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步入数字化城管时代
来源:扬州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如今,数字化浪潮沸腾着我们的生活,古城扬州又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那就是数字化城管。一条条互相连接的光纤仿佛是城市的神经,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其中流淌的血液,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启动,标志着扬州踏进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高效管理的大门。公共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数字扬州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字化技术促进城市管理方式变革的进程中,扬州坚定地追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目标,践行着和谐、高效的城市管理理念。

  数字

  148、20、120

  目前,扬州数字化平台已经将触角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链接148个部门单位、20多个街办、120多个社区,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可以实现实时在线沟通。数字化城管系统就成了“数字扬州”的一个组成部分。

  6大类127小类

  按照实施数字化城管的规范,结合本地情况,对城市部件、事件进行了分类与编码,明确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六大类127小类,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公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房屋建筑等八大类80小类,目前数据采集区域已达141平方公里。

  40058件

  自今年六月,我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正式开通以来,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效果明显。据统计,到10月底,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案卷40058件,结案39110件,其中部件问题8254件,占20.6%;事件问题31804件,占79.4%,结案率达97.63%。

  12个子系统

  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由12个子系统组成,包括无限数据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协同工作、大屏幕指挥、部件在线更新、地理编码、综合评价、构建与维护、数据交换、基础数据资源管理、视频监测与处理、卫星影像比照等,将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等工作机制进行系统再造,使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清晰、制约更加紧密、考核更加科学,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56个监控点

  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新建了56个视频监控点,同时整合了有关部门的监控资源,形成了118路视频监控网络,做到了中心城区主干道全覆盖。

  12319热线

  这是为广大市民所熟知的城管热线。12319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听社会公众电话1418个,立案1041个,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0%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90%以上,使一些严重影响市容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早发现、早处置,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通畅的沟通渠道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他们帮助排找问题,督促整改,还热情参与“城市之星”等评比活动。

  12小时

  12小时,这是我市数字化城管处置问题创下的最新纪录,从过去的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12小时,我市城管效率大幅提高。现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已由过去每月1000多件提高到了7000多件。

  过去,发生在社区里影响居民生活的违章事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群众意见很大,举报投诉不断,现在执法力量直接下基层、进社区,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细节

  美化环境日

  “美丽扬城我的家,大家一起爱护她。”近年来,每逢重大节日前夕,扬城市民都通过“美化环境日”活动,走上街头,自发地清理各类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和沿街两侧“牛皮癣”;整治主次干道、河道、公共场所、街巷、住宅小区、公共绿化带(广场、风光带)、城乡接合部、近郊庄台等处的环境卫生。一些街道、社区强化小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结合“美化环境日”活动,加大了日常小区清扫保洁力度,确保了小区无暴露性垃圾、无乱贴乱画和卫生死角。

  老年护绿队、城管小卫士

  在扬州,有一老一小两支义务维护城市环境的队伍,这“一老”便是“老年护绿队”。这支队伍成立于2003年3月9日,最初只有60多人,现在已经拥有4000多名成员。

  “一小”成立于2004年11月14日。在市文明办、扬州日报社、市城管局、广陵区政府等单位组织下,来自市区东关小学、花园小学、扬大附小等学校千余名本报小记者、小学生成为我市首批城管小卫士。这是我市继北京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城管小卫士的城市。

  步履

  去年7月,我市和深圳、成都、武汉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区)。对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市民们还有点陌生,大家对国内首创的“万米单元网格”、“网络地图”技术充满好奇,居民们也对数字技术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问责为预警性监管,真正进入高效有序运转状态。居民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如窨井盖丢失、公共设施损坏、垃圾渣土堆积、占道经营、小广告等问题,都可以在短至数秒内反馈给监督和指挥中心,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解决。

  4月18日试运行

  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今年4月18日试运行,成为建设部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中第6个上线试运行的城市,是第二个以整个城市为单位整体上线试运行的城市。同时,作为国内首个启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中小城市,它将对全国中小城市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宝贵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试运行以来,我市广陵、维扬、邗江和相关部门单位加大了案件处置和督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案件处结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呈现出发现问题、处置问题速度“两头快”的喜人状况。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效应逐步显现,粗放型的城市管理方式正开始悄然改变。我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今年6月5日正式运行。

  数字化城管通过“国考”

  10月16日,扬州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国考”,成为继杭州之后第二个实行数字化城管的城市。数字化使扬州的城市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市独创的“四级”城市管理模式将成为国内中小城市的“样板”。验收专家组认为扬州创造性地提出并实现了适合中小城市的“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及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管理、指挥和处置原则,并在视频监测资源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整合、社区信息化系统和社区管理系统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创新,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过去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将“人民城市人民管”落到了实处,对全国中小城市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亮点

  “四级”城市管理模式

  “四级”城市管理模式是扬州的独创。专家认为这个组织架构特别适合中小城市。我市组织架构中重点强化市级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建设,明确为正处级专门机构,定编制、配人员,监督中心设在市级;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将市管和区管有关单位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强化市、区两级城管指挥职能;明确市、区、街办(乡镇)三级管理责任,负责部件和事件的协调和处置;在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建立信息网络,负责问题的收集和处理结果的反馈。这样,既保证监督有力、指挥顺畅,又达到管理到位、执行快捷的要求。

  “两个轴心”

  数字化城管相互独立的“两个轴心”有力地促进了监管分离。监督中心仅建在市级,将监督权、评价考核权、奖惩权上收,实行高位监督;市、区两级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将市管和区管有关单位统一整合到同一系统中。

  部件“先属主、后属地”

  事件“先属地、后属主”

  城管工作千头万绪,群众最怕的就是部门“打太极”、“踢皮球”。我市按照职能划分责任,确定了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原则,各司其职,分别处置。对于发现的问题,凡属于市处置的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属区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下达到区分指挥中心,转至责任单位处理;突发事件则由市指挥中心上报到应急指挥系统处理。实践证明,这个原则责任清楚,主次分明,为高效处置奠定了工作基础。

  “大城管”格局

  过去,城管部门抓城管,“孤军奋战”。现在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管理的各类问题的处置落实到位,有效整合了条块方面的力量。数字化城管与新闻媒体、电信通讯及门户网站链接,与街办、社区及各类经济主体结合,强化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参与,提高了城管的广度与深度。

  “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

  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覆盖面积不断扩展,从24平方公里直至目前的53平方公里。我市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城管覆盖范围,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扩大至65平方公里,明年上半年力争将整个建成区全部纳入,今年还将向周边乡镇延伸,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

  万米单元网格

  这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将行政区域分为区、街道、社区、万米单元四个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地图”技术,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扬州市区划分为5510个网格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