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全面推进大通关进程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更新时间:2008-03-14

2004.01.15  中国计算机用户

  回顾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围绕建设电子检验检疫,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目标,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检验检疫监管改革创新,在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已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从企业申报、检验检疫监管到通关放行全过程的电子化。

  电子检验检疫是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点信息系统之一“金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国家质检总局累计投资6亿多元,建立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的广域网,直属局和440个分支机构基本实现了电子检验检疫,直接联网的进出口企业达4万家,部分单位与海关和口岸相关部门实现了互联互通。

  企业申报电子化,实现了企业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进行申报。至今,检验检疫业务电子申报量已超过80%。2003年1~6月,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报580万批,其中电子申报511万批,占总业务量的88%。2003年还建成了电子检验检疫业务网站,为企业提供“一网”式服务。

  在电子监管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方面。对出口货物推行源头管理、过程检验、型式试验、抽批检验等全新的监管模式;同时,对进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集中审核,快速查验,实货放行,初步实现了电子监管。2003年上半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实施电子监管80多万批。电子化管理使通关流程工作周期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二。

  为推进电子放行,检验检疫系统还加快了电子通关、电子转单和企业“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从2003年1月1日起,电子通关范围已由最初的上海、山东扩大到包括广东、深圳在内的13个直属局和对应的17个海关。2003年1~6月,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对23万批货物实施了电子通关,实施电子转单84万批,转单率达95%以上。

   “大通关”制度的实施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插上了翅膀,同时也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此,质检总局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工作模式转变,在大力推进“三电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投资建设新的电子申报、电子转单、电子签证业务平台,对原有的CIQ2000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全面推进“大通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