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7时55分。扬州长征西路。监督员陶世宏见路边一广电井盖坏了,摸出手机—拍照—上传监督中心。半小时后,市广电局网上接到指令:84小时内修好井盖。50个小时后,广电局报告:事情解决。陶世宏跑过去,验收通过!放在从前,这事没10天难办好。
“数字化管家”在扬州上岗近半年,这一幕上演4万多次。17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点评刚摘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扬州,难掩偏爱:精细管理管出一座精致城市!精细管理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一场正在国内27个城市(区)展开的政府公共管理效能革命。扬州“数字化管家”表现令人吃惊:城管问题发现率提高8倍,处置能力提高6倍,97%的事按时办妥,平均只用12个小时——是以前十四分之一!用信息化改造公共管理流程,提升运转效率,是个中神奇所在。
说数字化城管是革命,因为它真正按“服务项目”——城市管理,重组政府运转路径。城管效率不高,最大病灶在架构混乱,职能分配不合理。在很多城市,城管被简化为城管局一家之事,二三十顶大盖帽并成一顶,哪能包揽得起!扬州颠覆“小城管”,归位“大城管”:27个职能部门加四个区政府,组成城管团队。精细管理离不开厘清责任边界,消灭责任盲区。市区城管设施、事件分成200多小类,逐一敲定责任主体,人人有球踢,不许抢球,更不许让球。菜场外摆摊,工商跟市容成天踢皮球,现在规定:离菜场50米内,所有摊点工商管。之外,归市容管。总而言之,出了事,“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精细管理更离不开定量。大到拆违小至修路牙,多长时间完成、做到什么程度算解决,全给出明确描述。定责定量了,“数字化管家”乐得驱动程序,轻松办事:监督中心找问题—指挥中心下发问题—责任部门解决问题—监督中心验收。这是个效率精准的流水线。数字化城管刚运行,分管市长每晚召集各部门开会,协调矛盾。后来,开会周期变为一周、半个月,现在没大事不用开。每个部门习惯按流程办事,不再要市长没完没了地操心。
缺乏外部监督,是培育惰政的温床。传统模式下,城管局既当运动员,又干裁判,能不给自己打高分吗?尽管老百姓为只窨井盖不知打多少电话!架构创新出效率,体外监督出效率。对扬州城管职能部门来说,“数字化管家”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而且这吹哨子的,还是不谙人情世故的电脑。分分秒秒,裁判都在打分:各区、各部门应办多少事,完成多少,没完成多少……每过10天,监督中心拉出数据,出简报送市领导,上政府网站,让公众比比:这些部门办事效率到底怎样?年终,电脑给各部门打出年度成绩单,部门及其负责人绩效如何,凭一纸数据说话。裁判还有更狠的招——城管信息链接市领导手机,市长出差,也晓得哪个部门偷懒了。据说,曾有部门负责人找相关人士讨饶:能不能让手机不“直播”?怕裁判,有压力,才有常态管理取代突击管理,才有90%以上的办结率。很多部门主动找问题、解决问题。市建设局“五一”动用上千人次,投入百万元,抢在数字化城管运转前,抢修下水篦子、路牙等多年“积攒”的损坏设施。
开放系统,集纳民意诉求,数字化给城管添上民本色彩,“人民城市人民管”理念落地。监督中心除自聘200多名监督员,划片搜集城管信息,还为市民开通7个投诉管道:给“12319”城管热线打电话,给“市长热线”发邮件……给城管发短信,费用政府掏,年底按反映问题数量、质量,组织评奖,一等奖发3000元。80万人盯着城市每个角落,还能遗漏多少问题?每个监督员身后跟着无数双眼睛,看他干活是否认真,是否被责任部门收买。有位监督中队长被某部门请去吃饭,当晚,中心接到举报,当即把其除名。另一位监督员“漏报”的事太多,也被炒了鱿鱼。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城市现代化也要走在“全国领先行列”。当前,江苏城市已步入快速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化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城市人口年增七八十万,城市空间成倍放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抓住政府信息化契机,利用“网上政府”倒逼现实政府,创新公共管理,才能从容应对快速城市化衍生的管理压力。城市现代化,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长块头不长内涵,面子光鲜背里混乱,不是惠及群众的城市现代化!“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城市,理应功能更合理,公共服务更发达,管理更有序,人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