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网络化的喜与忧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相信已经被各级政府列入了政务建设的重点,不少政府已经建立或即将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面对如火如荼的政务网络化浪潮,难免让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的建设,对于政务公开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向服务型政府的深层次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有报道显
示:到今年10月,河南省辖市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78%的县级政府也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河南省群众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感觉越来越方便了。变化的根源,来自河南省各级政府系统日新月异的网站建设。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政府门户网站带来的积极作用。(河南日报11月10日)

  然而最近的一则消息又立即将这种喜悦冲的平淡无奇,反而让人开始为之担忧。同样是河南省的政府门户网站,最近一段时间老在闹毛病。据报道,11月6日,国家公务员报考确认期间,河南省人事厅网站的网上确认程序突然中断,原来是因为考生太多累瘫报考网站。而专家就此批评政府网站服务差。(河南商报11月14日)

  且记者对郑州市的91家各政府机关的网站体验,部分根本无法打开,约有1/3的政府网站要么内容过于简单,要么根本不具有使用功能;更有甚者,一些单位的电话已经换过了,却仍然写着老电话号码……对此,笔者也尝试着搜索了各级政府网站,体验了一下全国各地的政府门户网站后发现此种情况并非是河南独家。正是这种维护和建设的情形鲜明对比,让人明显感受的并非是政务信息化的便利而是有关部门的“懒政”。

  形式化是政务网络化的大敌。事实上,不少政务门户网站的建设起点在于领导的拍板。为了响应政策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或者不落后于其他的部门,要求迅速的建立网站“架脸子装门面”,加上建站的成本低廉速度快,不少门户网站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不少还成为某些官员政绩的表现。其必然结果就是网站内容浅薄,制作粗糙,光摆幅架子而已。部分政府因此并不去重视建设后的维护,毕竟一来最花钱的还是维护,二来麻烦,三来有些单位就那么点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基本没有人会来看,也没有必要更新了。不过,有些领导还是会响应一下上级要求,政策一要求加强建设,就赶紧让技术员挂点新东西上去,我们就难免的在有些网站上看到两条消息的间隔时间有数年之久。“打一鞭子走两步”,将此工作权当应付,严重阻碍了政务网络化的建设。

  政务网络化建设趋近盲目的另外一点是部分机关部门没有认识到实际需要。政务网络化一方面是为了协同各部门更好的适时办公,而另一方面是政务公开,让老百姓能够轻松的获取政府工作的各项信息。显然对于前者,政务工作应该是有其专属的网络的,属于不便公开的方面,而对于后者才是建设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工作重点。究竟有多少老百姓是通过网络去政府部门直接获取信息呢?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网民是1.3亿,而我国的人口是13亿。在考虑到网民的实际地域分布,又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居多,网民最多的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显然在这些地方应该完善政务网络化,而对于那些相对低层次的经济欠发达的市县,中小城市,老百姓基本不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时候,就应当慎重的考虑建设的必要性了。毕竟建了没有人会看,根本就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要花费不菲的建设维护费用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同时也更容易让政务网络化沦为形式。

  政务网络化建设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但是,有关部门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建设是一个有顺序的的改革过程:它必须是一个从经济发达地域向经济欠发达地域的逐渐覆盖过程,既有空间也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可能要求一致同步.同时它也应当是一项实事求是的建设改革,必须要关注建设的时代需求性更要注重当地社会的实际需求性。建设过缓或者操之过急都是不可取的,都会制约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而这样一种建设更体现在建设后持续的维护性上面,否则,之前所有的都是空谈。我们的政府一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因此政府部门对此贴切实际的认识和重视也是政务网络化和谐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