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亚洲国家共同的课题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8-03-14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24日电(记者孟娜王英诚)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第三届年会,“数字鸿沟”也连续第三年在年会上成为专题讨论的热门话题。

  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24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呼吁发达国家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各种方式,帮助亚洲国家发展信息产业。他说,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民间机构应加强合作,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共同推动全球的信息化进程。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分布极端不均衡,尽管互联网用户在过去10年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993年的不足100万增长到2002年的6亿多,但全球只有大约10%的人能够上网。

  此外,近90%的全球互联网用户来自发达国家,其中近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亚洲国家之所以比世界上其他地区更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是因为它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方面,近年来亚洲国家在信息产业上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为其“赶超”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亚洲地区和欧美相比,在信息化竞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日本科学技术担当大臣茂木敏充在年会上指出,亚洲国家的个人计算机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都远远低于欧洲和美洲。他表示,亚洲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将阻碍亚洲经济的发展和进入全球信息化进程。

  他说,为了使亚洲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中心,亚洲各国应该加强各自在信息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应该加强在政策层面的对话。

  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曾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本国发展信息产业,以及帮助企业领导人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新技术管理,以便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网络发展方面的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各国政府已把信息技术革命作为经济发展的杠杆。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几乎所有的亚洲发展中国家都设立了信息产业部或相关专门机构,以期在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