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后发优势”。它指的是落后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发展模式以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有人将这一概念引入军事理论之中,意为军事上的迟发展国家可以借鉴先发展国家的技术和发展模式,取捷径快速发展。以古语讲,这叫“前车之鉴”。
例如,美军在最初尝试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各军种各自为战,陆、海、空三军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可是三军之间却无法互联,形成了无法互通而又彼此独立的几个“大烟囱”。后来,美军不得不花费巨资重新构建三军可以互通的信息系统。其他国家在吸取了美军的教训之后,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想到要加强各军兵种的互通,这样就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成本。
虽然从某些角度来看,迟发展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迟发展国家借鉴他国的技术和发展模式时,借鉴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借鉴”的仅仅是一堆装备而不是真正的思想技术,这种“借鉴”就会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由这种风险所带来的“后发劣势”我们绝对不能轻视。
客观上来讲,迟发展国家引进他国的武器装备比较容易,而要形成与之配套的技术体系就困难得多。清朝末年,清政府通过洋务运动,向外国购买了大量的先进舰船,创建了吨位号称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力图以此来威慑正在崛起的日本海军。然而,坚船利炮却并没能改变北洋水师失败的命运。北洋水师失败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在拥有了先进的武器之后并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海战思想,与武器装备能够配套的军工生产和技术保障更几乎为零。连炮弹都必须从外国购买的北洋水师最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北洋水师的覆灭告诉我们,光靠花钱是买不来强大的国防的,没有属于自己的技术保障能力,就根本没有稳定持久的战斗力可言。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支军队在向其他先进国家学习时,如果只“借鉴”了武器装备而没有学到背后的思想技术,那么只会受制于人而导致将来在战场上的严重被动。
眼下,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在借鉴他国的技术和成果时,我们必须形成与所引进的武器装备相适应的技术保障体系,并不断将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向深入,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后发劣势”,形成真正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