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信息专家组组长梅方权: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部信息专家组组长梅方权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农业现代化才刚刚迈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这时候出现农业信息化,这在发达国家是完成农业信息化所没有的机遇。农业部信息专家组组长梅方权指出,我国可以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同时发展信息农业,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处理好这两者是可以实现相
互促进的。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建立一个信息服务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大型工程,至少要包括以下六个领域。
第一是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比如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农民计算机利用水平比较高,常州有60%农户可以用到计算机。毫无疑问,信息化能够带动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要依靠过去小报小书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文化和现代经济、政治趋势是很难的。
第二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控信息化。要支持农业结构的调整,就需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对结构政策进行跟踪评估。整体上看,结构调整的效果是好的,现在结构调整的任务很多,到2020年要实现小康阶段的技术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三个层次,一是种植业经济作物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二是农林牧副渔业产值比重70%以上;三是食品和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应该在70%以上。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这难度要大一些,工程也大,目前已做了一部分的示范研究开发项目。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尽管大但是效果很好,如果我国建立类似美国的农田灌溉自动决策系统,仅北方冬小麦灌溉,每年可以节约用水100亿立方米,节约2亿资金和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能源。
第四农业技术操作的信息化。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目前,小麦管理系统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都可以应用于生产;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也已完成第三版,2004年在河北推广一百万亩,获得经济效益1亿元。
第五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立农业的决策系统,获取经济信息和进行管理决策。信息化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主要是提供信息然后跟踪决策。
第六是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化。目前,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框架,信息服务的能力日益加强。为实现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发展目标,这要建立健全以农业部门为主体,覆盖各个涉农部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到2010年全国县级信息服务平台要达到95%以上,乡镇信息服务站达到80%以上,村级信息服务站达到30%以上。2020年建成覆盖全国的功能较为完善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乡镇信息服务站要达90%以上,村级信息服务站要达70%以上。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梅方权指出,目前重点建设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子系统;二是粮食与食物安全预警子系统;三是农业科技推广和中介服务子系统;四是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子系统。他认为,这几方面是可以结合起来的,结合后就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效应,这样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共用的。
梅方权指出,中国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是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用20-30年时间在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领域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农业科技信息化带动农业科技现代化。
他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信息研究系统,这几年加快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但数字化的资源比例很低,只有10%左右,而不像欧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信息系统资源。梅方权指出,农业信息化现阶段的重点是建设国家智能化农业系统模拟重点试验室,组织力量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