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英国电信提出“从传统的固定网络运营商向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理论”之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固网电信运营商也纷纷迈出了转型的步伐。2005年中国电信提出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战略思路。中国网通提出了宽带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奥运战略,把综合宽带精品信息网确立为向信息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构想……目前我国电信业已全面进入了转型期。
然而电信行业要实现新的战略目标,需要打造新型的产业链,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转型必要创新,创新必将带来新的问题。众所周知,自2001年起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的业务转型,使手机短信服务等移动增值电信业务飞速发展,不仅使移动企业的ARPU得到了提升,同时还使得国内的多个门户网站起死回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同时显现,如:不明码标价、强制定制、消费陷阱、退订困难等问题的出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应如何发挥调节作用?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电信业务转型中因创新、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监管问题?
如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电信业务发展环境,保证电信业务健康发展,避免进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信用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但是,信用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准确的数据作为制定管理规定的基础。
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固化现有的管理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电信市场管理平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首先,电信市场管理平台,将帮助监管部门为公众提供公开、公正、便捷的政务服务。其次,多部门、多环节互动,信息资源共享,使通信监管工作形成闭环。第三,保存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全部的优良记录和不良记录。建立电信企业信用档案,采取分级管理,列出重点监管对象,为信用管理奠定基础。第四,根据日常检查、重点抽查和电信用户反映的热点问题修改管理规定或制定新管理规定。第五,信息披露制。系统自动向公众发布业务统计数据、申诉受理问题、年检信息统计、市场准入主体信息、专用码号启用、业务开通等监管信息。
笔者根据在电信监管中的实践经验,对电信市场监管平台提出如下设想:立足于方便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和公众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提高信息交互度。在保证安全性和隐私权的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内部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利用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特殊优势,超越时间、空间、部门分隔的制约,构建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管理模式。
对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单位而言,可以超越政府部门办公时间限制和地理空间距离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到电信监管部门提供的24小时、单一窗口、一站式、自助式电子政务服务。对局内工作而言,市场准入在全局管理工作中处于一个“抓手”的位置,也是全局工作的基础部分,在准入环节将信息尽可能地搜集齐全。管局各相关部门和各电信业务经营单位,通过系统管理权限的设定可以查询到共享信息,并按照各自的权限和工作流程完成各自的工作,同时,系统保存每一环节的处理信息。这样既整合各个环节的资源,又使通信监管工作形成闭环。
通信管理局建局六年以来,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基本没有变换过岗位,监管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支撑,这些知识通过部省二级的各种培训、会议、学习交流等途径获取,经过日积月累,每个人都有大量的工作过程、经验、成果、教训等存放在管理人员的文件夹中、计算机里、大脑中。公务员提升、轮岗实属正常之举。如何使新接替工作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介入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管理工作不能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人员的轮岗难以连贯进行,直接影响管理工作效果。电信市场管理平台能够通过管理程序和流程的相对固化,通过不断地优化,仅可能将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经验、教训等中产生的知识留存在原有的管理部门中。
如何搭建电信市场管理平台?笔者以为可以分为三部分:事前管理部分、事中管理部分、事后管理部分。
事前管理即市场准入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及计算机的优势,将各项行政许可申请的咨询、受理、审批查询、变更、增项、注销等集中在一起,对公众而言,可以超越政府部门办公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到电信监管部门的服务。事中监管中各个环节的各种处理结果的总和即成为年检的主要检查依据。每一年度的年检工作记录即是电信市场信用管理的基础数据。通过局网站,按照《行政许可法》公开的管理原则,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可公开信息的披露制度,向公众提供通信监管部门所拥有的可公开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事后管理即建立电信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第一步:通过电信市场管理平台,建立电信业务经营单位信用管理档案,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为电信市场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首先做到本行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后尽快建立跨省经营单位的协作监管工作机制,使部与省之间、省与省之间协同管理,使违规者及时得以处理。杜绝同一经营者在不同的地区重复出现相同的违规行为。第二步:加大政府对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定期披露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及行业发展的有关信息及数据。第三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电信市场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努力营造公平、诚实、守信的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环境。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电信市场管理平台正在建设之中,其中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模块和未备案处理模块及12300申诉处理模块已先后投入使用。通过6至12个月的试用,预期功效已初步显露。2006年初,该局通过年检程序,对600多家应参检单位进行网上年检,2005年度年检合格单位和年检注销单位的数据已保存在系统之中。2006年度的年检工作将可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通过系统的原始数据自动比对,将重点检查主体有变化和经营中存在问题的经营单位,对于全年守法经营,且主体无任何变化的经营单位将简化年检手续。预计2006年度年检的工作量将大幅下降。每年复杂的统计工作也变得简单易行。
未备案网站的处理模块使用一年来,在监督各接入服务单位降低未备案率和开展天津市接入服务市场清理专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全国的未备案率为7%,天津的未备案率为3%。各相关接入服务单位通过系统可将未备案网站核对结果通过系统上报。管局及各接入服务单位可通过系统下发的未备案网站域名出现的次数,核查分析未备案网站的产生原因,以及执行的情况。督促各接入服务单位改进管理规定和业务流程。另外,通过系统数据的积累能够准确地掌握通过天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提供的接入服务经营单位的业务发展变化情况和执行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