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来源:吉林农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年丰收之时,蛟河市的一些农民又把目光瞄向了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黄松甸镇经纪人吴举搞黑木耳等土特产品销售,去年在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的“一站通”上,结识了河南、山东等几个省份的客户,一年下来,他的食用菌总交易量达20多吨,销售额近90万元。今年他准备提早动手,争取在网上多认识些客户,拓宽销售渠道。在蛟河的网络新农村里,像吴举一样的人和事儿屡见不鲜。近年来,蛟河市大力开展农业信息普及工作,努力建设网络新农村,开辟了一条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的捷径。

  蛟河市把打通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苦下了一番撒“网”功夫。组建由主管市长挂帅的农村经济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农业信息搜集、分析、发布等工作。依托各乡镇农经站、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培训信息员,目前已有181人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信息员资格证。

  2004年,蛟河市利用我省“网络计算机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机会,展开大规模的硬件撒“网”活动,将76台网络计算机发放到全市19个乡镇街,仅在各个试点村就有30台。

  为确保网络的有效延伸,近两年来还先后投资近200万元购进宽带,进行设备扩容。建立“蛟河农网”,注册了应用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的“一站通”。“蛟河农网”经吉林市农委推荐,已经在农业部网站上申报“农村信息服务点”,蛟河市也被省农委确定为第二批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县(市)。目前,一些专业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都能通过“一站通”

  进行销售。蛟河市漂河镇政府2005年投入3万多元建立信息服务站,引导农民进行网上销售,当年网上销售额就达600万元,让农民初尝甜头。

  蛟河的“撒网”工程除对网络的硬件投入外,更注重信息质量这一“软件”的搜集和发布。他们依托遍及全市各乡镇的信息员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搜集信息,去粗取精,遴选出科学、有效的信息,在“蛟河市政府网站”、“一站通”、“蛟河农网”、《创业信息快讯》、《蛟河农业信息简报》上发布。天岗石材协会副会长刘顺的建筑用石材,通过信息网络出口到韩国、日本,同时还帮其他会员建立网上销售信息站,使天岗石材远销国内外;黄松甸镇伟光村村民王建波做林蛙油生意,去年曾苦于销路窄没卖上好价钱。信息员孙建民听说后,帮他在网上发布出售林蛙油的信息。一周内,30多位客户纷纷打电话订货,王建波手中的300公斤存货以高价全部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