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进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与此同时,一个不占场地、不见观众、只点鼠标、面向全球的浙江农产品展示——2006浙江网上农博会,在电子商务领域受到了诸多客商的青睐。
现实博览会上收获颇丰的舟山人,在网上博览会上也颇有斩获。据了解,本次网上农博会,舟山共有180家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销大户等的341个产品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开店”吆喝。从2003年开始亮相的网上农博会,也正撑起众多企业的网上“淘金”梦。
舟山企业网上“吆喝”
去年的网上农博会,舟山共有163家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销大户等参加,而今年增加到了180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网上农博会呢?“舟山的很多企业都想来参加农博会,可由于展位有限,因此不少企业纷纷选择了网上农博会,而且这还是零成本的。”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即食对虾、红膏呛蟹、大黄鱼、水仙……记者注意到,在琳琅满目的341个渔农产品中,水产品占了大多数。而舟山的不少企业,也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网络交易平台的重要性。去年11月,定海马岙农民安国瑛就通过网上的“农民信箱”卖出了2万公斤晚稻,一年来“农民信箱”的成交金额达到了150万元左右。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去年的网上农博会我市有一些企业跟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个平台的魅力正逐渐显现。
“像网上农博会这样的网络展销和交易平台,正成为一个新兴且前景无限的市场。”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让网络店面更加红火
诚如许多有识企业家所言,网上农博会这样的交易平台已经在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3年的首届浙江网上农博会,有近4000家浙江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共签订意向合同860项,累计金额达到10.29亿元人民币。而在去年的农博会上,绍兴有688家农企参加网上农博会,结果5天就获得订单1500万元。
“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舟山的企业已经落后于邻近城市。舟山的企业是时候去迎头追赶了。”舟山市农产品推广中心主任贺军祥说,由于网络跟现实不同,因此企业可能一时不会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取得直接的效益,但像网上农博会这样的产销对接平台,将是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未来市场的一种趋势,这其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利润,如果舟山的企业不抢占高地,就会失去占有市场的机会。
“当然在网上勤吆喝的同时,舟山的企业也要练好自己的‘内功’。”贺军祥说,我市的农企和水产企业要走精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路子,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自身,这样才能在网络和现实市场中挖到“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