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是在原先的老厦门市港务局是政企分开之后,厦门市为了实现对全市各种类型码头的管理和服务而组建的。现在厦门港务管理局下属有厦门港远洋站、厦门港务管理站、厦门港口质量监督站、厦门航道站等几个单位。
“厦门市港务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从1998年开始,现在主要针对港口形象管理、港口通关环境和港口服务这三方面的服务来做的一些系统。” 厦门市港务管理局安全技术处处长洪曙东说,“从全国的港务局的信息化状况来看,我们局算是走的比较早的。从生产企业的信息化上面厦门港应该是属于比较好的一类。”
变迁
据介绍,厦门市港务管理局具体有6个比较完整的系统:一个是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二个进出港船舶调度远航系统;第三个是港口危险货物申报系统;第四个是港口统计系统;第五个港口远航系统;第六个是施工船舶调度和监控系统。这些系统里面还包括比如厦门港网站以及每月的班轮船息表等这样的一些小系统。其中,将前面的四个部分和一些小系统整合为一个政务平台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后面的两个系统将会整合为一个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洪曙东表示,2000年左右的政企分家使得厦门市港务管理局的信息化建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在此之前,港务局既有企业职能又有政府职能,服务的对象除了自己下属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些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比较粗放。企业的每一个申报过程都必须采用传真,填一个指定的东西然后做一些审批盖章的工作,到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跑。在码头生产指挥方面,大部分得工作方式就是到机关开现场会,从早上九点钟大概到十二点开完以后,再把结果用指定的方式写完带回家。
这种耗时费力的工作模式在进口港的船舶调度远航系统实施之后得以根本改变。现在的整个情况是,码头公司或船舶代理公司甚至海关年检部门只要按点到系统上报送数据、填写计划,或者根据上一个计划来修改它的计划,全程的审批都可以在系统上完成。尤其是2004年的港口危险货物的申报系统实施之后,24小时的危险货物的计划亦可以随时都可以网上申报。洪曙东笑称,现在这些公司的日常工作只有两个,一是在确定的时间填资料,另外一个打电话。这样每一年都能够比以前节约100万元的资金。
谈及跟IBM的合作,洪曙东表示说:“从我们做的第一个系统到现在要做的两个平台的整合,从头到尾跟IBM都是紧密合作。从老港务局当初的EDI系统的投资都采用IBM的产品。现在构建一系列的管理系统就是建立在10台左右的IBM F系列服务器构架之上。”
经验
港口信息化与政府机构和纯粹的企业网都有不同。政府部门信息化的情况是内部的办公、人事工资系统做的多,其他公众服务系统做的少;而企业一切的系统都是围绕着其生产业务开展。港务局与此二者不同的是,它必须来沟通这两个环节,把这两个环节结合起来。港务局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一个专门政府职能部门,它要管理到很多行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就从它的生产系统中来。此外,港务管理局作为当地的一个港口部门,必须从我们的系统中来提供相当多的政务管理的内容给一些中央直属单位。所以港务局除了传统意义上政府信息化以外,还必须做很多这样的沟通工作,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洪曙东表示,从厦门港务管理局的信息化中可以得到至少两条经验教训。首先是 EDI技术。原先在那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情况下,港务局会把交通部的报表要求原原本本下达给企业,让企业把这张报表完完全全的计算完、填完,然后港务局再把所有的企业的各种数据加起来,填成一张总报表,报给交通部或厦门市。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EDI技术和EDI的一些标准要求。因为目前港口管理局的系统直接对接了码头生产系统,所有的报表工作全部由港务管理局的信息中心来处理,这就要靠EDI技术和EDI标准的保证才能拿到第一手的最快的数据。
其次,港口信息化的规划。港口信息化其实可以包括从码头企业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再到全市的物流信息等三个范围的内容。这样大的范围中,各个企业它会做各自的系统,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也会做自己的系统,各个年检部门也会要求码头做自己需要的系统。然而这些系统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洪曙东说:“现在有的代理公司很赚钱,其是赚的就是我们信息不能共享的钱和信息不能有效使用的钱。”从另一方面看则是在资源上面的极大浪费。如果从基础设施开始就提前做规划,此类问题就会很少。洪曙东说:“我们的信息化工作从1998年一直做到2004年初,认识到没有规划指导的瓶颈。每一个事情都做了,但回头一看的话,发现很多系统之间有联系,但是没办法创造一块去。所以在2004年项目的要求中,我们就要求整合两个信息平台前提必须先做一个港口的综合信息化的规划。”
此外,洪曙东还表示,他并不赞同用信息化带动工作化、促进工业化的说话。而是必须有管理的创新,然后把工业化的进步用信息化固化下来,管理上去用信息化来巩固和支持。同样,如果要把港口信息化这一块做大做强,也要靠这样一个思路。
信息化实现时间表,
1998年,完成机关办公自动化等系统;
1998年-2001年,整个网络系统基本建成,中心机房和网络体系也趋于完善。
2001年-2003年,对新系统更新并维护,网络继续完善。
2003年以后,重点对新老系统一并进行改造,统计系统开工(2005年年初竣工。)
2003年到2004年,港口远航系统建成。
2004年底到2005年,完成调度监控系统,等待二期无线视频监控的实施;探讨港口设置保安模拟系统以及港口航道的基础地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