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局: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全面提高流域水利信息化水平
来源:水利部 更新时间:2014-05-30


 
 

太湖流域片地处东南沿海,行政区划涉及苏、浙、沪、闽、皖五省市,流域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湖流域高速发展的经济、高度集中的人口、财富和城市,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要求流域水利提供更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流域水利的中心工作。

当前,太湖流域水利工作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不适应,突出表现为防洪减灾能力低、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高。“十一五”期间,太湖流域将加快构建流域的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及现代化管理与调度四大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流域水利现代化,加快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对洪水、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的有效调控。流域水利信息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五”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流域各省(市)水利(水务)部门认真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要求,结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需要,流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开展了以水情自动测报、通信网络、防汛会商、调度决策支持、电子政务等为重点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流域水利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㈠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基本形成
太湖局完成了与水利部、江苏、浙江、上海水利厅(局)及下属机构、直管枢纽的宽带网络互联,江苏省建成了覆盖省厅至苏南各市水利局、市水文局和厅属管理处的信息骨干网,浙江全省已基本建成省、市、县(市、区)三级防汛水利计算机广域网,上海市水务局建设了覆盖局属各行业管理单位、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19个区(县)水务局及气象、海事、海洋等单位间的宽带联网。流域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和防汛机构均建立了局域网。

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覆盖全流域
太湖局建设了覆盖流域的67个主要水文自动监测站和七个分中心,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水利厅增建了沿江28个水情自动测报站,浙江省完善了湖州、嘉兴地区的水情测报系统。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80多个雨量、水位、风速、风向等信息的自动采集站。福建省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686个雨量自动采集站、418个水位自动采集站和24个风情自动监测站。同时,太湖局在贡湖建设了一个一类水质自动监测站,江苏省在大运河和太湖沿线建设了13个二类水质自动监测站。

㈢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建设加快
太湖局完成了流域重要枢纽太浦闸、望亭立交、常熟枢纽的本地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流域内部分地市相继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江苏省各级水利部门建设了近70多座工情信息监测系统,上海在全市85座一线水闸和19个黄浦江上游的泵闸建设了实时监测、视频监控系统。

㈣水利数据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太湖局基本完成水利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和部分水利数据库的建设,江苏省基本建成历史水文、水情、遥测、地下水、地表水水质、工情、取水许可与地下水等数据库,浙江省基本完成了水文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和1:10000水利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上海市基于行业管理完成了水文数据库、河道、堤防、水闸等数据库建设,建立了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的水务数据基础平台,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㈤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成效
围绕防汛调度业务工作的需要,流域内各级部门开发了防汛业务应用系统,如气象云图系统、台风监视系统、水情信息服务、汛情监视、调度会商、决策支持等系统,在历年防汛调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逐步开展,围绕行政办公管理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省市厅(局)在因特网上均建立了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有关水利信息。

二、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存在不足
流域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在流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经验有:

㈠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注重规划、重点推进。流域内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对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通过落实机构、明确职责、提高认识等措施,切实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流域水利发展规划的框架内,做好信息化专项规划并充分重视规划的指导与协调作用,突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流域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㈡多途径筹措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面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投资渠道不畅,不易单独立项等实际困难,流域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和社会对水利现代化的急迫要求,多渠道积极筹措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如948项目)支持、引进外资(亚行、世行贷款、JECA)、工程带水文、工程带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单独立项(部分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㈢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应用实效。流域水利信息建设坚持“急用先建、务求实效”的原则,强调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防汛调度、水资源管理等业务工作的迫切需要,缩短信息化项目建设周期,在抵御重大洪涝灾害、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等过程中及时发挥作用。

㈣突出重点,注重水利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在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流规模和建设资金均受到限制的条件下,针对需求强烈、矛盾突出的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加强水文自动监测、网络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满足流域管理需要的模型开发,不断加强流域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㈠流域与区域信息化建设协调急待加强。由于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侧重不同,反映到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主要表现为流域水利信息化规划与地方(区域)规划衔接程度较低,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协调机制,导致区域信息化程度不平衡、技术标准不统一,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制约了流域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㈡息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要。流域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难于满足流域进行防洪与水资源科学调度、实时调度和精细调度的需要,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排涝、区域边界水事矛盾调处、利益冲突协调等提供技术支撑不够。

㈢流域水利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建立。流域和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以及行业之间还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资源还处于分散与半封闭状态,制约了流域水利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应用范围。

㈣水利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有待探索。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没有明确的渠道,已建成的系统运行管理经费缺乏,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对流域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水利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有待探索。

三、“十一五”流域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
㈠“十一五”流域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遵照太湖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结合流域与区域水利管理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完善流域水利信息采集系统,扩大水利信息网络的建设范围,实现对流域重要水利工程实施远程监控,加快流域、省市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㈡ “十一五”流域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加强流域信息化规划与区域信息化规划的协调,贯彻落实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发展,充分发挥流域、地方各级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流域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制,围绕流域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开发、利用,坚持遵循标准、完善体系、突出平台、分建共享的原则,构造水利信息化的保障环境,保证流域水利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㈢“十一五”太湖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经过十年治太工程的建设,流域内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工程和环太湖大堤等十一项骨干工程已基本建成,流域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具备了防洪安全、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流域水利信息化的重点将围绕流域骨干工程科学调度、精细调度、实时调度的需要,加快构建流域信息化的综合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完善水文、水资源和工情信息采集系统

改造完善流域已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增加沿江沿海潮位和山区雨量的自动测报,加强对太湖、环太湖河流、望虞河、太浦河和省际边界水体的水质水量自动监测;及时收集流域内主要河道、闸、水库涵、泵站的工情信息,提高流域水资源信息自动采集的水平,加强省市系统间的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

2、扩展流域水利信息网络

在已建流域、省市水利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网络将覆盖流域内县市以上水利局、地市水文部门、信息采集分中心、水文巡测基地,重要水文站、水库和枢纽工程,满足各类水利信息的传输和远程调度指挥的语音、视频、数据的需要。同时,加强与气象、环境、资源等相关行业部门的联网。

3、对流域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远程监控、监测

为提高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对流域上游7座大型水库、沿江沿海主要闸站、环太湖控制工程、西险大塘和东导流大堤、湖西控制线、白屈港控制线,望虞河、太浦河和黄浦江两岸控制工程等主要控制工程进行监控、监测。

4、建立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数据中心建设

建立流域、省市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开发流域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流域各类水利基础信息化的标准,建设具有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据汇集及存储、信息服务、业务支撑等功能的流域、省市水利数据中心。

5、围绕防洪与水资源调度管理,加强应用系统开发

基于流域、省市水利数据中心,整合业务应用,提高流域水利模型的精度,结合流域水利管理的需要,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重点开发水文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防洪与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和流域调度会商系统,全面提高流域管理的水平。

6、提高流域行政管理水平,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进一步加快流域、省市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以政务公开为重点,加强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政务网站的建设,完善行政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加强与流域内省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相关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覆盖全流域的水利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提高流域管理办公效率,全面实现流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流域水利信息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的需求出发,在“十五”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统筹兼顾、分级建设,以流域调度运行设计、水资源实时监控、防汛指挥系统、水文水资源预警系统、电子政务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的信息化体系,不断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使流域水利信息化成为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