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1月16日,在中国水利现代化高级论坛上,水利部办公厅主任顾浩作了题为《从京郊水利看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交流发言。
从京郊水利看农村水利现代化
农村水利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将被打破,这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对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调研和考察,使我颇受启发,对农村水利现代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北京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近几年来,北京市水务局把加强水利现代化尤其是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水务综合管理,郊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开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基层水务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郊区水利不但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取得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支持。
1.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农村水利按现代化思路来构思、发展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北京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生态与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北京发展的重要因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根本出路。
这样的理念在北京农村水利建设规划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一批清洁小流域,立足于源头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重点对人类活动区进行治理。这里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区域,合理规划民居,实行基本农田保护,解决农村饮水,实行节水灌溉,集中填埋垃圾,集中处理污水,保护河流湿地,不仅为农民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回归自然的场所。体现出城市、农村的和谐,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和谐,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和谐,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和就地消除污染的和谐,归结起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一部分,而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北京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五环以外的现代化,是相对滞后的起步,跨越式的发展,来得及按科学发展观来提前规划,更重视发达与和谐。
2.北京市的水务体制渗透和落实到农村基层
水务体制的本质优势,就在于水问题的综合解决。农村水务管理也需要综合统筹。在北京农村,我们看到这种体制正在发挥史无前例的作用。2002年以来,北京郊区根据流域和水利工程特点合并改组原有乡镇水利站,在山丘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平原区以水系或若干乡镇组成单元,成立了93个农村水务站,作为县区水务部门在基层的派出机构,现有1200多名工作人员。郊区水务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防汛抗旱、河湖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发展到水资源配置、用水定额管理、节水灌溉、乡镇供水、水生态建设、水环境保护、村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每年用于农业约5000万m3),体现了农村基层水务发展的新模式。从3年的运转实践看,农村水务建设不仅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支撑了农村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基层水务站建设是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从北京市的经验看,基层水务站在独立于乡、镇政府以后,职责明确,不但能更好更直接地为农村用户服务,而且能更公正、更有效地履行水资源管理等公益性职能;编制和财政补贴明确,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有较大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郊区水利的发展,推进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在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中把基层水务站建设作为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水务站能力建设、人员素质培训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战斗力。考虑到农村水利工作直接服务“三农”、点多面广的特点,基层水务站不隶属乡镇政府后,应加强和乡镇政府的联系、沟通,深入到农村现代化的社会框架中。同时,体制上需要进一步摸索,继续得到区(县)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北京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应对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水平农村水利发展的启示
根据世界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将经历经济、社会、环境的矛盾凸现期。这个阶段新矛盾凸现,农业劳动力剩余并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人民群众和社会的文明水平提高。同样,财政支付能力提高,支出结构调整,公共财政力量明显增强。当然,为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财政支出需求也明显提高,但总体上,对弱势的农业和公益性强的水利支持力度必然要增强。2004年,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城市要支持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这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共财政支出架构发生重大调整的强烈信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率先进入这一阶段。北京农村水利现代化得到市、区(县)、乡(镇)三级财政的支持,形成了各级财政和农民共同投入的格局。实际上,北京的农村,在支持城市发展、保障环境友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水资源节约、配置和保护方面,农业的节水支撑了城市的供水,农村水环境保护、“三道防线”的实施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目前全国农村水利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北京的经验启示我们要用好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求真务实。
4.北京农村水利的发展说明,科学观念和先进技术已成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北京的农村水利现代化不是花架子,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水务工作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首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水利理念,充分发挥流域统筹和水务综合的优势。《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对郊区水利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防洪保安、农业节水、水资源保护、村镇供水和基层水务站建设五个方面统筹规划,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规划的编制,这点也正是各地在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中所要借鉴的。第二,广泛采用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地需要的实用科技成果。北京市在节水技术、废污水和固体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水资源再生利用、在小流域形成小循环生态、利用各种水生植物净化地表水等方面,都结合自身的实际广泛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特别让人欣慰的是农村分散的小微型污水处理设备、利用天然湿地和生态系统进行自我恢复,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很先进,由于本土化、投资小,所以好管理,作用大。同时北京在农村水利中积极创造条件推广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第三,在管理制度上探索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科学办法。改革了原有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的用水户参与管理形式等。
二、农村水利现代化问题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北京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和中西部省份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这种例子都很多。1996年的一则消息讲上海没有自来水的农村地区的小河都被污染了,原因是过去农民用水和排水都靠村边河流,所以他们关注河水水质,后来通了自来水,农民就不依靠小河用水了,由于没有排水及水处理设施,日积月累,造成有河皆污,而且底泥成为二次污染源。这反映了观念和机制问题。上海水务局成立后,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深圳特区原是农村,起步之初,有一个规划,规划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思路,但当时没钱实施。后来快速发展中新城区大部分实现了这个思路。但在当时的边缘农村、现在的新开发区中,由移民和农村务工人员形成的所谓“城中村”管理跟不上,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清污混流、雨污混流,现在雨污管路已经乱了,地表水质很差,但GDP很高,人口密集,建了污水处理厂无法运行,深圳水务局只得重新高代价走清污分流之路。这些再次佐证了水利现代化、农村水利现代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提前筹划,提前应对。
1.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利的基础作用要求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从根本上克服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以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关键意义。尤其在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之后的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的过程中,忽视农村问题或者农村问题解决不当都会带来基础性的危害。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研究水利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有新的突破。不但要整体地考虑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而且要统筹考虑农村和城市,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传统农村水利问题,又要解决好实践中出现的农村水利新问题。
2.现阶段农村水利现代化既是实践探索也是理论研究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提高,都会对郊区及农村的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对农村水利这一重要基础设施提出要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农村水利现代化已经从经济发达地区的积极实践扩大到中西部相对发达地区的试点。同时,中央“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为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提供了舞台和动力。但是,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又尚在探索之中,近几年,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都做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针对当地农村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价指标、工作重点又会有较大差别。因此,在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实践中,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水利的要求,把农村水利现代化的理念贯穿于农村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农村水利工作中更加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并在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理念、完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