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信息化规划比作整个信息社会建设的总蓝图,那么它的顶层设计就好比信息化这座大厦的框架结构总图,底层设计就是地基建设,而信息通信网的规划设计就是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的设计。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的信息化规划面临三大紧迫课题:顶层规划不系统、底层设计不完善、作为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的下一代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规划不到位。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介于信息化规划和项目之间的概念,说到底就是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化。在信息化走向深化应用的今天,日益要求整体信息化规划从泛泛的目标制订,开始涵盖一定的顶层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发挥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专家指出,信息化总体顶层设计不同于某个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即“IT整体框架”),而是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设计,确定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和制订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战略战术,并提出体制、法律和业务的改进建议,从而尽量规避规划的缺陷和不足,从根本上减少信息化的风险。
比如,我国公安、海关等垂直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由于一开始注意了顶层设计,建设标准和模式比较统一,只用了较短的建设周期就很快发挥出效益。而很多地方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软件、接口、体系标准都不一样,会导致互联互通实现不了,内部办公效率低下,甚至导致数十亿投入资金“打水漂”。加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运作和协调发展,防止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使不同的网络、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实现互联互通。
除各大专网之外,信息通信网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和各项应用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的话音通信网,下一步如何建设一个完善强大的多媒体通信网,不同的网络、运营主体之间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化建设合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和发挥效益成为信息化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是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通过规划的手段推动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加快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目标,在移动网和固定网、互联网和电信网等领域出现了显著的技术、业务、应用融合借鉴的趋势。技术进步使得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大大提高,资源复用性大大增强,将可能产生巨大效益。然而,一旦网络规划出现方向性失误,其带来的投资损失将是巨大的,不仅运营企业承受不了,国家也承受不了。我国下一代网络结构究竟应以何为蓝本,下一代业务如何实现互联互通,这都是当前我国信息通信网规划应该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是信息化规划工作中最底层、最基础的领域。加强信息化底层设计就是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标准统一、接口配套、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关键是要建立各子系统所必须依据的统一技术规范、应用平台、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等,以确保从技术和功能层面构建基本支撑及应用体系。
信息化包括计算机化、通信现代化和控制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就要求信息化的建设单位在构建信息环境时,要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各行各业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确定国家、地区、领域、企业标准化体系,制订信息、网络、软件、硬件、安全、重大应用信息系统的标准规范。纵观历史,只有标准化工作先行,才能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竞争力得到提高。欧洲之所以在无线通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因为他们的企业得到了政府计划的一贯支持,并在产品研发阶段积极进行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使产品一出生就有标准可循,给欧洲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好处,使欧洲的无线电经营者和制造商得以迅速推广这项技术。日本人也选用了欧洲标准。相比之下,美国有5种令人分辨不清的无线电标准,从蜂窝革命出现的老式模拟电话到同时存在的精美的新型数字式“模拟”电话,使用户选购产品茫然,部分地区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企业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这种混乱无序的自由竞争,造成美国无线产品的普及率低。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标准化,不是局部某个产业和某个技术领域的标准,而是着眼于信息化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标准化,通过信息系统和应用综合集成,提高整个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加强信息化建设系统规划已经成为信息化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