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广 推进卓越管理 提高服务效能
来源:科学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孙家广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机构,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推进科学基金卓越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卓越管理战略,是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部署,是现阶段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科学基金卓越管理。

      卓越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卓越管理,就是要在管理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科学管理的规律,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从而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卓越管理是适应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科学基金管理本质上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管理。温家宝同志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逐步建立以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职能体系,这就要求政府公共部门建设高绩效组织、追求管理卓越。

      卓越管理是全面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保证。科学基金“十一五”期间实施四大战略: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创新环境战略和卓越管理战略。卓越管理战略是支撑前三大战略实施的基础,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卓越管理是发展与完善科学基金制、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科学基金投入从1986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今年的40亿元,这对科学基金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预算的增长意味着问责问效的压力加大。科学基金制在科技界有着良好声誉,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制度固然重要,但保持制度的公信力,必须依靠制度的卓越运行。一方面,卓越管理具有继承性,必须总结经验、弘扬传统。另一方面,卓越管理要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将科学基金制“与生俱来”的优势与管理的卓越化结合起来,通过卓越管理延续和放大制度优势,推动科学基金制与时俱进,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公信力。

 二、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实施卓越管理的经验


      近年来,各国科学基金组织普遍把推进管理创新、追求管理卓越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战略,以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形势和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履行资助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基本使命,以管理卓越推动科学研究卓越。

(一)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实施卓越管理的背景

      各国科学基金组织推进管理卓越都有着深刻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及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挑战,以削减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率等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其核心思想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强调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公共管理绩效。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对政府机构问责问效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以美国为例,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塑政府运动”。同年,美国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要求政府机构实行绩效管理,并对政府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估。2002年,布什政府在《总统管理议程》(PMA)中提出了“以公民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原则,被认为是“重塑政府”运动的延续。GPRA和PMA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组织管理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和压力。

       二是科学基金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以NSF为例,自1982年以来,其预算增长5倍,申请数增加两倍多,但员工人数基本没有增长;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交叉对NSF的资助管理提出了挑战;预算的增长,资助研究的规模扩大,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增加,都对NSF提出了严峻的挑战。NSF越来越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正如美国参议员Bond在2003年NSF预算听证会上对NSF时任主任Rita Cowell所说:“如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NSF过去五年的所有成就都会黯然失色。”NSF在行政与项目管理战略计划中提出:“NSF要实现在促进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研究和教育方面全面领先的目标,依赖于保持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在预算增长、申请量增加、管理环境迅速变化而编制有限的情况下,NSF努力寻求几乎不增加员工情况下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管理卓越化成为其必然选择。

(二)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卓越管理的思路和做法

        从各国科学基金组织看,追求管理卓越的做法各有特点。它们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战略规划

       卓越管理是将组织愿景、使命和目标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战略规划过程。明晰、共识、催人奋进的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是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也是卓越化组织的共同特点。从科学基金组织看,战略规划专门化。如德国研究联合会(DFG)专门设立战略规划办公室。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SB)办公室主要负责NSF的战略规划,同时还有专事战略研究的工作组。战略规划动态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每隔三年更新其战略行动计划、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FI)每四年制订其战略构想。NSF根据GPRA的要求,制定五年战略规划,每三年修订一次。

      NSF通过持续开展战略研究,不断拓展其战略目标。1998年以前,NSF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思想(Ideas)。后来扩展为包括人才(People)和工具(Tools)目标,形成了更全面的目标体系。2002年以来,NSF为了贯彻PMA,制定了“行政与项目管理战略计划”。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9月发布了《NSF2003-2008财年战略规划》,正式提出NSF继人才、思想、工具三大战略目标之后的第四个战略目标——组织卓越(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

       NSF确立战略目标后并未将其仅作为理念束之高阁,而是据此构建资助格局,通过战略与预算一体化配置资源,并落实到具体岗位的管理绩效目标,自上而下渗透,实现从领导力向执行力的迁移,以确保目标实现。NSF的行政管理战略目标与人员培训战略目标,均与总体战略目标相匹配。

2.客户服务

      卓越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过程。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实行透明化管理,特别强调所有活动都要针对客户需要,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提供超出客户要求的优质服务。NSF致力于提高为客户服务的速度、一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创造力。应1993年12862号总统令的要求,NSF在1995年开始实施一系列客户服务准则,并于1996和1999年开展了客户满意度调查。NSF认为,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要引领和驱动客户完成服务于科学进步、国民健康、国家繁荣的使命的过程。

      NSF积极响应PMA对电子政务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信息服务质量。NSF早在1994就建立了FastLane系统,1999年开始全面实施,2001年6月实行电子签名,2002年实施“客户关怀”计划,2005年成功进行了电子认证试点,所有这些都大大减少了申请者和受资助者申请和报告的工作量。

       NSF是美国政府跨部门公共财政资助申请站点Grants.gov的积极参与者,2005年完成了FastLane与Grants.gov之间的界面衔接。NSF在2004~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公文系统(E-Jacket),强化了反馈和定制功能,以及管理项目预算的能力,使一项申请从提交到最终审定的处理时间平均缩短了20天。

3.人员管理

       卓越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DFG近年来不断加强人员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将“处”改为“项目部”,处长转为项目主任,下设项目官员和行政秘书,强化了项目导向。NSF具有较完善的流动项目主任制度,是联邦政府中成功使用流动编制人员的机构。在项目主任中,有一半为流动编制,来自科研一线。NSF的人员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建设一支多样化的、灵活的、结果导向的知识管理骨干队伍,致力于实现NSF的使命并坚持不懈地扩展其塑造NSF未来的能力。NSF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方面坚持的主要理念和做法是,促进组织和个人共同进步、致力于建设高绩效学习型组织、不断完善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

4.流程管理

       卓越管理是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专业化的过程。DFG近年来将质量评审与发展办公室改建为研究所,专门研究如何改进业务流程管理质量和提高绩效。DFG注重以预算管理为主线规范业务流程,预算及执行成为其运作的重要环节,贯穿其资助与管理过程。NSF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将业务分析作为推动研究型管理、提高绩效的有效方式。从2002年启动行政与管理战略计划开始,NSF就着手开展跨多个年度的业务分析活动。NSF的业务分析主要关注五大核心业务流程,包括资源配置、价值评议、项目管理和监督、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和财务审计。通过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分析活动,NSF致力于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防范管理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5.绩效评估

       卓越管理是以绩效评估为监测手段实现反馈控制的过程。对员工实行绩效管理、对计划开展绩效评估、对机构推行绩效与预算一体化是现代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国外科学基金组织的绩效评估主要包括对机构本身的管理绩效评估和对项目绩效的评估,目的主要是为改进管理提供反馈。

      在项目绩效评估方面,DFG要求项目负责人完成研究后报告研究进展和财务核算情况,并发给原项目评议人进行结题评估。在机构管理绩效评估方面,DFG每隔一定年限接受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每年通过公开出版年度报告(包含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两个部分),接受科学共同体及社会公众的监督。

      NSF根据GPRA的要求,在每个财年之初都根据五年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并在财年结束45日内报告在这些目标上取得的进展。NSF开展绩效评估的依据主要有四个:一是GPRA,二是联邦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的项目评估等级工具,三是PMA的研发投资标准,四是《NSF战略规划》及年度绩效目标。

       NSF建立了依靠外部专家的评估机制,该机制由三级外部专家委员会组成:一是访察专家委员会,二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NSF业务与运营咨询委员会,三是GPRA绩效评估咨询委员会。

       从国外科学基金组织的一般经验可以看出,卓越管理是以战略规划总揽全局,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以人员管理为保证,以绩效评估为反馈的系统管理过程。

        各国科学基金组织均通过卓越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本国政府和科技界的广泛赞誉,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如,NSF在实现其组织卓越目标——建设有能力、负责任的NSF方面成效显著。2005财年,NSF连续第三年赢得了PMA记分牌中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的“绿色”等级(最高等级)评价,连续第四年获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绿色”等级评价;并再次获得项目评估等级工具(PART)评估计划的最高分;还获得了整个政府财务管理测度的最高机构排名。自2002财年以来,NSF在总统管理议程电子政务记分牌上一直保持“绿色”等级评价,并因电子政务方面的出色成就,获得了2003年总统管理优秀质量奖。

三、关于推进科学基金卓越管理的思考

 
       借鉴国外科学基金组织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科学基金工作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推进科学基金卓越管理。
(一)加强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要求组织重视战略规划,凝聚共同愿景和战略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开展战略规划,使战略理念“入耳、入脑、入行”,同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学科和领域、部门和岗位的绩效指标,使各级管理活动能够切实贯彻战略理念,从而实现管理卓越。

       加强战略规划,要树立着眼全局和长远的战略观念。国外科学基金组织履行使命均以项目资助为载体,一般而言,单一的项目资助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战略规划才能林树统观。科学基金按学科分散管理的体系、自下而上接受申请的模式,资助机制运转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使资助工作比较容易忙于具体事务而疏于战略思维,容易重视战术而忽视战略,宏观战略目标难以通过具体项目贯彻落实,这也可能是先进性教育督导组提出加强科学基金战略性和前瞻性建议的出发点。落实科学基金战略定位,必须强化战略思维,既要重视发挥科学家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注重发挥加强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导向作用。    

      加强战略规划,要保证定位、方针和总体规划的层层落实。“三句话”定位和“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以及“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宏观指导。然而,工作方针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或纸面上。仅有总体设计也是不够的,宏观战略定位不能代替具体项目类型的功能定位,总体战略规划也不能代替科学部、学科层次的战略规划。没有科学部、学科层次的定位和战略,科学基金总体发展目标就不能通过资助工作来实现。一些科学部已经在学部和学科两个层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战略管理应当是伴随科学基金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应当坚持依靠海内外科学家,通过持续开展战略研究,凝聚科学共同体的共识和智慧,审视科学前沿,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趋势,不断增强科学基金资助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领未来的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
        战略目标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科学基金管理涉及两类机构、三种人。两类机构是项目依托单位和基金委,三种人是项目受资助者(含参加人)、咨询和评审专家、基金委工作人员。对于基金委工作人员,一是完善科学部“三级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公正、高效、创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科学部主任、科学处处长、项目主任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应把握各自职责定位,做到管理到位,防止工作缺位和越位,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加强培训,深入研究科学基金未来发展对管理队伍建设的要求,分析员工能力与履行机构使命需要的差距,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进步,把个体能力整合为组织能力。要把管理培训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针对科学基金事业发展对员工能力的需要,按照专业化、研究型管理的要求,引导员工更新管理观念、充实管理知识、提升管理能力。把战略学习作为培训学习的重点,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帮助员工深刻理解科学基金制的内涵、责任与使命,将定位、工作方针及其包涵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岗位管理的实践。

(三)加强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卓越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行政管理强调规范,学术管理甚至学术研究同样要求规范。规范化是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管理创新的基础,是防范不端行为的根本途径。

       温家宝总理9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后,再由国务院审议批准并公布施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规范科学基金管理,提高科学基金使用效益,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研究资助环境的重要法律保障。我们要以实施《条例》为契机,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科学基金实际,全面推进科学基金规范管理。

       以公正和创新为目标加强业务流程规范化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科学基金作为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备受科技工作者珍视,被有的科学家誉为“公信力最高的平台”。贯彻《条例》,全面推进卓越管理,要努力建设科学基金的制度平台,发挥科学基金依靠专家、民主决策的管理制度优势,发挥科学基金拥有全面、权威专家系统的专家资源优势,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加强专家系统建设;要按照《条例》规定,实现管理内容明晰化、明晰内容流程化、流程内容操作化、操作内容规范化,完善业务流程运作机制。在今年的项目评审工作汇报会上,克服执行随意性、细化操作规范成为各科学部的共识,项目主审、超项查重、非共识创新项目遴选、绩效挂钩、专家系统建设等亟待规范和加强。加强专家系统建设,完善评价体系,规范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平等竞争、科学民主、鼓励创新、择优支持的工作机制,维护科学基金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升科学基金评审的公信力,是科学基金工作的永恒主题。

       以协调和效能为目标加强机关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目标一致,政令畅通,机构运转规范、协调、高效;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决策前强调民主、充分讨论,决策后强调执行,不折不扣,这些都是卓越的科学基金组织的共同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是推动卓越管理的枢纽,运转规范、协调、廉洁、效能,是卓越管理的重要内涵。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执行力,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是建设高绩效、卓越化组织的重要体现。执行力是公信力的基础,机关行政管理执行有力,组织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科学基金制的公信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四)加强效能评估

        对公共机构问责问效已成为现代公共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NSF绩效和结果导向的管理和规范的绩效评估机制成为其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指出:“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政府机构将开展绩效评估试点。《纲要》也提出了开展科技计划独立评估的设想。从形势发展看,科学基金应当逐步实现由只重视立项评审的管理向立项评审与绩效评估并重的管理转变。我们应未雨绸缪,开展研究、适时采取内部管理外部评估的方式,对科学基金立项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基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科学基金管理的效能进行试点评估。

       转变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是科学基金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提高对卓越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加强战略引导,规范业务流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管理效能,追求管理卓越,为全面实现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目标作出切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