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奔小康:亟待跨越“数字鸿沟”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畅销靠信息

  四川省乐至县农民邓武贵编制的竹筐通过“天府农业信息网”远销长沙、武汉等地,每个月增收500多元。四川联通提供

  历史镜头一:四川省郫县唐昌镇星罗村,大片的菜地刚打上农药,突然变了天,一场大雨瓢泼而下,菜上的农药被冲得干干净净,凑钱买来的农药都白瞎了!

  历史镜头二: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卅寨村,2005年冬天育成55万多株枣树苗,可狠心一再压低卖价:每株只有0.2元,也只卖了14万株。全村人都发愁:卖枣树款还等着用呢!

  历史镜头三:四川省郫县唐昌镇星罗村村民张志彬种了3亩苦瓜,今年5月,那些苦瓜竟都不再生长,慢慢死去。张志彬吃不下、睡不着,睁眼闭眼都是可怕的“绝收”俩字。

  历史镜头四: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申东村。今年8月里一天,宋有运发现他的260亩鱼塘里死了10多尾鱼,第二天死得更多,养了10年鱼的他赶忙请鱼医生,大把地花钱,鱼却越死越多,第5天竟死到800多尾,到8月18日,他治鱼已花了1.4万元,鱼死了1.3万斤,损失至少4万元,儿子、女儿急得痛哭。

  气象信息不灵,农药会“白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会“卖难”;科技信息不灵,病虫害会横行……采访中,这些村民们随口说出的事例让我们感到,及时获取准确适用的信息成了当前农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说得好,农民是弱势群体,加强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农产品销售、自然灾害预防等多方面信息,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出资将农业信息站建到了乡镇一级,但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仍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今年4月信息产业部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发布后,有关部门、企业纷纷行动,加大了步伐。

  最近在赴四川、陕西的采访中,记者目睹了在政府企业合作这一新模式下,四川农民通过利用联通“天府农业信息网”、陕西农民通过利用联通和陕西省农业厅合办的“电子农务”提供的信息,在生产生活各方面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信息化项目:科技及时雨、致富金钥匙

  采访镜头一:11月14日,四川省郫县唐昌镇座谈会会场。

  操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星罗村村民张志彬说,今年苦瓜得了病,几乎要绝收,信息站帮他向专家咨询,没想到试用了四五种农药,就治好了病,3亩苦瓜收入2万多元。他笑着补充说:“相反,我没听信息的话种了小白菜,结果受损五六千元。这让我更相信‘天府农业信息网’了。”现在,他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天府农信网”致富信息,每年能增收3万多元。

  张志彬的苦瓜慢慢死去,又神奇地起死回生、获得丰收,五六吨、十几吨的大卡车从南充、山东、重庆开到地头买苦瓜,这让张志彬成了村里的人物,茶余饭后村民们都去他家唠嗑,听他讲致富信息。听众之一的汪子春说,他从“天府农信网”得到天气信息,现在打药时再不怕下雨白瞎了!

  采访镜头二:11月14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一养鱼池塘边。

  松江镇养鱼协会会长陈水清平淡地道出了一个惊人的信息:2004年12月镇里建立“天府农信网”信息站,那年“全镇有千把养鱼户,户均收入万把元,养鱼产值1亿多元;2005年养鱼户增加到3.8万人,人均增收4000多元,产值4.6亿元;2006年产值可增加到6.8亿元。”建立信息站前养鱼户没有一家有小车,“现在镇里养鱼户一年收入一二十万的有得是,买小车的多得是,有20多户买了车,其中一辆是30多万元。”一位老记者说,农民不会摆阔,要买30万元的车,建站两年来收入恐怕至少上百万元!

  采访镜头三:11月16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同家庄镇安坪村一农家小院。

  小院外墙上刷着几乎一墙高的蓝底白字大标语:“电子农务就是好农民致富离不了电子农务热线10109888”,向左一拐,墙上又是大标语:“要让奶牛多高产电子农务好帮手”,走进小院,迎面还是大标语:“10109888农民有事就找他”。

  小院里,电子农务服务站对面,临潼银桥乳业公司的挤奶站正在兴建。服务站站长、村党支书李顺虎说,今年8月信息站成立后,村里每头牛年收入增加了2000元,达到5000元。养牛户原有40户,现已发展到60多户,今后5年会发展到500户。原来,挤奶站是“电子农务”帮他们招商引资的结果,信息站是他们自己腾出房子建立的,“标语是我们几个养牛户想的,找人刷的。”李顺虎说。

  采访镜头四:11月16日晚上,夜幕笼罩中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电子农务推广站。

  一个中年人等在推广站里,他就是申东村的宋有运。没有谁邀请他来,宋有运说自己“高兴来‘用事实说话’”:就在8月18日,推广站副站长王耀林听说宋家的鱼得了怪病,立即拨打了10109888“电子农务”热线电话,当天上午9:40,专家就开出了诊断结果(鱼患了败血症)和药方。宋有运拿着王耀林送来的药方,花4000多元买了药,过了3天鱼就转危为安。从此,“电子农务”信息咋说,他咋做。

  采访镜头五:11月17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电子农务信息站。

  桌上摆着一盘盘大红枣。66岁的安世兆说,今春通过县电子农务办发出枣树苗销售信息,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客商都来了,售价提高了3倍多,最后的1万多株卖到了每株1.8元。100多户共增收二三十万元。全村都乐坏了。

  “电子农务”还能治病。村里枣树生了炭疽病、缩果病和褐果病,作为红枣专家的安世兆也没法治,通过“电子农务”发出信息,县里专家第二天就来治好了病。秋天收获了150万斤枣,发出信息后,内蒙古、甘肃、宁夏的客商都来了,每斤提高了五六角,两个月把枣抢购一空。“‘电子农务’信息好,村里人都说要分头订。”他乐呵呵地说。

  四川:“天府农业信息网”率先迈出第一步

  7月26日,名为“农业新时空”的中国联通农业信息化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颇为壮观:今年在全国5000个乡镇建成信息站,2008年年末在全国26个省1万个乡镇建成信息站,按每站服务近千农户计,今年底可望服务近500万农户,2008年末可望服务近千万农户。“天府农业信息网”、电子农务就是“农业新时空”在四川和陕西的名称。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的到场,给这一项目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奚国华说,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缩小消除数字鸿沟,中国联通先走了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全信息行业都行动起来,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贡献。

  中国联通有关人士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联通作为世界第三大移动运营商和国有大型企业,积极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责无旁贷。同时,随着通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城市市场日益饱和,农村市场已成为通信领域的新增市场。联通拥有丰富的通信网络资源,为积极拓展农村市场、服务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新时空”项目源于2003年四川联通创建的“天府农业信息网”。

  四川联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2003年11月6日,资阳市乐至县石佛镇建成“天府农信网”第一个信息站。同时四川开通统一特服号10109555,在乡镇建立起信息工作站,乡镇政府在办公楼内免费提供办公室场地和水电,联通提供电脑和上网设备,支付信息员工资,乡镇长兼任站长,并配备兼职信息员,负责当地信息收集、发布与营销。通过联通手机,以短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政务、农技、商贸、气象、劳务等信息服务。

  为了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四川联通与具有农业信息资源的媒体合作,共同建设了10个大栏目、160多个小栏目的农业信息。为把好信息发布的质量关,四川联通制定了十多项规章制度,要求“制度上墙”,要求待发送的各种信息都要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签字盖章。

  通过“天府农信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通过手机短信和呼叫中心可以便捷地接收、查询信息,直接与农业专家和农产品销售商实现双向交流,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两大难题。

  在四川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至2005年底,在四川省960个乡镇建设了1071个信息站,向网内54万农户免费发送涉农信息3亿多条,惠及人群数百万。据不完全统计,加入“天府农业信息网”的农户通过信息人均增收398元。

  “天府农信网”赢得了联合国“最佳电子商务网站奖”在内的国际国内各种表彰奖励共8项,辽宁、陕西、河南、新疆等十多个地方的学习取经者纷至沓来。

  陕西:“电子农务”政府主导获得大发展


 
 

专家到地头


  陕西省绥德县电子农务办请专家到地头为瓜农答疑解惑。陕西电子农务办提供

  吸取四川“天府农信网”经验的陕西“电子农务”,在政府主导下,迅速发展壮大。

  去年的渭南市“电子农务”试点一炮打响。该市农业局和陕西联通合作,依托该市联通的网络平台和农业部门的技术资源优势,联合组建渭南电子农务服务网络。短短一年,市县乡三级电子农务信息站共建立了198个,三级联动网络基本形成。得到信息服务的农户喜出望外。陕西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白杰激动地介绍:渭南试点被当地农户称为科技的“及时雨”、市场的“千里眼”、致富的“金钥匙”。

  得到了农户肯定,今年3月,省农业厅与联通陕西公司共同召开了全省电子农务推广大会,会后“电子农务”遍地开花。白杰介绍,西安、咸阳、宝鸡、延安等10个市纷纷行动,全省11个市和104个涉农县都成立了电子农务推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绝大部分县(市)由主管农业的副县(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农业局长或主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计划建立乡镇电子农务推广站1060个,目前已经装备、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566个,组建“电子农务”专家队伍1000多人,发展电子农务用户45万户。

  更主要的是,短短8个月里,发布农业信息4亿多条,解答群众热线咨询1万多人次,促成农产品交易上千宗,实现农业增值4亿元,扩大促销农产品15亿元,受益人群上百万户。

  可贵的是,成绩面前,他们依然冷静,并不懈怠。10月,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东风,陕西省召开了“电子农务”推广经验交流会。会上,陕西省农业厅厅长梁凤民指出了当前推广“电子农务”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一些农业系统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向所在市县负责同志汇报不及时;其次是部分服务站运行不正常;三是服务农户的7000名信息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搜集或提供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梁凤民说,这样做,就是为了“把给农民办的这一实事、好事竭力办好。”

  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的是把好事办好。梁凤民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利用联通网络平台,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纳入“电子农务”服务内容,使中央及省的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家喻户晓;在现有1590个县镇、3万多行政村中,机构不健全的要抓紧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开展工作,搞得不好的将停止对有关项目的支持;要以质量求生存,千方百计提高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明春将开展检查,召开背靠背的群众评议会,做到奖罚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