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名法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随着这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电子签名将获得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在网上通行也有了“身份证”。专家认为,这部法律将对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所谓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地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
我国的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正可谓恰逢其时。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在线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国内网民已经达到了1.3亿人,其中60%的网民曾进行网上交易,网上购物交易额达到了数百亿元,证券投资网上交易量全年累计总额更是高达1万亿元。与此同时,涉及到网络活动的案件现在也日渐增多,这一现象暴露出法律上的许多空白。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有助于借助法律对电子交易活动进行合理规范和正确引导。
在这部法律制定时,来自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担心,成为推行电子签名立法中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网上无孔不入的“黑客”却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电子签名也是如此,电子签名对技术依赖性较强,如不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可能在信息安全方面陷入被动,更需要格外谨慎。
互联网是一个公开的网络,现在网络上的黑客及病毒泛滥。从上世纪末开始,全世界都不断发生“黑客”攻击公共部门、研究机构、银行以及企业等大型网站的事件,我国一些部门受到“黑客”攻击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有人担心,电子签名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安全保证。
此外,尽管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诚信建设,但近几年交易市场上各种欺诈行为屡禁不止,连一些中介组织也失去了诚信。电子交易的一个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缺乏诚信支持,不法之徒就会通过网络信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大量骗取他人钱财。
当美国的国际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出台后,一些商界人士曾欢欣鼓舞,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尽管数字签名经过加密,但同样可以被人窃取,就像人的签名可以被伪造和仿冒一样。在诚信缺乏的环境中,电子签名被窃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确保电子签名安全准确以及防范欺诈行为,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对电子签名的可靠性和认证作出了严格的条件规定。法律规定,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等几种条件,才能被视为有效的电子签名。法律还对提供电子认证服务提出了严格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国家密码管理机构同意使用密码的证明文件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刚刚出炉的电子签名法,将为电子签名的安全性提供足够的法律和技术保障。
随着网络犯罪的猖獗,网络的安全防范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关于目前保证电子签名安全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在国内外电子签名中广泛使用的非对称密匙加密的数字签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使用这一技术签名后对签名以及经签名的特定数据电文的改动都是能够被发现的。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的使用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生过盗用或者冒用的情况。
从实际生活中传统的手写、印章认证方式经常被冒用来看,电子签名其实更加可靠,也更安全。我国目前从软件、硬件到人员素质都达到了电子签名法所要求的水平,实施这部法律我们已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还可能有更先进更可靠的电子技术被采用。这部法律借鉴了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确立的“技术中立”原则,只规定了作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应该达到的标准,没有限定使用哪一种技术来达到这一标准,这就为今后新技术的使用留下了空间。
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制定电子签名法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在于技术,而在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迫切需要这样一部法律的出台。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提早准备,可能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容易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