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平稳较快发展,到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综合指数达到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与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初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与首都经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加快非农产业发展。远郊区县经济发展保持10%的年增长率,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95%,建立具有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格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与首都社会现代化水平相适应,全面改善农村社会事业状况,建立城乡衔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和就业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与首都城市现代化水平相适应,全面展开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给排水、治污、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状况,基本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机制、支撑体系和发展模式,农村初步形成新民居、新环境、新设施、新面貌。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奋斗,初步扭转城乡在基础设施、居住质量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差距过大的局面,形成城乡要素相互交流促进、共同繁荣兴旺的制度保证,形成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扩大空间为主的外延式增长向提高资源产出效益的内涵式增长转变;农村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村居民进入全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农村规划和建设逐步铺开,农村地区的居住和服务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构建一批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为到2020年把农村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和制度基础。
解读: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综合指数是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一套衡量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共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18项指标。2005年北京农村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达到86.5%。
新农村建设具体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6%以上。
远郊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以上。
农业劳动生产率(按产值计算)达到50000元。
社会进步指标: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保持85%以上。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村镇建设指标:农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85%以上。解读:农村居住质量指数是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综合指数中的一项指标。包括农户人均住房面积;钢混、砖木住房比重;引用自来水农户比重;使用清洁能源农户的比重;享有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室外道路硬化的农户比重等共6项。2005年北京农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69.8%。
污水处理率达到5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生态环境指标: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
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1343立方米。
大型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四大任务: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满足个性化需求并确保奥运会食品安全;优化乡村旅游布局,加强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政府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和保护能力。
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按照符合首都发展方向和适合本地特点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发展产业与扩大就业结合。完善产业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都市型工业,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着力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提高资源使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
推进村镇规划建设。以改进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村容村貌为出发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紧密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重点做好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到“十一五”末,使农村面貌有明显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村镇为主题,解决农村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形成民主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生活环境舒适,邻里互助友爱的新型农村社区,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在维护农民利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和创新村镇社区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落实规划期新农村建设的主线: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结构。
落实规划期新农村建设的四项措施:制度创新、政策引导、落实工程、加强领导。
解读:《规划》体现了五个特点: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突出城乡统筹,突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突出新农村建设,突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规划》提出的12项指标,不同于其它时期的规划(计划)目标,它既考虑了经济发展,又考虑了社会进步,尤其是注重了目前农村存在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与城市存在明显差别的问题;还特别注重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指标体现了近期本市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需要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同其它规划也尽量减少了重合,其目标值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