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电子支付正在经受诚信“内伤”
来源:226e 更新时间:2012-04-13
           

当一些电子支付公司以大大低于银行成本甚至免费提供支付服务还宣称有自己的利润所得的时候;

当一些电子支付公司为做大交易和利润额,制作双份合同,伪造两种手续费(其中一份是真实的合同,另一份则是手续费超高的假合同),以欺骗投资者的时候;

当一些电子支付公司自己给自己开了数千个支付账户,再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样花几十万元就可以做出千万元的交易量的时候;

.......

电子支付正在遭遇着另一类诚信寒流的冲击。

这种公司的自身诚信问题是如何造成的呢?

作为连接电子支付公司的商家,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虽然进入时机、投资性质及经营理念等方面并不相同,但所有进入电子支付行业的投资者,都期望着行业的辉煌如预期般发展,所有进入电子支付行业的经营者,都在策划着公司的美好未来。许多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运营管理不成熟、风险监控机制不健全,为争夺市场不择手段,使得这个行业一哄而上、鱼目混珠。

首先,进入时机问题。某些公司正当电子支付炒作盛行、行业激烈竞争之时,才进入电子支付行业,为了发展,也为了融资,有时会采取各种过激手段。正如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所言,“促销在这个行业已经成为过时词汇”,也就是说许多新公司已经是赔本挣吆喝,不屑用促销手段来打拼市场,而是以利用损害自身诚信和服务为代价来争流量,企图引起风险投资的注意。

其次,投资性质问题。经营者其实并不愿意企业进行逆向选择,但是风险投资的目标趋向以及自身追求短期效应,使得新兴企业的经营者采用瞒上欺下的方式,导致了经营者的短视行为。

再次,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但新进入电子支付行业的公司只是已有模式的拷贝,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发展。当老牌支付公司在不断创新的时候,新兴电子支付公司仍然在“红海”中沉浮漂流。

另外,电子支付行业市场规范的缺失、经营理念的错位等,都在进一步推动着企业游走在诚信的边缘。

当所有的问题都受到投资利益和市场压力的双重挤压的时候,真正的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这些企业,面前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站直了,别趴下”;二是“跳楼大甩卖+空手道”。但建立一个市场,远远比毁掉一个市场困难得多。在电子支付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企业不诚信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其实不管什么行业,生存和发展永远是企业面临的两大主题,企业要寻求价值的最大化,无论处于什么行业,企业都需要收入,都需要利润。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从根本上违背这种规律,其经营行为扭曲成以诚信为代价换取表面繁荣的时候,诚信便成了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一位专家的话值得这些公司深思:“电子支付的诚信问题,宏观上是社会问题,微观上则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电子支付公司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诚信问题”。

所以,当思考电子支付受困的问题时,当有的公司把原因归于“中国还不是诚信社会”时,这些企业有必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公司的行为是否在沿着诚信道路经营着。

虽然一些电子支付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诚信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不少老牌的电子支付公司,由于运营经验丰富、客户积累稳固、风险监控能力强、服务品质高等原因,在诚信寒流冲击的当今,其长期形成的诚信品牌,其踏实稳健的作风,正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和惠顾。

电子支付因为诚信而举步维艰,相信电子支付的未来也会因为诚信而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