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社会与政府治理"座谈会暨《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新书发布会上,该书的部分案例作者会聚清华,讲述了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的学习经历及案例写作背后的故事。这不仅是他们参加公管班必交的"作业",更是他们作为官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动案例。这36篇案例,正如本书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序言中所写:"内容涉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建设与管理、危机管理与群体事件、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与公共卫生,以及经济改革与发展诸多方面。讲述的事件都是具体的,所体现的精神却具有普遍意义。"
王梦奎在序言中还说,"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也就是不断地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在新的条件下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只有深入细致地分析矛盾,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化解矛盾,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演变为对抗性矛盾,尽最大努力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而增加和谐因素,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这应该是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实现代化全过程的。"
让我们听听这些官员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吧。
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
制度建设是治理小金库的根本
《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一书首篇案例即分析了国内人尽皆知的"小金库"问题。作为资深从事查处"小金库"的政府官员,该案例的作者、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座谈会上介绍,从他多年的审计工作的感受和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单位经过审计之后都有问题,而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小金库。他说:"我国究竟有多少'小金库',有多大规模,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查不清楚。"据他介绍,仅在1998-2006年上半年,我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金额高达1406亿元。
孙宝库认为,"小金库"有六大危害:一是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导致分配不公,三是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四是破坏了法律法规,五是逃避了有关部门的检查,六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孙宝厚表示,治理小金库,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制度建设更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需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以及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阻断"大金库"违规外流,使"小金库"成为无源之水,从而促进"小金库"问题的解决。
湖北教育厅厅长路钢:
使用一种工具解决多个社会问题
湖北教育厅厅长路钢撰写的案例题为《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理想能否变为现实》,讲述了湖北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不足、大学生就业难、助学贷款收回困难等多重问题时,施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将解决农村教师缺编、实施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和资助贫困生、帮助大学生就业等工作一并考虑,通过"行动计划"一揽子解决。
作为第五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员,路钢是这一政策的直接推动者。在座谈会上他介绍了政策思路的形成过程,美国一些法案的出台过程给了他非常大的启示,他说:"美国的《军人重新调整法》和《税改法》都是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多个社会问题,让我们也想到使用一个政策手段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多重困难。"湖北省的解决方案在人事制度改革、就业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已经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江西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李春燕:
欠发达地区的信息之路如何走
第五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员李春燕撰写的案例详细描述了江西省整合政府网络资源、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作为江西省信息产业厅厅长、省信息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春燕直接参与了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决策过程。在案例中,她记录了江西省在资源约束的不利条件下,领导小组如何具体规划、构建了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她强调江西省利用信息电子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决策才取得了最终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方案优、投资省的成功之路。
她说:"电子政务的核心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和管理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部门利益、控制各个部门的重复建设才是关键,已建网络和业务系统如何进行调整也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
助学贷款的尴尬
原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现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撰写的案例《国家助学贷款好事不好办》也收录在《和谐社会的治理之道》一书中。在这篇案例中,她对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调整过程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细致分析,对助学贷款所遭遇的尴尬--"一方面是国家安排的贴息资金发放不出去,一方面是近70%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加以探讨。
在座谈会上,她指出,倡导公共人员亲自写案例符合当前政府公开、寻求透明的追求,让大家共享决策经验、少走弯路,使公共资源优化配置,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官员们应当学习的内容之一。
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杨树平:
导好于堵的环保政策
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杨树平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案例--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实施过程。在案例中,他描述了农村焚烧秸秆给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公共交通和安全带来的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开展禁烧秸秆统一行动,确定用3年时间全面实现禁烧目标。但"严防死堵"和罚款的工作方式并没有奏效,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后仍然没能实现目标。尽管政府选择了好的价值取向,但是缺乏有效的政策工具,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而且由于工作问题还容易衍生出新的矛盾,效果不好。而改变政策和方法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目标顺利实现。
对此,他的体会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光靠好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还远远不够,政府必须开拓工作思路,与群众和社会主体密切配合,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四川省内江市市委副书记刘国强:
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一次考验
四川省内江市市委副书记刘国强在座谈会上回顾了沱江遭受严重污染、内江市停水惊心动魄的26天。经过这一危机后,他的体会是,政府在面对危机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困难,也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在危机关头,只要政府以民为本、为群众着想,那么政府的决定才可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危机过后,政府还要积极汲取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他特别强调,政府更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没有危机的时候也要改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