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挥信息化手段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明年1月,我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将正式运行。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就我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调研,他强调,要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社会救助水平,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切实将这项关系城乡困难群众生活的工作做实做好。

  青蓉夹两道、长篷溢流荫。时近中午,在青羊区府南街道同德社区广场,社区居民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谐的气息洋溢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低保是怎么申请、怎么审批的?”“低保户享受医疗救助、子女享受‘两免一补’这些情况能看到吗?”走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李春城来到电脑前,仔细观看工作人员一步步操作,关切地询问困难群众享受救助的每一个环节。“一些优惠政策出台后,谁来为困难群众申请?”考察中,李春城不停地出题“考问”救助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来关心、照顾好城乡困难人员,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在现场,他反复对各级干部强调。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试运行的全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信息平台,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的317个乡镇(街道)、3447个村(社区),纳入平台管理的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人等救助对象已达204890户,共计38万多人。

  从申请采集——审核处理——发布监督——管理决策——资源管理——数据交换,整个信息平台覆盖了6大类34个项目,由救助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宏观监管系统两部分构成。系统在进行救助信息的采集、受理的同时,还可解决各个救助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为政府部门实施优惠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社会救助一口上下、不重不漏。

  在观看完系统的现场演示后,李春城指出,我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使我市的社会救助从传统方式进入到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新的发展阶段,符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改进政府服务、提高社会救助效率的一项重大举措。信息平台的建立对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转变工作方式,研究建立与之配套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把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把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到基础数据准确,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及时有效地更新和审核数据,最大限度地做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切实把这项关系困难群众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做实。

  市领导郑天扬、徐季桢、赵小维等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