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中学生对互联网的密切接触
大学阶段:企业帮助学生“实战”
采访了昆斯凯普学校,使记者丝毫不怀疑在如此的基础教育体制下,瑞典少年们被激发出的学习热情。但“热情”又如何转变为“知识”呢?于是记者提出,要到布里特曾经就读的,也是瑞典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斯德哥尔摩大学去看一看。
斯德哥尔摩大学建校于19世纪70年代,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开始授予学位,又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先后建立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1960年成为国立大学,四年后又增加了社会科学学院。从此,该校学生人数陡增,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斯德哥尔摩大学共有3.4万名在校生,教师人数为1900人,其中教授有200人。该校现有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个学院,共80个系,开设近800门课程。许多杰出的教师和研究者都曾在这所大学工作过,例如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雷尼乌斯、著名的俄罗斯数学家蛙耶斯基,后者还是欧洲首位有教授职称的妇女。
20年前,布里特就是在这所学校内读书,他告诉记者,在瑞典很多政府部门、企业中,都有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校友。不过布里特说,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学校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可在高校科研、以及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合作方面,斯德哥尔摩大学以及瑞典的其他高校却是成就非凡。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记者见到了老朋友尼尔森教授,他也赞同布里特的观点。尼尔森说,瑞典高校承担着全国主要的科研任务,这是因为瑞典没有类似中国科学院一样的实体科研机构,除个别国家级研究所、企业内的研究机构和军事科研部门外,所有的科研力量全部集中在高校。高校开展的科研工作与教学计划以及博士阶段教育紧密结合,同时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研究均遵循这一原则。像斯德哥尔摩大学,便是瑞典科研能力最强的机构之一,实验设备也比较先进,这里的教师都可承担科研任务或签署科研合同,而且,瑞典的博士生也按科研人员待遇领取工资。尼尔森还向记者介绍说,瑞典政府每年投入到高校的经费,几乎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一般来说,达到这个指标,便可被视为是教育型以及创新型国家。但实际上,像斯德哥尔摩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尽管政府拨款很多,可只占到全部科研投入的1/4,其余大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的。
布里特也告诉记者,他就是在产、学、研一体的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典型。1992年,布里特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先后完成本科及硕士课程后,正在犹豫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像其他多数同学那样先找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恰在此时,布里特的硕士导师与爱立信公司签定了一份科研合同,他的导师告诉布里特,如果继续在学校学习,就可以参加这个科研小组,而只要表现出色,今后布里特进入梦寐以求的爱立信公司工作并非只是个梦想。于是,布里特欣然地接受了导师的邀请,并在随后3年时间里,与导师及其他同学一道,顺利完成了这个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布里特还独自研发出一项专利技术被爱立信公司采用,当时,他只有28岁。而在布里特还没有拿到学位的时候,爱才心切的爱立信公司便按照接收博士生的条件雇佣了布里特,并把他安排在一个重要的研发岗位。
而在布里特参加工作后,他发现,爱立信公司几乎七成以上的科研项目是委托高校或与高校合作完成的。布里特认为,一方面,学校的科研条件一点也不比爱立信的研究机构逊色,而且人才也非常集中,所以,高校成为爱立信公司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人才,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去工作,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尼尔森此时接着布里特的话说,瑞典在科技方面一路领先,是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分不开的。而国家以及企业的科研投入,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有能力去完成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更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很多学生在本科时就已经开始以个人名义和一些中小企业合作,而到了硕士及博士阶段,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会参与到某项科研课题中,这样,就把企业的资金、学生的智慧以及学校的资源很好地统一起来。有统计说,在瑞典每年申请专利的人中,有近30%是在校的学生,近60%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年轻学生能够迅速脱颖而出,与他们在大学阶段就开始进行科研“实战”是密不可分的。
走入社会:缔造知识经济传奇
从昆斯凯普中学到斯德哥尔摩大学,记者已经深刻领略到,在瑞典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在少年时代便被激发起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而到了青年时期,他们又在大学里得到了“实战”的锻炼,从而使瑞典的年轻人未出校门,便已被打造出较高的科学素质。不过布里特却认为,学生时代毕竟只有20年左右的光景,真正考验人们的,是在进入社会后能否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在前往记者本次采访的最后一站——基斯塔科技园的路上,布里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叫尼古拉斯的瑞典人,也就是Skype软件发明者的传奇故事:
Skype是一个小软件,它整个大小不超过10兆,一张普通的光盘就可以装70个这样的软件。Skype公司也是一个小公司,从诞生到功成名就,迄今为止也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从刚开始的两个人到现在的100来人而已。
然而,Skype又是个超级大软件。据统计,去年9月Skype的用户为5000多万人,但在半年多后,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一亿。同时,Skype更是一个大公司,2005年9月12日,电子商务巨头eBay正式宣布收购Skype公司的那一刻,几乎全世界都为之惊叹。为了收购Skype,eBay开出了近41亿美金的总价,前期付款便包括26亿美元的现金和eBay股票。
什么是Skype?它就是一个互联网语音通讯软件。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观察,Skype算不上什么超级武器,早在它前面,已经有QQ、Msn、Yahoo等软件已经为广大网民所熟知。当然人人都夸Skype的通话质量是最好的,不过,Skype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了包括以往语音通讯软件及IP卡等各方的长处:首先,Skype和其他网络聊天工具一样,也是免费的,但它的信心传输内核是P2P技术,这样,无论有多少人同时在线,信息传输速度并不会受到影响;其次,Skype比其他软件更为简单好用,例如在使用电脑给普通电话机打电话时,传统的网络电话需要配置路由器,可Skype则省去了这个麻烦;最后,Skype的销售和传播完全通过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打过任何广告。用其发明者尼古拉斯的话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省下大笔的费用,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研发当中,而不是像传统企业那样,把钱都花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上。
尼古拉斯又是何许人也?今年39岁的他曾在瑞典的一家电信公司工作8年,这段工作经历给尼古拉斯的启示就是:在新技术应用领域充满了巨大商机,只要把握得当,就能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中由小变大、迅速崛起,而这一切的前提又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尼古拉斯首先和他的同伴一起制造了KaZaa这个历史上下载量最大的P2P软件,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上通过KaZaa下载的总数已经超过3.7亿次。当KaZaa最火的时候,它几乎成了“下载”的代名词,就像我们今天在网上的搜索时会说“Google”一样。小试牛刀之后,尼古拉斯并不满足,他又发现了网络通讯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他和他的同伴一起研究当前各个通讯软件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开发出了Skype。
被eBay以天价收购后,尼古拉斯并不满足。他现在有了资金的支持,Skype软件和服务也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换代,短短几年时间,Skype已经实现了从电脑打电话到普通话机,也可从普通话机打电话到电脑,不久后,Skype的手机版本也会出炉。
布里特感慨地说,像尼古拉斯这样的人,不断地在知识经济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才该是所有瑞典科技人员的榜样。而事实上,瑞典还有着成千上万的像Skype这样中小型科技公司,或许他们中的某一个甚至更多,就会成为明天的另一个传奇。
这样的例子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素质而言有代表性吗?布里特听了记者的提问,却反问起记者,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很高的整体素质,又怎么会诞生这样的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