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
来源:天极 更新时间:2012-04-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回顾十六大以来,以信息化促进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的脉络,可以明显看出,以政府管理信息化的推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在各级政府蓬勃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善并优化政府管理的环境,激发政府创新与和谐发展的活力。

  推进政府创新,可以大大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当前,必须更新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全面推进信息化也是一个过程,如何把信息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友机结合是一个新课题,通过信息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面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冲击。如果单纯地用信息化的高低程度,评判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乃至个人发展的情况在今天看来是很不够的。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信息化推动政府转型,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无疑,信息化的推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万物心和必契合,生命神谐则共融”。在“和谐”意涵之中,“和”是核心,阴阳的合契则和始,奇偶“相合”则谐呈;“谐”为“和”之果,“合”为谐之根。就和谐社会构建而言,首先应是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风尚,是心灵内在融合和谐,只有心和才有言和及行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出的是心胸开阔、言语谦逊、行为协调。

  和谐社会构建,重在“协谐”,为人民谋幸福是和谐之本。幸福与时俱进,据有关研究,工业化条件下的幸福,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幸福只有2%重合。由是观之,在今天用和谐社会的视角观察,用传统工业化方法用巨大的努力,实际只获得很少的幸福感。简言之,在1000美元之下的(农业)社会中,实现温饱就是最大幸福;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工业)社会中,拥有巨大财富就是最大的幸福;在3000美元以上进入信息化社会中,身心的自由才是最大幸福。农业社会的幸福观,是求生存幸福观,温饱就是幸福。

  因此,如果把农业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那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可。工业社会的幸福观,是物质极大丰富、社会高度发展的幸福观,极而言之,有钱就幸福。把工业社会作为建成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解决人民的富裕问题即可。但是,与信息社会的幸福观相比,前者是初级层次的幸福观,后者才是较高层次的,追求自我实现幸福观,真正的身心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高层次幸福。因此把信息社会建成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是解决人民的自由,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真正以人为本,走向真正幸福。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人更多地从物质需求向文化需求发展,富裕(不管是先富后富,还是共同富裕)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构建和谐的社会,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的动态和谐关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的动态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和政府。我们党是执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妥善处理好政府与民众关系,是党的执政根基。而信息化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沟通、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绝对理想的和谐目标与和谐状态也许很难完全实现,但是对和谐的生活方式理想的追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外化为一种力量、一种风尚。信息化作为最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可以创造出比工业化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新的效能状态。其实,让其中的“穷人”不断成为为个“富人”,就会和谐的认识,充其量只适用于在GDP3000美元以下的社会。因为在这一历史阶段,有钱与快乐(幸福)确实存在强相关关系。但对于我国很多地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3000美元收入地区,这一结论恐怕无法扩大使用,在信息社会中,给人民带来幸福感的其它要素来自何方呢?必须超越传统工业化的认识局限,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待和谐社会,应从以人为本的看待和谐社会。要把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实现温饱、追求富裕,推进到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面对社会转型阶段,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信息化可使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更公正、透明、顺畅,知识社会应逐步形成这样的风气,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应得报偿;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才可以获得高的经济回报;同时,不劳而无获、过分贪婪,甚至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必须受到法律惩罚。不必否认,人的能力、机遇等差别,追求和谐便可提升境界,追求和谐就会积善成德,使人人感到社会公平、公正、透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回顾十六大以来,以信息化促进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的脉络,可以明显看出,以政府管理信息化的推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在各级政府蓬勃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善并优化政府管理的环境,激发政府创新与和谐发展的活力。

  推进政府创新,可以大大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当前,必须更新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全面推进信息化也是一个过程,如何把信息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友机结合是一个新课题,通过信息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面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冲击。如果单纯地用信息化的高低程度,评判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乃至个人发展的情况在今天看来是很不够的。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信息化推动政府转型,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无疑,信息化的推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万物心和必契合,生命神谐则共融”。在“和谐”意涵之中,“和”是核心,阴阳的合契则和始,奇偶“相合”则谐呈;“谐”为“和”之果,“合”为谐之根。就和谐社会构建而言,首先应是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风尚,是心灵内在融合和谐,只有心和才有言和及行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出的是心胸开阔、言语谦逊、行为协调。

  和谐社会构建,重在“协谐”,为人民谋幸福是和谐之本。幸福与时俱进,据有关研究,工业化条件下的幸福,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幸福只有2%重合。由是观之,在今天用和谐社会的视角观察,用传统工业化方法用巨大的努力,实际只获得很少的幸福感。简言之,在1000美元之下的(农业)社会中,实现温饱就是最大幸福;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工业)社会中,拥有巨大财富就是最大的幸福;在3000美元以上进入信息化社会中,身心的自由才是最大幸福。农业社会的幸福观,是求生存幸福观,温饱就是幸福。

  因此,如果把农业社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那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可。工业社会的幸福观,是物质极大丰富、社会高度发展的幸福观,极而言之,有钱就幸福。把工业社会作为建成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解决人民的富裕问题即可。但是,与信息社会的幸福观相比,前者是初级层次的幸福观,后者才是较高层次的,追求自我实现幸福观,真正的身心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高层次幸福。因此把信息社会建成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是解决人民的自由,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真正以人为本,走向真正幸福。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人更多地从物质需求向文化需求发展,富裕(不管是先富后富,还是共同富裕)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构建和谐的社会,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的动态和谐关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层面的动态和谐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和政府。我们党是执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妥善处理好政府与民众关系,是党的执政根基。而信息化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沟通、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绝对理想的和谐目标与和谐状态也许很难完全实现,但是对和谐的生活方式理想的追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外化为一种力量、一种风尚。信息化作为最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可以创造出比工业化生产方式更为先进的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的新的效能状态。其实,让其中的“穷人”不断成为为个“富人”,就会和谐的认识,充其量只适用于在GDP3000美元以下的社会。因为在这一历史阶段,有钱与快乐(幸福)确实存在强相关关系。但对于我国很多地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3000美元收入地区,这一结论恐怕无法扩大使用,在信息社会中,给人民带来幸福感的其它要素来自何方呢?必须超越传统工业化的认识局限,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待和谐社会,应从以人为本的看待和谐社会。要把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实现温饱、追求富裕,推进到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面对社会转型阶段,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信息化可使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更公正、透明、顺畅,知识社会应逐步形成这样的风气,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应得报偿;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才可以获得高的经济回报;同时,不劳而无获、过分贪婪,甚至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必须受到法律惩罚。不必否认,人的能力、机遇等差别,追求和谐便可提升境界,追求和谐就会积善成德,使人人感到社会公平、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