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斯菲尔德功功过争议多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败亏输,导致拉姆斯菲尔德黯然下台,这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因为这位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防长,在任期中不仅领导美军打了两场战争,还同时对美军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其功过是非,人品作风都颇具争议。布什总统对他的评价极高,称自己六年来多赖于拉氏的建言献策;还说“因为拉氏的领导,美国变得更为安全了”。布什更称,历史将会记录拉氏的功绩。

  布什这是在无端吹捧吗?暂且存疑。但如果我们超脱些进行客观回顾,六年来拉氏似乎可说是美国当代军事变革当之无愧的一只领头羊,他以自己强悍的作风,对美军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

  上任伊始,依据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苏东解体,中国崛起),拉氏立即着手调整美国在全球的部署态势。具体地说,就是将美军的部署重心从欧洲移向东亚地区,极大地增加了在夏威夷、关岛、日本等地的海空战略打击力量。并加强了战略装备的前沿储备。

  二,鼓动布什退出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并极力推动导弹防御系统的建立与部署。

  三,组建了北美司令部,负责北美及本土的防务。

  四,推动北约创建了快速反应部队。

  五,扩展并强化了特种部队司令部权力与职能;甚至授权特种部队可以秘密潜入他国活动。

  六,强化了军事情报部门,特设立了专职副部长负责情报工作。

  七,设立了转型办公室,推动部队向小型化、轻型化、快速化转型。如缩小陆军规模,增强海空远程打击力量;主张将师级单位缩编为更小的战斗旅,以便于快速行动和便于作战组合。

  八,武器装备方面,重视远程导弹和激光和卫星制导精确炸弹的开发;反对采购笨重的传统武器。如一上台就叫停了科曼奇(COMANCHE)直升机和十字军(CRUSADER)火炮的采购(因为十字军火炮重达70吨,太过笨重),并为此解除了陆军部长的职务。

  九,也许是最重要的,高度重视高技术在部队作战中的推广采用,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推动将美军建设成一支“联网武装力量”,即利用美国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使美军各个不同部队单位能进行横向快速,甚至是同步作战;从而取得最佳战果。

  这就是拉氏提出的名为“网络中心战争(NETWORKCENTRIC WARFARE”这一全新的军事理念,即凭借信息联网技术使各作战单位即时获取战场信息,实施协同作战,从而在战场上取得对敌作战的优势。因为信息化网络化极大夺加速了情报交流与信息勾通,大大减少了指挥周转环节,也减免了费时费力的部队集结调动的需要。

  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要求将领们抛弃传统过时的作战理念,要有创新性的作战思维。他甚至提出过“非接触、零伤亡”惊人见解。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第一阶段,拉氏的作战理念得到了有力验证。由此可见,拉氏不愧为现代军事变革的推手与旗手。

  公正地说,拉氏发动的这场革命性军事变革的影响是深远的。世界各国的军事部门无不在认真关注并深入研究美国的这场军事变革,并纷起效法。特别是美军的信息战理论已成为各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个最高标准和前进目标。尽管位氏黯然离去,但他的这场军事变革所指出的方向,仍将引导各国军事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然而,布什和拉氏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拉氏功未成身先退,不得不淡出政坛。而且他的下台不仅是民主党人拍手称快,连共和党人也都不为之惋惜。这又是为什么呢?正是他始作甬的伊拉克战争成了他自己的滑铁卢。

  伊拉克今天的混乱局面与拉氏有着极大的干系。拉氏下台后,有人评论说,拉氏不得不成为替罪羊。其实非也。拉氏不是替罪羔羊,而是正宗的领头罪羊。他当初不仅是极力主战派,而且亦是战争策划人与指挥者。所以他完全是咎由自取,谈不上代人顶罪。在占领伊拉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拉氏即犯下了一系列严重错误。择其荦荦大者,可列举如例下:

  当时伊拉克占领初期,其事务全部归国防部掌管。拉氏因胜利而躇踌满志;他派去的干将布雷默也是一手遮天,于是他们首先做了两件不明智的事:那就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解散了社会复兴党和伊拉克军队。此举让普通党员和士兵全都丢失了饭碗,从而将大批人推上了反美之路,其中不少人则加入了反美武装。

  第三,由于拉氏过于迷信与依赖现代军事科技的作战效能,所以在伊作战的美军兵员不足,一直处于促襟见肘的状态,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全国各地的恐怖活动。

  第四,由于没有预见到反美武装会如烧荒野火为,迅速扩散并如此活跃,因此也没有准备好任何应对计划。

  第五,他们以为美式民主自由是人见人爱的万能仙丹,一旦到手,人们就会欢欣喜舞,社会也随之一片升平。这就是西方所谓的“民主和平论”。所以美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想到民族隔阂与教派分裂问题会发展到如此严重,难以驾驭。

  第六,美国没有意识到,它有意无意地制造并卷入了一场文明冲突。这似乎就注定了,在这场全球反恐战中,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取胜,甚至可以说,美国最终也将无法获得全胜。

  因此,拉氏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失败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如果深入解剖,还可以看到,拉氏的失败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思想根源。他无疑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的身上显然存在着矛盾性与两面性。

  如果单纯从军事观点上分析,拉氏的军事理念可以说既是超前的,但却也是落伍的。说他超前,比如他的信息战理论可说是代表着21世纪最先进的军事战略。说它落伍,是因为拉氏的军事变革的着眼点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国家军队作为作战对象的。比如战略重心向东亚转移也好,导弹防御体系的建立也罢,都是用来对付拥有中远程导弹的东亚国家的;而对分散的各自为战的付恐怖分子则显然失灵。记得不久以前看到一漫画,画的是美国高大的导弹与追踪雷达直指远天,但对一群肆无忌惮地在其阴影下自由自在地窜来窜去老鼠却是束手无策。

  为什么会这样的阴差阳错?这是因为,与其超前的军事理念成鲜明对照的是,拉氏的政治思维依然一直定格于冷战时代,仍习惯于透过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来观察世界局势。因此,他一再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将战略重心相应地从欧洲向东亚转移也就不足为奇了。众所周知,他与副总统切尼是硕果仅存的两名冷战老兵,如果没有假想敌,他们就没有了存身之地。

  当然,他们的得势也是美国社会思潮的必然。近20多年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节节上扬,1994年共和党一举夺得参众两院,更推动了保守主义势力的高涨。而90年代的经济大发展,使美国的国力空前强盛,给了他们提供了足够的资本,同时也让他们四肢发热头脑膨胀。因此,此时的传统保守主义很容易接受新保守主义提出的建立新帝国主张。这就促成了两者合流,形成一股左右美国的强大政治力量,其结果就是将美国送上了伊拉克战场。因此,共和党失利和拉氏的下台,不仅是拉氏个人的失败,也标着新保守主义的终结和传统保守主义的失势。

  因为伊拉克战争成为中期选举的焦点问题,而拉氏又这场战争的主导者与主要象征。因此人们就理所当然地主要从伊拉克战争这一主要的但却也是局部的视角来评判拉氏的功过是非。这既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许会失之于以偏盖全?

  不过,就伊拉克战争而论,拉氏也还是不服气的。他在辞职时这样说,“这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为人们所不熟悉,难以很好地被理解。对人们来说它太复杂了。但我确实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所做出的贡献会被历史所铭刻。”他这是在恭维布什总统,但实际上是也是在奖掖自己。在下台后的第二天,拉氏来到堪萨斯大学作演讲时受到少见的热烈欢迎。演讲完答问时,有学生问他会给自己六年来的工作打多少分,拉氏回答说,“还是留给历史去操这份心吧。”他显然期望历史能给他以更为全面和公正的评价,那就等着让历史来说话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