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峰:重点解决信息加工问题
来源:通信产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发言中指出,农村信息化无论是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这是农村信息化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这些信息分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政情的上传下达,还包括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手段之一的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第二是经济信息。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东西,它的价格情况怎么样?这是困扰农村农民生产的长期性和经常性问题;第三是科学技术信息。多数农民的经验和科学分析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第四是社会需求信息;第五是娱乐信息。

  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村农民如何获得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什么。

  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不能简单划一,根据不同的情况,每种方式有自己适应的范围,在一个领域可以有多种方式一起使用。

  第三个问题也是农村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信息化。

  首先,信息化要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本地化,要适应本地情况和需要。全国性的信息当然很重要,但是更多的,农民想要的是适应本地需要的信息,包括科学技术信息、经济、市场信息等等。同时信息传递方式也要多样化,信息提供的标准化与多样化之间要兼顾,不能全国统一一个标准,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信息化事业。

  其次,实现农村信息化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内容的分析加工。这个问题现在非常突出,也非常困难,比技术问题要难得多。农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农产品市场也有大年小年,某一个产品今年是大年,明年就可能是小年,而且农产品市场的容量缺乏弹性,农业生产周期长,信息和市场的变化容易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是困扰农业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农业生产技术更重要。信息分析加工的工作做起来,比发展网络难的多,现在我们只是把市场原始信息传过去告诉农民,让他们有了一个信息渠道,加工做的还是不足。

  第三,要形成产业链。从信息的生成到信息收集,再到分析加工、传递、接收、分发、应用、反馈,需要一整条产业链,其中部分内容还会有一些交叉,渠道也要多样化,这个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目前的情况是中间强两边弱,即信息的中间传递渠道比较强,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在传递方面所做的工作已经受到国际上极大赞誉,但是产业链两端还比较弱,需要转型的电信运营商去整合这个产业链。

  第四,是整个信息化工作要有多种组织方式。要组织农民协会,包括农民科技协会、农民信息协会等。另外需要各运营商发挥主导作用,对产业链的延伸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根据实地调查,目前农业主管部门是相对比较弱势的。总的来说,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个角色要相互结合起来,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另外还要有一些信息分析和加工的企业,现在还缺少这个环节,政府应该来引导和主导此项工作。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积极性,把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好,兼顾企业经营利益。

  朱高峰院士最后指出,数字鸿沟问题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如果解决不好,数字鸿沟会比经济鸿沟更大。从世界角度看来也是如此,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可能比经济领域的差距更大。但是如果做得好,可以通过信息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缩小数字鸿沟来促进缩小经济鸿沟。对于信息产业领域的企业和各种组织来说,这是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农村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