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项目前景,五学子一拍即合,亲友处筹集资金,创办商务网站,两年后陷入困境——
程卫华和他的伙伴仍在苦苦支撑着自己风雨飘摇的公司,从5个月以前决定返京打工挣钱维持公司运转到现在,他们定下了规矩: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能超过10元,工资除了养家等必要开支外都交到公司账户上。“北京的地铁坐一趟就要3元,所以我们只坐月票有效的公交车,中午吃点大饼,早晚饭自己做。”
张贵宾、程卫华、程天顺、焦庆锋和郭志涛,4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大专毕业生和1个中科大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全部来自河南汤阴的小城镇或农村。在大学毕业2年后,他们从父母亲友那里借来100万元,在北京建起了一个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但不到2年,钱花完了,生意却没做成一笔。
“我保证结婚不再花家里的钱,父亲把给我攒的娶媳妇钱拿了出来”
最早提出创业构想的是张贵宾。他在一次电子商务培训中接触到网上反拍卖采购,了解到这种省去中间环节的采购模式在国内尚属空白,就萌生了投资创业的念头。与3个同乡同学一商量,4人一拍即合,后来其中一人的高中同学也加入进来。
2004年春节,5人各自向父母提出了借钱投资的想法,他们无一例外遭到反对。程卫华告诉记者:“按照农村的习惯,我爸爸为我积攒了一笔娶媳妇的钱,他把这笔钱给了我。我给他的承诺是:结婚时绝不再花父母的钱。”
短则一月,长则一年,5人各自说服了父母。家底薄的拿出了三五万,家底厚的拿出了六七十万。去年5月,他们在北京朝阳区租下一间100平方米的办公室,注册成立了公司,电子商务网站随之建立起来。
错失一次大好机会
父母的“风险投资”很快花光
公司成立后半年,机会就来了。当时国内某家电企业需要采购平台软件,张贵宾他们得知消息时,离竞标截止时间只剩一周,但是5个年轻人的竞标书和热情打动了企业,他们被列入竞标单位。但是,对手公司在一夜之间抢走了他们的生意。事后他们才听说,对手的报价比自己略低。
此后他们虽然一直在努力开拓市场,但只有为一些小企业免费做采购的机会。“去年11月,我们向浙江一家小企业免费推广时,公司连派一个人到浙江的差旅费都拿不出了。”
不到两年,百万元资金就花完了。“其实我们没浪费一笔钱:雇员工资、买电子证书、租服务器、办公设备和场地租金,都是必不可少的开销。”程卫华说,对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来说,100万元的投资太少了,“这是我们后来才意识到的”。
为省钱地铁都舍不得坐
面临困境仍不放弃梦想
2006年春节前,公司已裁掉所有雇员,退掉办公室。5个人正月里在汤阴老家聚了一次,他们最后决定:各自想办法赚钱去。于是,程卫华回北京重拾原来的小生意,其他人四散到郑州、合肥等地打工,月收入大多只有1000多元。今年,5个人中间有4人陆续结婚,两人还当了爸爸。但他们每周在QQ上碰头的习惯仍然没改,只是聊天的内容除了公司业务,还多了老婆孩子的话题。
即使这样,回到老家打工养家的郭志涛仍然每晚为公司加班。这位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的高材生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在电脑上工作好几个小时,尝试着把他们的采购网站的CS系统改成BS系统,以便将来机会到来时更有竞争力。
郭志涛对网站的升级改造完成后,今年夏天,程卫华和另外2个当时还没结婚的人重新在北京集合,四处寻找业务。
“我们的想法是再努力3个月,没有一分钱资金,也要试试。”但3个月后,他们依然一无所获。
“对过去不后悔,对未来不盲目乐观,我们还在努力,等待机会。”张贵宾告诉记者。
1
大学生创办商务网站陷困境 两年花完一百万(2)2006年12月04日 17:08
家人态度
父亲:“心疼他,但不支持他继续搞下去”
哥哥:“他们那区区百万根本是杯水车薪”
记者接通郭志涛父亲的电话时,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带有浓重乡音。对这位河南农民来说,儿子郭志涛无疑是令他骄傲的:中科大计算机系的大学生,毕业时两家单位抢着要。但是儿子却辞了工作要搞什么网站,而且要砸进那么多钱!“他要搞什么我都不懂,那时我有心脏病,他没跟我提钱的事,去向亲戚们借了一笔钱。我听亲戚们说,他决心不小。”
郭志涛的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与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娶个媳妇,安稳地过日子。所以,对儿子的冒险行为他一直不支持。当他听记者说,儿子夜夜为自己的公司加班加点,并且省吃俭用时,老人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心疼他啊……但我还是不支持他继续搞下去。”
郭志涛的哥哥郭志强比他大5岁,现在深圳做生意。与父亲一样,他对弟弟的创业之路也不赞成。“我考察过他们的项目,觉得项目有前途,但他们5个人涉世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这一行了解也不够。我在国外呆过,知道反拍卖采购是有前途的,但要想干起来,他们的区区100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如果他们有风险投资,我就会赞成。”哥哥虽然一直在劝阻弟弟,但是没有用,“年轻人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两年来,哥哥给弟弟提供过一些经验上的帮助,现在,他对弟弟的建议是:创业之路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现在要先求得生存,稳定后再谈创业。
对话当事人
“我们会面对现实的”
记者:现在回顾公司起步的时候,什么是你们觉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程卫华: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开始就都辞掉工作,成立公司,没想到以商养商。一般的大学生创业者通常只是成立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慢慢熬着,而我们一开始就成立了公司,投进去的钱消耗太快了。
张贵宾:公司有钱时我们雇的10个人全部是技术人员,没想到雇一些专业的营销人员,这对我们的成败影响很大———我们没有充分重视营销的工作。
程卫华:开始我们对企业的需求也没有了解透彻,等我们意识到技术的不足,把CS模式改造成BS模式,已经花了太多时间,这时公司已经坐吃山空了。
记者:现在回头看,公司起步阶段你们最需要,而你们恰恰没有的是什么?
张贵宾:当然是经验和渠道。如果那时我们信息渠道更畅通,早点儿知道哪家大家电企业要采购的信息,我们就不会落后于人,坐失良机了;如果有经验的人提醒我们一下,留意一下对手的报价,就不会在最后关头被对手抢走生意了,唉。
程卫华:我们当然雇不起昂贵的咨询公司。但是我想,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如果能得到政府的一点儿帮助,有比较专业的咨询机构帮我们参谋一下,我们可能也不会到现在这种地步吧。
记者:你们做好失败的准备了吗?
程卫华:我们会面对现实。不管怎么说,经历是一笔财富。现在我们首先要对家庭负起责任来。
记者手记
他们才是自主创业的主流
“80后创业者轻松赚到一个亿”、“大学毕业就成千万富翁”……提到年轻一代创业者,媒体上充斥着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在那些报道中,年轻创业者们都潇洒倜傥,玩儿似的就赚到了财富。但是,这样的案例在年轻一代创业者中其实只是凤毛麟角。张贵宾、程卫华们受过高等教育,但一无背景二无经验三无资金,他们才是创业者中的真正“主流”。
明年,又有近500万的大学生毕业,有关部门已经确定把2007年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全面服务年。那么,是否可以将创业指导纳入到就业服务范畴内呢?
大学生创业不易,仅仅靠理想和热情的支撑往往不够。而从父母亲友那里“募捐”创业资金,显然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不具备普遍性。毋庸讳言,从制度设计到软环境,程卫华们太需要获得一点专业指导和资金帮助了。
当然,今天的挫折对他们未必是坏事,“自古英雄出少年”,或许,很快他们就能绝处逢生。祝他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