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资源整合 共享促互动
来源:中国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六朝古都”——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与充满活力的现代文明的交融,使得南京成为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城市战略,使南京紧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南京正在积极改善和强化与沪宁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与宁杭经济带的连接,进一步发挥对周边苏皖城市的辐射作用,从而提升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南京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如何充分挖掘城市信息资源,发挥东西双向集聚和辐射作用,将南京经济推向新的高度?记者11月7日独家专访了南京市副市长陈刚。

  城市的竞争与发展需要信息资源参与其中

  《中国信息化》:您好!陈副市长。有人说,信息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必将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对此您怎样看待?

  陈刚: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它事物联系的各种条件和关系的反映。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了当今社会三大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南京市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随着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有着很大的区别。矿产、天然气等等这些硬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是信息资源能够重复使用,而且其价值必须在使用中才能得到体现。同时,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它还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它还是社会财富,具有流动性。所以把信息资源作为经济社会的战略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城市或地区之所以一定要拥有信息资源,这是竞争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掌握信息资源,不把它利用好,城市在广泛的竞争中就不可能占优势,发展将会受到限制。所以我想,城市的发展应该把信息资源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成分考虑进来,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理解。

  节约型城市建设需要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中国信息化》:城市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备受城市管理者关注。据我所知,南京市鼓励和引导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您可不可以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谈一谈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中如何进行信息资源开发?

  陈刚:的确,城市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建设节约型城市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举个例子,比如城市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深度开发以后,实际上可以更好地协调和处理信息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在信息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信息孤岛”现象,使得信息不沟通,或者由于整合程度不够,也会导致与建设节约型城市产生矛盾。但是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后,这种情况就会减少。

  南京市鼓励信息资源产业化开发,这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情。南京市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势显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让信息服务产业化,南京市还有待深入拓展。比如要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加大信息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在线服务,系统集成、数据库服务、系统监理以及各类咨询服务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各种传统的服务行业的档次和水平,提高传统服务业的运行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范围非常广阔。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吸引南京市以外的资源和市场。就如同杭州市的阿里巴巴网站,它的服务客户不仅仅是杭州市的企业,它的客户资源遍及北京、上海、江苏……乃至世界各地。客户通过互联网成为这个网站的注册用户后,就可以在这里寻找需要的信息帮助他们寻找贸易机会。类似这样有规模有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或者网站,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市也能够涌现。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看到,信息资源产业化做得越好,资源开发程度越高,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越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比如,埋在马路下面的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只有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电业局等部门自己知道地下管道的分布情况。由于信息得不到共享,其它的单位不知道下面管道的分布情况。施工的时候挖断别人管道造成大面积停电、停水、停气,就极大地浪费了现有资源。现在城市建设过程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把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考虑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更好的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

  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信息化》:信息资源整合对政府的服务职能调整和公共服务结构优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在南京市政府执政方式调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提供了哪些保障?

  陈刚:信息资源整合是目前南京市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只是开始,信息资源整合任重道远。公共服务职能的调整和公共服务结构的优化,确确实实是两件相辅相成的事情。一方面政府职能调整和公共服务优化相互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资源调整和整合以后,也将会产生服务管理的新格局、新需求,从而创造新效率,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断互动的过程。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南京市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建设和完善,其应用水平逐渐提高。近年来我们结合“权力阳光运行”工程,正在促进政府部门办事项目上网,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和政策法规网上发布,实现查询方便化、内容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推动行政审批、登记注册、行政备案、年度检验和社会保障等政务工作网络化,提高办事效率和政府透明度;另外还在积极创建市民信箱系统,方便企业和市民。

  南京市研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制订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共享等制度。同时,建设和完善政务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加快“金盾”、“金税”、“金关”等一批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推进人口、法人、人才、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形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机制。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协调。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南京制订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专项方案和规范标准,强化规划和标准的引导作用。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保障的法律体系,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各部门、各区县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部门和协调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管理体系。配合电子政务推进,将信息化知识与应用技能纳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实施公务员电子政务应用培训。

  引入第三方机制实现信息互补

  《中国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所服务领域、所服务行业的管理现代化相辅相成,城市信息化更是涵盖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出现,阻挡了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标准体系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纽带,请你谈谈南京在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体会?

  陈刚:我觉得标准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但是标准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些困难。南京市在信息化建设所有环节中切实执行国家标准,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南京的具体情况,在尚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领域,先制订一些迫切需要的临时性地方性标准,逐步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加强数据交换中数据存储和交换标准的制订,重点做好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和应用对象的标准规范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网络与接口标准化、信息流程标准化、软件工程标准化。完善信息化统计指标和核算体系,开展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测试工作。

  另外,上面我们提到“信息孤岛”的出现,标准是一个方面。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部门的利益或者是这种条块分割的现状所造成的。比如教育、卫生、税务、工商、国土资源、社会劳动和保障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为本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情况下部门之间信息往往没有共享,从而大大削弱了信息化系统本来应该达到的效率和能力。

  《中国信息化》:您认为,如何规避这样的问题?

  陈刚:规避是规避不掉的,但是可以做协调,可以由第三方机制来实现信息的共享。比如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时,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的机构有工商、质检、税务,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信息,银行的贷款等等。这个公众的交换平台搭建完成后,把企业所需信息拿到这里来交换。那么这些为企业服务的部门,将信息交付于由政府委托来承担工作的第三方,在这样的环境下既保证各方的信息不被任意泄露,又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同时,因为没有利益主体,许多事情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些。

  城市中信息是互补的。比如同是人口数据,公安局需要了解的是治安方面,关注哪些人群犯罪率比较高。社会和劳动保障局掌握的人口信息主要是就业和失业人群。在目前的体系下,公安局可能不十分了解就业和失业人群的动态变化。如果公安局能够及时掌握哪些是因为就业不充分的人群,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里还要涉及到城市中的民政部门,他的掌握的大量人口数据是关于人的生老病死的。确实有的人过世了,而救济金或退休金却没有停止发放,所以社会和劳动保障局也希望得到民政部门的信息。通过第三方机制达到信息的互通互联,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互补。

  社会资源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国信息化》:我注意到,南京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到“五个中心”的建设。很明显信息化建设将是这“五个中心”的建设过程的辅助手段,其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等都要交叉发挥作用。请您谈谈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使其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南京市的核心竞争力?

  陈刚:对,“五个中心”是南京今后五到十年重点建设的内容。第一个叫做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制造业离不开信息化。制造的自动化、精确化、柔性化、敏捷化,所有先进制造业的特征,都和信息化密切有关。

  第二个叫做全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个更加密切了。很多信息化的内容,全部是归在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中的,比如说信息服务业、软件业都在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内,教育、物流、旅游、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以及各种都市服务业,哪个都离不开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商务就更密切了。

  第三个是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化,通过信息的流动,带动物的流动,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体的社会生产效率。

  第四个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科教中心涉及高校和科研单位,信息化是它们工作的一部分,是支撑平台。所有的大学教育、研究者的科技开发,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的支撑。而且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业也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内容。

  最后一个是东部城市的绿色中心。没到过南京的人可能不太了解,南京整个城市东部就是一个巨大的绿化场所。包括中山陵、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在内,我们在城区中有三十多平方公里的绿地,南京的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最高的。这个和信息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可以使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来监测、指导、管理绿化程度。这种技术在国外到叫做E-City,我们虽然还做不到这样,但这肯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这“五个中心”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南京市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要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龙头,作为一个抓手来配合五大中心的建设。南京市要用科技发展观作为指导,用信息化来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润滑剂,让五大中心建设得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所以说,“五大中心”的建成是南京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在建设“五大中心”的过程中,还是要把信息化的作用体现并发挥出来,以便建立长效机制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信息化》:资料显示,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区域信息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有条件充分发挥东西双向集聚和辐射作用,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南京市政府有哪些举措?

  陈刚:就这一问题,我们刚刚召开了讨论区域经济协作和集聚辐射能力提升的专题会议。我认为,城市是人为划定行政区域分割的结果。随着经济一体化,经济互动的增强,使各具特色的城市联系得 更加紧密。企业的发展空间不会与行政的划分完全相吻合,因此南京的企业到安徽去发展,或者反过来,都是十分正常的。我们鼓励这种流动,让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配置和优化,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经济能量在南京的集聚和辐射都是更大范围内经济互动的一种现象,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信息资源在互动中产生作用,使互动效果更好,这是南京市应该考虑的问题。

  南京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又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其作用正日趋显著。与上海、武汉、重庆不同,南京虽然是江苏省的省会,但是在地域上她紧邻安徽。所以,从经济活动来看,南京对安徽的部分城市更有影响。最近安徽省提出的“东向战略”对南京都市圈进一步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年9月,在马鞍山举办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10月在滁州市又举办了南京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论坛,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种认同的趋势。

  这个范围还可以更加扩大,包括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圈、南京经济协作区域等等。由南京市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的 “中国长江”网站,是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及地区在Internet上共同建设的区域性政府合作网站,目前有共建城市33个,就是通过这样的交流对区域经济和合作进行积极推动。另外,我们最近在党代会上提出了“跨江发展”战略,就是加快发展南京市长江以北的浦口和六合两区,并把它们作为向北部省份及城市辐射的重要基地。所以,城市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承载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现在,一些城市正在建设市民“一卡通”工程。其实没有必要每个城市做一套“一卡通”系统。系统由一个城市来建设,多个城市可以共享这样的资源。撇开行政的因素,如果南京市建设的“一卡通”系统在周边临近的城市也可以使用,那就大大减少了重复投资,并可以取得显著的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