示体验中心。

  可以说,行业知识库的研究成果将填补国内此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空白,为基于行业标准和业务模型的行业信息化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减少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从应用上也为促进行业的专业分工和结构优化、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及运行效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一方面,行业知识库将促进产业分化。国外以SA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厂商,以CIM-OSA为指导,建立了与其管理软件功能配套的行业知识库,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咨询厂商为龙头、实施厂商快速跟进的产业格局。在国内,以ERP厂商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开发商在这方面正在形成以咨询厂商为龙头、实施厂商快速跟进的制造业信息化的产业格局。

  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MRPⅡ/ERP软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从独立的单一系统,到相关业务系统的集成,最终实现ERP系统的全面集成软件已经形成,并得到应用。在此基础之上,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软件产品在逐渐兴起,包括具有行业背景的软件公司的行业产品和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软件公司的分行业产品。ERP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好的ERP软件产品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实施顾问进行有成效的实施。

  由于软件产品的行业解决方案不同,因此,建立行业化实施服务体系也是软件服务发展的必然,而在这个服务体系中,行业知识成为核心性、基础性的要素。对北京来说,行业知识库的建成必将推动和促成行业内专业分工,促进北京软件行业结构的优化,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行业IT厂商的竞争格局,营造北京行业信息化软件的良好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北京市软件行业的竞争力和在中国市场及在国外的地位。

  另一方面,行业知识库将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向高端咨询型企业转型,并带动行业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服务企业转型。与国外的软件企业相比,我们在技术上比较落后,软件开发采用的标准、平台以及工具基本上都被国外产品垄断。

  目前我们的优势,就是行业知识,但是现在这些知识也不系统。建立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将使得行业知识转变为动力,并推动信息产业更快更好地完成低端地位向高端地位、分工模糊到产业链专业分工清晰的转型和扩展。

  另外,为了达到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增加同龙头企业的合作机会、提高利润率的目标,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利用知识库中的行业知识(如:标准规范、服务构件等)去快速搭建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系统,以更快成为产业链的基础一环——专业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