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少地方,公务接待明显超出“合理”范畴,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前不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一些官员的嫖赌费用都能开成接待费。专家为此呼吁,公务消费必须加以规范和改革。
官嘴一年就足足“吃”掉370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着实刺痛了我们的双眼———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4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总共才7400亿元,而公款吃喝就占了一半。这中间到底有多少无效的“吃”,无用的“吃”,浑水摸鱼的“吃”,挥霍公款、满足私欲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吃”,谁也难以算清!
喊了多年、刹了多年,猖獗的公款吃喝风仍然风级不减,风头不降,令人扼腕切齿。尽管3700亿元的数字是否确切有待于进一步考究,但媒体上频频曝出公务接待中的万元酒席、无鲍不成宴丑闻,以及某些单位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吃喝白条,足以让人对官场吃喝腐败现象产生忧虑。
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过多过滥,小金库阴魂不散,公共财政监督缺失,都是公款吃喝难以根治的原因。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吃喝大嘴,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监督都不很透明,在群众看不到的权力黑箱里,在有大量预算外资金可以自由支配的权力空间内,吃喝官员们只要稍稍动动手脚,公款就能流向餐桌,在随便变通处理的账单内不留痕迹。
吃喝腐败不仅仅是一种“不落腰包的腐败”,无数暧昧的报销单据还是贪官贪污自肥、行贿受贿的洗钱工具。根除吃喝腐败,除了砍掉小金库、规范公务消费、加强公共资金监管外,各级党政机关有必要引入芬兰模式,将每笔公务接待费用乃至菜单上网。在芬兰,从总理到普通科员,公务接待的明细账都要在网上公开并接受公众监督,公开项目事无巨细,包括一起吃饭的有哪些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等。曾有一名中央银行行长,在公务接待中一不小心上了一盘昂贵的鹅肝,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抨击,行长为此下台。有了“菜单上网”,芬兰官员绝对不敢像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那样张口燕鲍翅,闭口人头马。
有一本管理学畅销书,名曰《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反腐倡廉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如果缺失了“菜单上网”、人人可以上网检索实施监督这样的管理细节,满纸微言大义的红头文件也将失去执行力,再好的政策也会被吃喝官员轻易漂白。在电子政务异常发达的网络时代,把公务接待费用清单搬上网并不需要多少成本,希望我们的“菜单上网”工程早日上马,着力打造公务接待中的节约餐桌、廉洁餐桌、廉价餐桌———哪怕在某些地方先搞一些试点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