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全球资源整合运动 告别“独立小王国”
来源:计世网 更新时间:2008-03-11

  计世网 彭明盛(Sam  Palmisano)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像一所大学的教授。这位IBM公司的CEO被比喻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在11月14日举行的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他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开着玩笑。  

他是从IBM成长起来的“纯蓝”一族,却要改变IBM。上任CEO四年多来,他投入100亿美元推广“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着手瓦解主导了IBM历史的帝王式的管理机构。今年6月,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已经步入“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此时,距离他在IBM内部推动的组织形式的改革已有两三年之久。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挽救了当时奄奄一息的IBM。2002年3月接过IBM全球CEO权仗的彭明盛可不只想作为郭士纳时代的延续者。他希望能把IBM带向更高的辉煌。  

                              

碾平世界的“推土机”  

       

     2006年10月初,IBM全球首席采购官John Paterson 离开繁华熟悉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到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来上班。在这里,他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在IBM,John Paterson办公地点的变化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背景:IBM的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这是IBM的总部首次搬出美国本土。  

    这种趋势在IBM内部被认为将会持续下去,比如说,人力资源中心也许会搬到菲律宾,支撑服务中心也许会搬到印度。如果你问彭明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或许会狡黠地回答道:因为世界是平的。  

今年,《世界是平的》一书受到了众多IT公司管理者的追捧,这其中就包括彭明盛。彭明盛在11月14日访华的同时,把该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邀请过来,给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做演讲。  

彭明盛对弗里德曼的赞赏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今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是“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所谓“全球整合企业”,指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这一观点与《世界是平的》一书的观点殊途同归。  

     “其实这种整合在IBM已进行两三年了。”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接受采访说。这得到了IBM大中华区CTO叶天正的证实,他一听记者谈起“全球整合企业”,就说:“这事我们很早就开始了!”  

    其实不仅仅是IBM, 有很多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根据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介绍,IBM有一家做电动工具的客户,年营业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其设计部门设在意大利和美国,研发部门和制造设在中国,但不做中国市场,业务全部面向国外。  

东软集团CEO刘积仁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公司的形态是按照区域和业务来划分,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按照职能分布,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是跨国跨区域管理的。这种趋势在东软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其数字医疗产品,  

这就是全球资源的整合,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等等。  

“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这要求企业必须有全球的视野,以“全球应对全球”,否则即使做到某个地区的第一名,也没什么意义。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与金融系副主任石永恒分析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当地市场的日益透明化,使得跨国间的运营难度大为减少;而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远程管理和运输成本大为减低。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Windows、Web、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内包、搜索、数字化等称为是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而在此平坦的世界上整合全球资源运作的公司,就是全球化3.0版的公司。  

在碾平的世界里,蓝色巨人受到挑战。“那些印度软件公司打单时一碰到IBM、埃森哲等公司,二话不说,先把价格砍掉一半再去竞标。”国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说。跨国公司高额的人员成本以及机构臃肿,使其与新兴的印度软件等IT服务商竞争中毫无优势。  

正是此情势之下,跨国公司被迫把非核心的业务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迁移,并着手压缩内部运营成本。IBM就是这股大潮中的积极分子。彭明盛接过郭士钠手中的手术刀,继续内外部的机构精简和整合运动。  

“这是我们的方向。在未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母公司,我们开展业务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彭明盛对台下的员工挥着手说。 在IBM 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万员工,这种整合可不是容易的事。  

计世网 彭明盛(Sam  Palmisano)身材高大,戴着金边眼镜,谦和而内敛,像一所大学的教授。这位IBM公司的CEO被比喻为“海绵里包裹着钢铁个性”。在11月1

4日举行的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大会上,他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开着玩笑。  

他是从IBM成长起来的“纯蓝”一族,却要改变IBM。上任CEO四年多来,他投入100亿美元推广“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着手瓦解主导了IBM历史的帝王式的管理机构。今年6月,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已经步入“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此时,距离他在IBM内部推动的组织形式的改革已有两三年之久。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郭士纳挽救了当时奄奄一息的IBM。2002年3月接过IBM全球CEO权仗的彭明盛可不只想作为郭士纳时代的延续者。他希望能把IBM带向更高的辉煌。  

                              

碾平世界的“推土机”  

       

     2006年10月初,IBM全球首席采购官John Paterson 离开繁华熟悉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到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来上班。在这里,他将在这里管理IBM在全球6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的7500名采购人员。在IBM,John Paterson办公地点的变化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背景:IBM的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这是IBM的总部首次搬出美国本土。  

    这种趋势在IBM内部被认为将会持续下去,比如说,人力资源中心也许会搬到菲律宾,支撑服务中心也许会搬到印度。如果你问彭明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或许会狡黠地回答道:因为世界是平的。  

今年,《世界是平的》一书受到了众多IT公司管理者的追捧,这其中就包括彭明盛。彭明盛在11月14日访华的同时,把该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邀请过来,给IBM大中华区的员工做演讲。  

彭明盛对弗里德曼的赞赏不是没有理由的。在今年6月份,一向低调的彭明盛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整合企业》一文,高呼“跨国企业”已经过时,现在是“全球整合企业”时代。所谓“全球整合企业”,指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这一观点与《世界是平的》一书的观点殊途同归。  

     “其实这种整合在IBM已进行两三年了。”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Michael J Cannon-Brookes接受采访说。这得到了IBM大中华区CTO叶天正的证实,他一听记者谈起“全球整合企业”,就说:“这事我们很早就开始了!”  

    其实不仅仅是IBM, 有很多企业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根据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介绍,IBM有一家做电动工具的客户,年营业额只有20亿美元左右,其设计部门设在意大利和美国,研发部门和制造设在中国,但不做中国市场,业务全部面向国外。  

东软集团CEO刘积仁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公司的形态是按照区域和业务来划分,未来将越来越多地按照职能分布,每一个职能部门都可能是跨国跨区域管理的。这种趋势在东软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其数字医疗产品,  

这就是全球资源的整合,欧洲的化学公司、日本汽车生产商和美国工业集团全都纷纷到中国设厂,而银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则一窝蜂地拥向印度。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国家,美国反射线工作者把X射线图片传到澳大利亚解读,加拿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接待美国购物者的担保查询等等。  

“全球资源整合是今后主流企业生存的一个先决条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这要求企业必须有全球的视野,以“全球应对全球”,否则即使做到某个地区的第一名,也没什么意义。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与金融系副主任石永恒分析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当地市场的日益透明化,使得跨国间的运营难度大为减少;而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使远程管理和运输成本大为减低。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Windows、Web、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内包、搜索、数字化等称为是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而在此平坦的世界上整合全球资源运作的公司,就是全球化3.0版的公司。  

在碾平的世界里,蓝色巨人受到挑战。“那些印度软件公司打单时一碰到IBM、埃森哲等公司,二话不说,先把价格砍掉一半再去竞标。”国内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总说。跨国公司高额的人员成本以及机构臃肿,使其与新兴的印度软件等IT服务商竞争中毫无优势。  

正是此情势之下,跨国公司被迫把非核心的业务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迁移,并着手压缩内部运营成本。IBM就是这股大潮中的积极分子。彭明盛接过郭士钠手中的手术刀,继续内外部的机构精简和整合运动。  

“这是我们的方向。在未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母公司,我们开展业务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彭明盛对台下的员工挥着手说。 在IBM 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万员工,这种整合可不是容易的事。  

没有终点的革新  

   彭明盛和他的前任是如何把一个个独立的IBM小王国的权利逐渐整合为“中央集权”,这一个波澜壮阔的变革过程

显然被外界所忽视了。这种“天子”(总公司)与“诸侯”(分公司)的权限的重新分配是对执政者智慧的大考验,这一过程包含着部分岗位的消失以及原有利益者权利的削弱。但这种整合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确实在打破市场界限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但无论是整合前期的“权利集中”还是目前IBM所声称的“权利的下放”,彭明盛和IBM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这个挑战是,如何向分布60个多国家35万IBM员工有效的推行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Michael承认,“全球整合企业”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人才,怎么去找到足够的高素质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留住他们;第二个是要面对这一新业务模式本身的挑战,怎么才能非常的灵活并且跨越原先的管理流程模式;第三个是文化方面的挑战,全球整合企业需要很大程度的权利下放,同时,还要确保全球的公司拥有统一的流程和价值观。   

但 Michael否认当地领导人的角色会在这场变革中弱化。“在变革的过程中,他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托IBM全球资源和产品技术的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作用没有弱化。而且,因为当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IBM的子公司并不会消失。”

  

   “找到合适的人才”是大家认为最大的挑战。项兵认为,找到最优秀的人发挥最大聪明才智是最重要的。刘积仁则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说“全球资源整合”是一本全球参与撰写的非常精彩的“剧本”的话,那么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来完成它,剧本再精彩也无法呈现。“在日益平坦的世界里,明白应该建议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是容易的,但要把这种想法变成现实是艰难的。”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整合的企业过程中,决定放哪一些部门、放哪一些能力在哪一个地区,主要标准有两个:第一,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第二就是看成本。IBM中国和我的挑战都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  

在今年6月发表的《全球整合企业》一文中,彭明盛也谈到了这种模式未来的挑战:技能以及信任。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战略变革咨询负责人徐永华解释说,全球整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比如说一个销售人员原先只需要卖一个业务部门的产品,而现在他必须卖3、4个甚至更多业务部门的产品,他必须对每一种产品都非常熟悉。以上文提到的那家电动工具公司为例子,它所面对的海外市场的每个国家的电压、使用方式、材料都不一样,这对该公司而言,在全球市场的本土化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IBM选择了渐进的方式去推动这过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夜成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事前制定好的路线图。”Michael说。  

彭明盛显然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CEO。今年8、9月,他推动了IBM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在线头脑风暴”——讨论IBM可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大讨论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的15万名参与者,包括IBM的员工、家属、高校、业务伙伴和67个国家的客户。在两场长达72小时的讨论中,参与者共发表了4.6万个想法。11月14日,彭明盛访华期间,宣布将在未来2年内投资1亿美元在那场创新即兴大讨论中产生的10项新商业计划。  

“在历史上,很多创新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有不断的走,不合适再调整。” Michael说,“在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如果你墨守成规,没有业务模式的创新,你就会死掉。”   

也许幸运女神最后不一定会眷顾彭明盛,但他的同事会告诉你,Sam(彭明盛)不会放弃革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