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检察院“创一流”工作掠影
创一流班
科学决策 周密办案正检风
大到全院的检风学风、制度建设,小到具体案件的侦查、庭审,检察院党组班子的决策能力和表率作用是成功的关键——在对何某受贿案的审查起诉上,这一点已经展露无遗。
原来何某、吴某于2005年2月至8月在四川省某县看守所分别担任所长、指导员期间,共同非法允许或安排周某(因涉嫌挪用资金、虚报注册资本犯罪于2004年1月起被关押在该看守所)与多名亲友多次在看守所或当地宾馆、医院会见或通信,并擅自允许周独自返回成都。在此期间,被告人何某收受周及其女友给予的财物,价值高达115200元;吴某另外还收受了贿赂。案发后,省检察院高度重视,并在立案侦查后将此案交由温江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过程说来看似简单,但在行贿受贿双方均未保留任何实物证据的情况下,此案审查起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圆满完成省院交办的任务?温江区检察院党组班子经过周密协商,决定由副检察长李明智牵头,成立女子办案组。李明智在审查起诉阶段就制定了详细计划:牢牢盯死六类证据的取证主体、时间、地点,物证、书证的来源……李明智深知,在被告人时供时翻的情况下,起诉的关键在于六类证据确实充分;为了不让对方有翻供的余地,取证的所有环节必须万无一失!在李明智和办案组成员的努力下,此案的物证、书证、鉴定结论、勘验、检查记录逐渐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从讯问被告人到制作审结报告、公诉意见……全部由李明智亲自办理!
庭审前的科学决策和周密部署,为成功提起公诉打下了坚实的法律事实和证据事实基础。在法庭辩论阶段,被告人何某及其辩护人认为何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李明智运用共同犯罪理论和环环相扣的六类证据逐一反驳,使被告人最终认罪服法。
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种在个案上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务实作风,温江区检察院党组班子才能成为政治坚定、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在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中,以检察长甘奇慧为首的党组成员以“五项承诺”规范自身言行,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同时党组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以“争创一流”为契机,针对“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不必为”等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自律机制、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全院干警风纪一新。
“制度建设也好,规范自身言行也好,都是党组班子成员的分内之事。如果做不到这些,检察院‘四好班子’岂不是浪得虚名?”说起这个民主团结的党组班子,区检察院检察长甘奇慧神情淡定;而在她的对面墙上放着的,赫然是2001-2004年温江区委授予的“四好班子”奖牌!
创一流队伍
学风浓厚 涌现本色检察官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党组成员的率先垂范、以“五项承诺”规范自身言行的影响和激励下,温江区检察院检风肃然,学习氛围也日益浓厚。
其实在2002年底,温江区检察院干警具备国家认可学历的本科生仅11人、专科生3人,不少干警都认为既已参加工作,学习就成了“多余”的事情。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显然并非一纸文件就能解决的。甘奇慧曾多次召集全院干警解说学习的必要,更于2003年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硕士研究生。
“甘检的行为让我深受震动。”一名干警告诉笔者,他此前一直认为办案靠“胆大心细”,工作凭“经验阅历”;直到看见甘奇慧报考MBA,才把这个想法扭转过来。“甘检是四川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她尚且要不断学习,何况我这样的大专生?”
勤奋学习就这样在检察院蔚然成风。到2005年,该院党组成员全部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硕士研究生文凭,3名干警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并将要获得硕士学位,19名干警获得本科学历;在专业知识的武装下,温江区检察院干警的综合素质大大提升:三年间4名干警分别获全省“十佳公诉人”、全市“十佳办案能手”和“十佳书记员”称号,检察理论研究成果分别荣获2005年四川检察论坛论文一等奖和2006年全省公检法司论文三等奖;13名干警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三年间,全院干警无一人违纪!
干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得温江区检察院检察官在侦监、公诉工作中,能够不断探索适应改革的办案机制、捕诉协作机制,消除监督“盲区”,同时充分保证人权;也正因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检察官,才使得一桩湮没7年的命案告破。
1998年3月23日晚,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某在温江区一迪吧跳舞时被肖某等十余人杀死。案发后公安机关先后抓获了数名涉案嫌疑人,但在报捕过程中因证据不足且嫌疑人均坚不吐实,温江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李成钢坚持疑案从无的司法原则,最终以证据不足向分管检察长提出不批准逮捕的建议——但凶案中的疑犯外貌及其凶残的作案手段已深深的烙在李成钢的记忆中。怀着对受害人的深切同情,李成钢立誓要找到充足证据,将凶犯绳之以法!在此后的7年中,李成钢阅尽了温江区进入批捕程序的3500多件案件卷宗……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3年6月,李成钢在审查一件普通的敲诈勒索案时,发现该案中的嫌疑人肖某与“3·23”案中的一名嫌疑人同名且同乡!是巧合还是本为一人?这个问题在李成钢脑海中挥之不去。仔细审查“3·23”案的卷宗后他认定,肖某就是参与杀害当年学生李某的凶手之一!李成钢迅速将这一结论告知“3·23”专案组,将肖某刑事拘留,并两赴南充川中监狱,与干警一起将“3·23”案的5名主犯全部押回归案。2005年4月4日,“3·23”案主犯被成都中院分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死刑、无期徒刑和14年至5年的有期徒刑。
“当初我提议不批准逮捕,是要坚持程序正义;但我从不怀疑嫌疑人终有落入法网的一天!”固哉李成钢!如此“冥顽不灵”,正是一名检察官的本色!
创一流业绩
荣誉作证 精品案件显一流
在温江区检察院,像李成钢这样饱含工作激情的检察官并非绝无仅有,“七年悬案”这类轰动一时的大案也不是孤例:2004年3月19日,温江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原会计张某在贪污76万元后,辗转逃到了海南、广东、河南、青海等地,温江区检察院多方搜集线索,20天内就将张某押回,创下了该院建院以来查处职务犯罪案质最高的纪录——2006年5月,该案还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精品案件;今年某地3名警察受贿,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也被该院干警在48小时内查办,此事影响之大,也堪称温江区检察院的历史之最……在办理具体案件的同时,温江区检察院还推行“一案双责”制,对发案单位在规章、监管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书面检察建议,帮助其堵漏建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温江区检察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当地百姓和人大代表的赞赏,今年上半年,温江区12名人大代表先后4次旁听了刑事案件的庭审,对四次出庭公诉的国家公诉人测评的平均分值为98.3分。代表们认为,国家公诉人在庭审中,调查和辩论的对抗性得到较好体现,检察官能恰当的运用法律知识指控犯罪和展开辩论,具有较强的公诉业务能力;而在老百姓眼中,“服务零距离、羁押零超期、执法零违纪、质量零差错”已经不止是温江区检察院的工作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写照。
信息化等工作37次分别被高检、省、市检察院评为先进单位和授予三等功;甘奇慧16人次分别受到高检、省、市检察院、市委、市政府及温江区委、区政府表彰及荣立二、三等功;控告申诉接待室被省检察院授予“文明接待室”;因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不俗成果,甘奇慧成为全市检察机关中唯一收到最高检表彰的检察长……一系列的表彰和称号记录了温江区检察院在三年“创一流”工作中的光荣和梦想,而通过“创一流”工作沉淀下来的文化特质已经融入全院干警的血脉中。但是在“创一流”之后,温江区检察院今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前行?
“永争一流。”这是检察长甘奇慧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