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网讯:“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和“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博览会”于近日在广州举行。代表们就“数字城市”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会上强调,在建设系统利用信息化来进行改造建设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因为这无论对住房的改善和工程的建设都非常有意义。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详细规划的制定,几乎只限在政府主管部门、专家这个封闭的系统里运行,社会公众很少参与,也没有方便、可行的手段参与;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行政的行为,通常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在经办人与企业之间运作,是否合乎相关的程序及法律法规,运行到哪个环节,不仅不透明,而且难以保证公平、公正,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同时还十分容易产生权钱交易,滋生腐败。俞正声说,信息化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性,保证规划行政管理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1989年底,建设部成立了信息中心,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以上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陆续成立了相应的推进机构。目前,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也在近百个城市的管理部门投入使用,许多大城市还相继开发了招投标管理系统。建设系统各行业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系统、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C卡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在会上指出,“十五”期间,建设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是:在3年~5年内,组建建设系统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并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
房地产企业要深入研究现代办公、现代居住以及物业管理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在新开发的项目中积极采用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以及为居民服务的各类网络系统,预留必要的信息接口,全面提升开发项目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在信息社会中的各种工作和生活需要。要开展多种类型的网上交易和信息服务,方便居民购、换、租房。
解读“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
“数字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它意味着城市管理和规划体制的一次大变革。“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例如,城市规划师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就像走在现实的城市街道上或乘坐直升机观察规划、设计城市空间布置、组合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交通系统活动一样。数字城市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