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语)。当前而言,关注民生,就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破解“七大问题”是杭州关注民生的着力点,是杭州执著求解的七道“应用题”。“让百姓的生活更殷实、更健康、更文明、更舒适、更便捷、更优美、更满意”,朴实无华的七个词,却是政府对民众始终不渝的承诺。
【历程2006】
一个城市,在发展的历程中,总会遭遇各类困难。
因此,一个城市,最不缺的当属困难,然而,同样不能缺失的,就是直面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杭州,就属于这样的城市。
这些年,经过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杭州市细细列出了城市百姓们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七大利益问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看病难”问题、“上学难”问题、“住房难”问题、“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办事难”问题、“清洁杭州”问题。
这“七大问题”,事事情系百姓,件件关乎民生。从此,破解“七大问题”成为城市公仆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七大问题”,犹如这个城市的七道“应用题”,不断地考验着城市的运行能力;杭州,也凭借着管理城市的智慧和关注民生的执著,不断破解着这七道“应用题”,交出一份份精彩的答卷。
杭州样板
城市难题一:面对有增无减的城市交通压力,如何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是当下每个城市共性的难题?
杭州求解:在这个智慧的城市里,一种精耕细作挖掘现有道路潜力的思路诞生了。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杭州在原有路口设置了“左转弯待转区”的基础上,今年夏季,杭州市区又出现了“直行待驶区”新标志,这在全省范围内还是首次尝试。
这个新标志首先出现在杭州最繁忙的路口之一——上塘路和文晖路口(大树岗)。现在,该路口前方右转信号灯为绿灯时,东向西直行的机动车可大胆往前,进入待驶区等候通行。杭州市下城区交警大队的交警介绍说,该路口平均日流量约10万车次,设置“直行待驶区”后,一个信号灯周期,两个车道可多放行七八辆小车,一小时可多通行180多辆小车,同时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不会发生冲突。
大胆的尝试,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于是,这一做法在杭州迅速得到推广,目前解放路与中河路口、环城西路体育场路口、体育场路中河北路口、西湖大道定安路口、环城北路莫干山路口等地方也已经设置了“直行待驶区”,路口的车辆已经大大“提速”。(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城市难题二:城市牛皮癣,够可恶!你刚擦去,他又贴来。还有窨井盖,你刚补上,他又偷去……面对城市管理的顽症,就一个字:烦!
杭州求解:在城市管理中,杭州专门推出了“呼死你”治癣高招——只要通过电脑,输入非法广告的电话号码,经确认后,就会反复向对方电话自动拨号呼叫,对方一接通即出现令其接受处理的提示音,直到对方停止使用该通讯工具为止。
城市管理也升级成了“数字化”——数字城管的信息采集员,手持具有图片采集、位置定位、数据同步等功能的“城信通”,专门负责挑城市的“毛病”,窨井盖缺失了,人行道破损了,自来水管破裂了,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信息中心……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机制初步形成。
在“门前三包”IC卡、ME卡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明卡管理,加强“门前三包”管理的执法支撑力度;深化“三把扫帚并一把”……清洁杭州,正越来越多地从“根子”上进行治理。
城市难题三:“上学难”的内涵近年在杭州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上名校难,另一面是困难群体、民工子女上学难。政府如何应对?
杭州求解:破解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好上学”问题,杭州在全省、全国领跑,呈现出普及、均衡、优质的教育品质;在这一基础上,杭州又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上,找到了一把独树一帜的破题钥匙——名校集团化战略,使杭州教育在高位发展的态势下再次登临,迈向一个优质、高效、和谐发展的新目标。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这是杭州教育的郑重承诺! 一张小小的“教育资助券”,实践了这个承诺。《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市区100%的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实施教育资助券,并进一步扩大杭州市区接受教育资助券的范围和项目,将市属(区属)中专技校、成人中专普通班学生、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纳入受助范围,困难家庭子女受助项目从原来只享受学费或杂费的资助扩大到代管费、住宿费等,为这部分困难学生提供人民助学金,给予他们就学期间的日常生活补助。2006年上半年,全市资助困难家庭学生近2.8万人,金额达到1026万元。
杭州答卷
转眼,又是岁末年终。关乎百姓的七道“应用题”又到了交卷时刻。
数据虽然枯燥,但却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在此,让数字来见证,这个城市对大众民生的关注度。
●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启动第七次“春风行动”,目前捐款已超1000万元。全年使用再就业专项资金1.4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05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66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52%。
●解决“看病难”问题:企业退休人员门诊统筹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起付标准均由400元降至300元。市有关部门发放医疗救助金2296万元。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2.2%。
●解决“上学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免收城乡义务教育杂费,共计1.5亿元。全市有557所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受益面达70%。累计成立教育集团51个,188所中小学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
●解决“住房难”问题:老城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2万平方米、建成119万平方米、公开摇号销售7351套,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60万平方米。
●解决“行路停车难”问题:新改善背街小巷1055条,新增停车泊位1万多个,建成5个人行过街设施。
●解决“办事难”问题:建成杭州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96345”服务热线试运行。
●解决“清洁杭州”问题: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3万平方米,主城区“四化”长效管理覆盖率达90%。
【征程2007】
2007年,城市依旧飞驰前行,民众对生活、对品质的要求,也与时俱进——这为杭城的七道“应用题”注入更大的“难度系数”。
然而,“让百姓的生活更殷实、更健康、更文明、更舒适、更便捷、更优美、更满意”,朴实无华的七个词,却是政府对民众始终不渝的承诺。
破题,杭州,依旧责无旁贷。
在市委九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报告中,针对“七大问题”又专门抛出了20项细化举措。
2007年,更多的“阳光”将普照弱势群体——落实帮扶救助优惠政策,完善“四级救助圈”;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7万人,再就业培训4万人;建立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智残人托管中心,提高困难残疾人保障水平。
一张覆盖城乡、惠及老少的“安全网”也将织就——明年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落实;企业在职人员门诊医疗费实行社会统筹;建立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筹资标准;建立两年一次企业退休人员定期健康体检制度;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费。
更多百姓的安居梦想,将在明年成为现实——明年,老城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公开销售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50万平方米;对基本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低保和困难家庭,做到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和租金配租率“两个95%”;全面启动危旧房改善工程,完成全年30万平方米改善任务。
……
时间还停留在2006年的日历上,杭城百姓的思绪却早已随着杭城的展望规划,“飞”向了更为动心的2007年——在一个更高平台上的破解七道“城市应用题”,杭城答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