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广 助力“抚平”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存在显然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逾越的问题,是必须面对并加以克服的,我国电信业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惊喜地看到六大电信运营商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为我国农村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农村信息化目前还面临着三大瓶颈:第一个瓶颈是信息如何进村落户。第二个瓶颈是如何整合信息资源,保障农民能够及时获得权威性、本地化、及时化的信息,还有如何贴近农村农民具体需求,解决信息个性化问题。第三个瓶颈是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具体运行机制。这三个瓶颈的解决都需要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和帮助。 让数字信息网络能够覆盖农村,包括最偏僻的乡村,就是消除数字鸿沟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信息产业部统一布署下,各地运营商都积极开展村村通电话工程,通过村村通电话工程进一步扩张了通信网络规模,扩大了网络的实际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现代电信服务。 在今年年初巴塞罗那举行的3GSM大会上,我发言当中用了一段录像,充分体现出了村村通工程中的艰苦。在之前我曾经很犹豫,因为录像中我们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把天线拉上去,我觉得这有可能让我们显得比较落后,结果当把这个很短的录像放了之后,突然全场站了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和媒体都站起来鼓掌。开完会之后,很多人都跟我说这是消除数字鸿沟非常现实的一个举措。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了农村信息化问题就是中国信息化的一个大进步。中国联通很早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早在1993年四川联通就和四川省政府合作,在四川推广农村信息化项目,在全省建立了1000多个信息工作站点,这些工作站点为农民收集信息、发布信息和维护信息提供了有效帮助,为80万农户提供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信息两亿多条。 中国联通总部在总结四川经验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在全国26个省进行推广,起名叫农业新时空,截止到目前在全国26个省份为120万农户提供了服务,建成的信息站点达到2000多个。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建成5000个信息站点,为500万农户提供服务,惠及1000万农民。 信息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信息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信息通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迅猛普及引发了数字鸿沟问题,信息滞后、缺乏严重制约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边远山区农村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资源。 作为一个运营商,中国卫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了一部分信息产业部下达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工作任务。过去一年中在四川、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除了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以外,中国卫通在一些极其偏远的地区还为其他运营商提供卫星链接,帮助他们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完成任务。 信息服务辟出“无限市场” 中小企业的数量很惊人,占我国所有企业数量的99.6%,其他的大型企业只占0.4%。中小企业信息化在中国开展得还不够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在的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一个是由服务商提供基本型通用解决方案,满足一批运作比较规范,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第二种是由服务商在基础解决方案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电信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方式,让他们用得起、用得上。 政府也应当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推进作用,重点要在战略规划、法规政策方面营造和完善环境,鼓励全社会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体系,发挥各方面优势为中小企业构建信息化服务的规模化、低成本、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同时要提高企业决策人员信息化素质,激发企业信息化内在动力,在规模化普及基础上不断提高经营水平。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比例到“十一五”末期能够超过40%,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60%,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采购、销售的中小企业比例超过30%。 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强化了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合作,注重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综合信息服务。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中国电信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共赢模式,成立一个开放的、标准的工作平台,通过价值链的合作,为用户提供融合的信息服务。 中国电信为了切实推进向信息服务综合提供商的转型战略设计了多个切入点。商务领航是把ICP业务打包推荐给企业和政府用户的商务品牌,通过集成产业链的上下游,把价值链捆绑起来,为政府、企业客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这是中国电信转型的切入点之一,该品牌体现了中国电信价值链合作的新形式、新深度、新内容,把各种设备和内容提供商整合在了一起。中国电信还提供一些服务外包,给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商务领航里的业务现在已经有几十种,用户可以进行业务定制。在宽带策略上,中国电信通过互联星空这个平台,聚合了六百多家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内容服务,促进了宽带业务的发展。 中国电信还推出了号码百事通品牌,这也是转型的切入点,整合信息资源通过最方便的信息提供工具??电话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现在号码百事通业务的使用量正处在高速增长之中。 网通转型的亮点就是通过实施奥运战略来转型。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网通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各国代表团、奥运会的组织者、媒体、观众,实际上还包括到北京观光的游客。奥运会期间网通的通信服务量将是空前的,包括奥运赛事通信服务、媒体通信服务、观众通信媒体、应急通信服务、安保通信服务等。 中国网通奥运战略总体思路就是要满足北京奥组委提出的数字奥运理念,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奥运会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音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中国网通奥运战略通过三条线推进:第一条是保障线,顺利完成整个赛事的通信保障工作;第二条是发展线,通过奥运会带动中国网通的发展,促进宽带战略的实施,提高服务水平;第三条是辐射线,通过奥运会培养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从时间阶段上看,2002年中国网通成立了奥运行动小组,逐步形成奥运战略。2003年是准备年,围绕着战略、合作、实力和经验四个主题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奥运项目的前期准备。2004年是合作的启动年,中国网通正式成为奥运会通信合作伙伴,进入了奥运通信项目四年工作周期。2005年是中国网通奥运规划年,逐渐细化各项奥运工作。2006年是全面建设年,北京奥运大厦、奥运呼叫中心等通信建设项目都在顺利建设当中。2007年中国网通要全面开展奥运各通信系统的建设;全面开展奥运通信测试,并进行系统检验和优化;全面提升奥运项目的管理水平,建立网通奥运中心指挥体系;全面开展奥运营销活动;全面开展各方面人员培训和服务团队建设。 中国网通宽带奥运战略内涵就是要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通信稳定性、安全性、便捷性的需求,实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带宽和更强的业务提供能力,使客户充分享受便捷的通信服务。在全面满足奥运通信需求的基础上,到2008年之前在北京地区要率先实现家家通宽带,内容应用日益繁荣,亮点业务形成规模效应。 宽带奥运战略要实现奥运通信全方位的宽带化,是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从高速网络、宽带接入、综合业务、丰富内容和便捷服务五个层面进行规划实施。这五个层面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建起一种无瓶颈的客户服务体系,实现宽带奥运的总体目标。 中国联通信息化应用策略主要是参考国家信息化战略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比如在政务信息化工作中主要为政务工程提供内外部网络支撑,积极推广电子政务,由固定网向数据网延伸,把信息化从桌面向移动终端延伸。在服务信息化过程中,中国联通建立了一整套服务行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交互、位置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服务。对于制造业则把专项设施和公用平台相结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为了实施行业信息化进行了一些应用探索。在企业、行业信息化方面中国刚刚起步,要推进行业深层次应用必须整合基础的电信资源,必须建立合理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行业应用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技术合作模式和商务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为行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为此,联通实施了服务集成商合作计划,引入优质的行业和集团客户服务集成商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创建这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了共赢体系,促进了行业应用向深层次发展。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应用终端可能还是瓶颈,联通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对特殊终端的集成,降低终端应用成本。总的来说,将电信服务和行业信息化应用相结合起来为中国联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推进我国信息化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联通正在探索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在探索以移动网作为网络支撑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价值链。市场运作模式初步考虑以政府为主导,运营商搭建基础平台,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配合,中小企业用户使用。中国联通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不足问题,解决中小企业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 信息化给各个运营商都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中国铁通想立足于自己的优势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积极从事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在发展固网业务的同时,铁通更加重视新业务的开展,新业务的开展无外乎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固网的增值业务,另外是在一些新的信息化领域里提供服务,还有来自于铁路的专业通信服务。铁路专业通信服务是铁通的特长,在“十五”期间和未来的“十一五”期间铁路都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在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信息化方面基本上都是由铁通独家提供服务。在增值业务上铁通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在大力开展互联网增值业务,推出了内容服务网站和内容服务平台,通过与SP、CP的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健康、新颖的内容和服务,增强了中国铁通各类服务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 未来中国铁通将把为信息化提供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将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让铁通成为专网信息化服务专家和综合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同时增强专网辐射能力,特别是铁路专网向公网的服务能力,提供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中国铁通将在信息化大潮下不断提高自身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作为国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优势,为国家的整体信息化战略服务。 电信价值链需要走向融合 要真正做到通信无处不在的覆盖必须建立起一个跨媒体的平台,让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网络共享同样的内容,将来应该是以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以网络和终端为中心,未来应当形成一种融合的数字生态系统。未来无处不在的网络应该包括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其他各种媒介。建立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并不是有一个完整网络覆盖就可以了,还要开发出各种为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内容。 未来随着数字网络规模的扩大,应用的增加,会给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都带来发展机会。各个环节都要共同为建设、维护数字生态系统努力。比如对SP的治理就是从保护用户权益出发对整个增值业务行业进行了规范,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次活动把市场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规范,不仅对客户有好处,对从业企业也有好处。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数字生态系统实现跨媒体共享内容的难点不在技术上,而是产业链各环节经营模式上的协调与配合。这种经营方式上的融合是很困难的,而且经常会发生冲突,比如电信行业收费是根据客户使用网络的情况来计算的,会根据使用时间、使用距离以及数据流量等来收费,而互联网、广播电视业主要依靠广告获得收入。不同的经营模式混在一起,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协调。 数字生态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生产、工作、经营角度来说会大大提高效率;从生活方面来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移动会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运用、务求时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的信息化发展方针,努力推动网络应用的发展,创造广大用户用得上、用得起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努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字生态系统,加速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 各种信息服务应当走向融合,但是目前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统一的产业链还难以形成。主要问题有下面几点: 第一,融合受阻,完整的信息产业链难以形成。主要是因为目前信息服务领域管制职能存在分割,互联网业务和视听广播业务赢利模式不清,产业链动力机制、组织方式、责任落实等也不完善。 第二,用户和社会新的不满因素日益突出。 第三,电信用户规模与效益增长严重脱节。新增用户绝大多数为低端用户,ARPU值不断下降;不同业务间收入与流量严重不平衡;收入增幅逐年下降,与GDP相当或略高。 第四,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尚待摸索。固网竞争难以形成,移动对固定业务的分流和替代超出预想,重复建设与资源共享关系未能协调处理。 第五,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 第六,安全问题。现在信息安全基本上处于救火状态,问题暴露出来了就去处理,没有暴露出来就难以察觉。 为了促进发展,我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调整改革和发展思路。通信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靠扩大规模数量取胜的阶段基本过去了,电信业发展的思路一定要进行转变,否则难以保障未来的持续成长。 第二,加强战略研究。对国际动态进行跟踪,研究技术、业务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对不良信息的负面作用进行研究,防止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第三,认清、摆正在国家信息化中的位置,探索信息产业链的组织方式,使其真正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 第四,以人为本,认清企业的社会责任。 未来应当是一个泛信息化的融合时代,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泛在性,信息无处不在;第二是业务的强健性;第三是智能性,网络知道在什么时间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业务。泛信息化趋势将会造就多个层次的产业融合:第一个层次是三网合一;第二个层次是终端与载体融合;第三个层次是业务融合;第四个层次是传媒成本与价值的融合,来源于对客户成本更优的技术替代或者创新。 信息化时代给电信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运营商首先要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应当提供哪些服务。比如法国电信在转型过程中就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叫做生活服务提供商。第二,运营商应当对商业环境的变化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竞争对手已经越来越多。腾迅、微软这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运营商的竞争对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通信服务。第三,产业融合对运营商的管理和商业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运营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销售渠道都应当进行再造,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导向,识别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