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信息化的应用与经验
来源:搜狐 更新时间:2012-04-14

张红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市场信息化的应用与经验  
 
 
  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产融光华承办,论坛结合了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集中交流探讨基层市、县、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财政、金融、公共事业和小城镇建设等焦点、难点问题,为明年基层政府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正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参照方案。 

  张红宇(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


  各位!大家上午好!有机会参加中国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论坛,讲这个议题时我非常振奋。大家最近看报纸可能都看到,都说“三农”不能放松,围绕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不能放松,这个理念丝毫不能放松。

  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都不能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放松,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去年一年到现在的话,各个地方新农村建设开展的丰富多彩。从整个判断来说,应该是开局良好。

  我在这个时间就实践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以及下一步我们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想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新农村建设一年多的实践情况:

  从农业部门的角度讲,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各项任务存在的职能部门。从去年提出这个理念之后,最近这一年时间,从我个人说,政策法规司围绕的情况,最近前后深入安徽、湖南、四川、重庆既包含了中部地区,也包含了西部地区,同时也对东部地区作了一些了解。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情况之后,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思考下一步在新农村建设需要做的工作,感慨非常多。

  首先,我感觉新农村建设一年多的实践,有三个特点:

  第一大特点:

  这个理念提出之后,还没有一项建设像新农村建设一样受到国家上上下下的认同。过去谈农村问题,上面有积极性,下面不一定有积极性。下面希望搞的工作,上面不一定意识到。我们看到新农村建设历史性任务提出之后,上上下下对他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而且确实各方面的积极性非常高。

  第二大特点:

  新农村建设提出之后,没有哪项建设像新农村建设一样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或者是整合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

  新农村建设应该政府是投入的主体,农民是建设主体,社会各个方面都予以了高度关注。不光是农业部、不仅仅是社会部门,包括其他与农业关系不太密切的部门都非常关注新农村建设。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解放军各大总部都庆祝了巨大热情,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民的问题,关注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给予了积极的热情了。包括各个方面的投入,这是很大的特点。

  第三大特点:

  没有哪项运动高度关注解决农民最急迫解决的问题,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今年两会提出的未来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下的认识,十六项大任务,第一大人物推进现在农业建设,第二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投。第四改变农村的面貌,第五深化农业改革。涉及到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里面任务很多,怎么样解决农民最紧迫爱解决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新农村建设的的确确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解决农民的需要。有些地方是电的问题,有些地方是路的问题,包括安全饮水,这一次新农村建设应该是高度关注了农村,不是表面文章。

  我们从整体上判断,那么是开局良好,包括最近起草的中央一号文件时,也是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大的判断大家认识上一致的。

  从进程情况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家的认识是高度的一致的:

  为了认真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战略布局:

  第一大行动

  从今年开春以来,无论是从中央部署,还是各个部门的工作安排,新农村建设都是首要和重要的任务。大家都知道中央召开了省部及主要领导小组学习班,统一全党统一全社会各个方面的认识,这个班上主席总理都有主要讲话,统一全党认识。

  第二大行动

  我们建国以来第一次有系统的对全三百多个县长、书记进行轮训这种培训涉及到各个方面党的一把手进行上课,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教师。为什么要搞这些行动?我想基本的目标和目的就是为了提出全党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统一全党的思想,有效的开展工作。

  第三大行动

  围绕新农村建设各个地方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截止现在为止,31个省自治区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第四大行动

  各个地方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这个规划不仅仅是了结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个村庄规划,建设规划。还是立足新农村建设二十个字,六大任务,经济社会文化全面的一个规划。

  我们在实践中调研,发现规划应该说非常扎实的,不急于求成,各个地方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在规划中,不同的地方还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从农业部来说,今年三月份,从全国31个省市进行了100个试点单位,其中35个示范村,其他还搞了联系村,组织了内部资源,包括项目、投资、信息化建设,包括工程等等,农业部相关项目安排计划安排集中投入,其他的部门包括建设部门、发展部门、商务部门都不约而同从自己的职能出发,选择不了不同的试点部门,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实践。

  我们感觉从认识上,工作程序上非常良好。各个地方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我刚才看了昨天的议题,昨天的领导同志讲了很多。

  在这期间各个地方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北京、上海,作为发达地区,作为现代农业的急剧地区,这些地方不约而同从基本建设、财政投入的方向上都作了大力调整。北京成八去是三七开的,城市是70%,农村是30%,从去年开始,围绕新农村建设北京市基本建设投入编委5.1:4.9,农村的投入是5.1,城市是4.9,调整非常大。上海过去是二八开,现在是五五开。对新农村建设基本建设方面,财政投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正是因为从全党全社会提高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积聚了各个方面的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我们感觉到实践方面,大概几个大的方向可以值得肯定:

  新农村建设这一年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各个地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化,二十个字:

  1、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关注了农村公共场所的设施。从全国看是这样的,农村公共事业就是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的发展,从全国的发展情况看,中央财政、地方各级财政投入是予以了高度关注。我们的农村医疗从前年湖北开始,新型的医疗合作制度构建以来,最近两年,合作医疗发展非常快。下午还有专家专门对这个话题进行演讲,我就不多说了。

  2、新型的合作医疗构建制度迈出了很好的步伐。

  3、从农村教育制度来说,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这几年实施西部两免一减,农村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免除,对住校生进行住宿补贴。大家知道这个事后,多少年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应该与我们的国力极不相乘的,与我们的城乡差别,二元经济结构是高度差别的,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日趋缩小,分配公正程度是非常令人不满意的。怎么样重建在新的形式之下高度关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从西部地区,我们感觉调研中发现,各个地方因为中央对地方的改革,农民的孩子确确实实是得到了实惠。

  去年我在四川重庆调研,平均一个中学生前两年每一年花五百元,去年大约花二百五至三百,农民感觉明显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其他事业远远做的不够。就是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覆盖面还是非常不广。我们测算了一下,在全国范围不到10%,上海、北京、浙江这一些地方有一些良好的起步,更广大的中西部地方做的非常不够,有一个好的起步。

  4、农村基础设施变化。

  中央大力广建电力问题、人员建设问题、水的问题、早期投入,公共建设问题。举例:在农村工作方面,五十三年的投入总量不超过94、95年的投入,超过了500亿,这是建国以来五十三年的总和,超过投资总量。感觉这几年切切实实中央在加大三农工作的同时,包括各个事业部门都得到很大发展,总体感觉非常好,解决农民农村事业的公共设施发展。特别是从去年各个地方开展新农村建设方面,特别是关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五句话只有二十个字,但内容丰富。但是有一些部门很容易站到自己部门的立场谈一些新农村建设就是需要,农业部就是说生产发展第一位,其他好象都是关系不大。建设部有些同志提出新农村建设就是村庄建设。有些部门提出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制定明年的一号文件,各个部门提出的主题都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还是从我个人讲,还是从实践出发,解决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重庆、四川今年连续干旱,这个地方新农村建设首先解决饮水、用水问题。但是因为丘陵地区每一年水费越来越高,解决水的问题是最急需解决的。有些地方就是解决路的问题,包括有些地方谈出,高速公路可以修到人迹旱季的地方,有些地方为什么不能把路修到乡村去。

  昨天我在清华班上上课,是山西的一个班,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饮水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事,最急需解决的事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我调查了十几个省对新农村建设认识还是全面的,解决农民最急需解决的事。从实际出发需要什么解决什么,分清轻重缓急,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从新农村建设建设实践中感觉到,整合了各个方面实际问题。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投入应该是政府各个方面都是投资主体。

  在实践中感觉到,对新农村建设无论是投入,还从其他方面的配置,社会各个方面是予以了很大关注。各地都有时间。新农村建设搞的好的地方,不要说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一般的农区都有好的示范经验,包括江西的甘南新加坡产业、新发展,贵州的遵义,搞产在农家服在农家,成都从前年开始城乡一体化实践活动,感觉各个地方围绕新农村建设,尽管前两年叫做新农村建设,叫做小康,主题都是建设美好的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地方整合了力量,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家乡进行投入。

  劳动力富裕怎么办,出去以后打工赚了钱之后汇报社会,打工挣来的钱自己建设自己的家乡是可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新农村建设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大的问题:

  第一,新农村建设按照领导的部署,是战略性的,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五年的问题,会一直持续下去,有些地方急功求利。

  第二,倾向新农村建设建设以为是政府的工作,是干部们的事,和农民自己没有关系,自己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三,单一的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村庄建设,这种倾向还非常严重,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问题,不是单纯理解为村庄建设,甚至八成是里的大柴搭建移植到农村。因为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开始新的负债,与中央的要求、战略部署背道而驰。

  第四,千篇一律。我们讲新农村建设最后的目标是农村更像农村,城市更像城市,现在是前年一面,都是一个样板,把农村的特点一点而没有,从全世界范围看,德国看成是,美国看成是,英国看乡村。英国是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几十年之后农村就貂皮了,我们从浙江看小城镇,走了一村又一村,都像城镇,不是这样的。我们讲新农村还是要有多样化,民族特色,民主传承。

  实践看,开局是良好的,95%走的很好,也有一些问题。

  把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确实值得关注,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展开讲:

  第一个问题,投入问题。

  刚才看了各个专家的发言,投入问题摄入少。我们2.5亿农户,从一般地区,不要说发达地区,搞市通,通路通电通水,有些地方能源统一供给,信息统一供给,一般标准下来之后是一万块钱,银行部门领导曾经说过,按照高标准15亿,投入总量非常大。简单的世通高标准6万、8万,投入总量是不可少的,那么大的总量,单一的靠政府,靠农民自己拿钱,远远不够,里面涉及到不管是财政、基本建设,特别是银行货币金融,昨天谈了很多,我想提一个观点:

  特别要关注民间机构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一些起步,远远的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我不好多说了,农村金融纷纷撤销农村网点,确实农村网点没人去做,孟加拉国—做了一个演讲,这些发达国家金融搞的不错,不发达地方的农村搞得也不错,只有我们国家搞得非常不好。我们加入WTO,金融业的开放,有好几家外资银行顶着中国的农村,国外的银行金融机构愿意接入,还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中国怎么样看待金融行使,民间金融怎么样发育,是非常大的问题。

  昨天包括吴行长等很多专家都说到这些问题,比如山西在平遥搞了一个试点,日常农,前端也是银行批准的,做得不错,现实条件是只能在本区域开展业务,资本只能来自自由资本,更要命的是只贷不存款能,对任何机构都不可以成长起来,现在到农村金融,能不能放一个口?

  第二大问题,新农村建设绕不开农业发展,绕不开现代农业建设。

  我们国家来说,绕不开。从下一步来说,耕地不断减少,人口继续增加,我们96工地19.5亿,去年为止下降到18.3亿,今后几年耕地还会减少,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我们的农业生产靠什么?唯独靠我们的技术,靠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技术角度说,是四个方面: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技术、生物制经济。

  我们唯独在我们的农业技术方面,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趋向,才能通过农业技术的扩张,促使农业的发展,才能支撑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满足我们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我们国家既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国,不可能像日本、韩国,把自己的吃饭问题寄托在国外身上,必须把现代农业发展四大技术:

  生物技术

  大家见的比较多了,转基因棉花问题,包括我们禽流感防控技术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很大层面上,给我们未来满足人们的吃好、吃饱多元化的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

  信息技术

  运用非常广泛,并不局限在农产品产销之间的问题,还是在生产方面,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摇杆这些技术测定某一区域,土壤水分、土壤含量,可以节约农业成本。

  设施技术

  就是工厂化的温室,农业方面的设施,在很多程度可以改变农业的时空分布,不仅仅是单一的季节生产,特定区域的生产,包括北京这些年,北京的蔬菜过去就是大白菜 ,现在大白菜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给我们的设施技术有密切关系。

  生物制经济

  随着全球的能源紧张,通过农产品置换工业所需的能源,包括生活所需的能源,给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大家知道,能源的来源物外是水能、原子能、核能,生物制经济通过玉米生产财源,我们感觉效果非常不错。我们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来满足人们的所需。这也是我们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予以高度关注的。

  第三大问题,就是人的现代化问题。

  最近几年到农村调研,这最近的调查与乡村干部也讲这个观点,近些年调查,发现人群越来越少,外出了,流动了。现在到农村去,都是妇女同志,老头老太太,新农村建设不光是现代农业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本身,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提升。很多座谈时,新农村建设如果靠农村妇女建设肯定不行,这棒妇女从资源上说,确确实实离现代化要求还有距离。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确确实实很重要。

  新农村建设怎么样理解?主要稳定完善我们的基本经营制度,包括试点搞的很好,其实包括老的怎么样在稳定承包经营基础之上,怎么样发挥家庭基础之上,有没有社区新型经济发展,很多人讲新农村建设,社区经济不发达,集体经济不发达,都有一些问题,我们感觉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的问题。

  怎么样在新形式下,稳定家庭承包基础之上,发育社区经济,为未来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们感觉社区经济怎么样发展,最近到浙江调查,对一些薄弱区一直治理于改善薄弱区,早期是数学给钱,后来通过扶持产业发展,使这些贫困地区发育怎么样发展,培育他,现在感觉还有一定的效果。我提出这个问题,发达地区的问题好解决一些,社区经济不能仅仅是一个空词,这方面不是虚拟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我也感觉到最近几年中国发展有一些中国特色,我们讲到统一的东西并不是非是一个社区内面的统一行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我昨天也说这样一个观点,最近几年跨区域的机械化手工,实际上也是双层经营的表现,以前我们来说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没法实现现代化。这几年农业机械化不声不响在发展,和我们的经营方式有关,过去想象日本、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来成本非常高昂,一家一户买一成套设备,几天十几天机器就浪费。但我们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大国,实行统一环节机械化从小麦开始,又到水稻,下一步马上是玉米、棉花,我感觉里面有很多的经济学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研究。

  所以我说第三个问题新形式下新农村建设如何发育我们的集体经济、社区经济,怎么样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现状是非常不好,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差别1:2.56,到84年1:1.74,农民收入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每一年都在增加,每一年保持了三百元的增长速度,和城市来说仍然没有思考改变,上前年1.:1.13,农民收入由前年2622增加到2912,每一年保持三百的增长速度,但城市每一年增长一千元以上。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怎么样缩小?我们感觉问题也是非常突然的,矛盾也是非常尖锐的。

  从这个角度说,增加农民收入三个途径:

  1.农业内部应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国家政策有直接关系,包括我们制订最低收入价,包括我们的市场变动,给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直接关系,仍然占农民收入的一大半,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怎么样稳定粮食的价格,怎么样发挥效益农业带给农民的收入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不外乎产业化的延长,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2.非农产业的工资收入。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是1.15亿,中西部地区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民的工资收入成为家庭的主要来源。今年5号文件,包括推动农民转移的若干意见也一共有40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下一步希望扩张农民的工资收入。

  3.转移性收入。

  我老讲自己这样观点: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包括两种补贴,包括今年的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民收入应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说中国的农业和其他的农业不一样,我们农民是大头,城市居民是小头,我们不可能依靠小头支撑大头。

  我讲这个观点,是认为国家如果多拿出1亿元,对农民支持补贴,对农民可以增加15元左右,30元就是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就是一个百分点的数,所以说怎么会没用呢?很多人说补不起,我觉得还是愿不愿意补的问题。

  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改善收入条件,是看你是是否愿意给的问题,农民收入是一个很重大问题。

  我们最后需要研究一下,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加入WTO,怎么样提升我们农业竞争的问题。很多人不怎么关注,现在的农业除了粮食保持100%,问题不大,但很多农产品特别是工业原料,对外面以来越来越高,大豆需求量去年进口量2622,我们13亿人口,平均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吃大豆二十公斤。棉花前年生产量9572,去年生产量10493,今年我们生产棉花量大概是可以超过六百万吨,超过三百万吨,依靠40%。橡胶三分之二需要进口。纺织能力,包括我们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不是农业生产出了问题,是加工能力无限的膨胀带给农产品的原料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农业的农产品切出一块,无论是玉米和其他东西,用于制造酒精、柴油,需求量肯定就大了。我们建国以来,一致到2003年。中国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这件事对于我们国家绝对不是好事。

  怎么样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加入WTO,农业作了牺牲,下一步农业部新一轮对外保护我们自己的农业,保护我们自己的农业产业。

  这是需要关注的五六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怎么样的推进?

  第一, 还是要规划为先,产业为重,多元投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规划为先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业规划,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我讲为什么要说规划?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村庄建设,是经济社会一揽子规划问题。这个规划以县为基础,以村为单位,就是一个一个村搞,绝不要搞所有的规划都做出来,一个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规划,还是一盘散沙,重复过去的问题确实没有必要,避免在教学费。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农民自己反映的。去年调查农民时,那里的村民没有外出,当地有一种收益,制造水缸,小工艺,卖钱也很多,收入也很高,家家户户都在修房子,我问当时的农民,你们觉得新农村建设最继续要解决什么问题?

  农民就说,是否有一个规划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我去年刚刚修好的房子,我的房子厨房正好对着村子里的道路,对面今年也准备修房子,他的厕所也对着我厨房,我有我修房子的自由,如果有一个规划,大体上划分功能区,效果是否很好了?这是一个老农民自己和我说的。我们讲新农村大体上有一个就有规划,把功能适当划分,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产业为重

  新农村建设绕不开产业发展,人家说危机还有一把米,新农村如果没有产业发展,是一句空话。没有产业,我们讲的新农村典范,背后不光怎么样,是集体经济、社区经济,还是农民自己掏腰包,总是产业发展非常好,所以我说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多元投入

  刚才已经说过,政府是投入主体,农民是建设者,是否其他力量不可以动用,农民和我说,在四川调查时,两个积极性怎么发挥?比如修路,农民我们自己做例子,政府给面子。所谓的例子就是农民自己投工投劳,把路给修出来了,最后铺水泥政府掏腰包,这个积极性一发挥,作用就很好。作面子工程政府也愿意,农民反弹就是使劲,效果很好。

  包括山西的做法,一矿一村,多元投入,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民政部门、农业部门、财政部门、发展部门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对新农村建设逐步的一步一步的搞。

  因地制宜

  新农村建设确确实实中国区域广大,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极为不一样,上海、北京、上海、浙江新农村和贵州的新农村是不一样的,贵州的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十年二十年不可能达到上海的标准,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不能没有目标,没有要求,但绝对不能统一目标,统一标准。

  不能没有目标,但不能统一目标,一定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打算。

  刚才已经反复说过,绝对不要急功求利。在一个社区范围,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把生活条件解决之后,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一个一个的作起来,不可能齐步走,遍地开花不可能的。所以我说新农村建设一定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好了我利用这么个时候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实践中得来的看法,给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到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