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军对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适应能力,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新特征。那么,未来信息作战出现了哪些显著变化呢?
作战任务:从支援配合到独立主导
信息化战争的突出特征,是构成了信息网络化的战场,C4ISR系统成为主要作战目标,制信息权斗争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谁能掌握战场主动权,谁能在作战体系间的对抗中处于有利地位,均取决于谁握有制信息权。正因为如此,以制信息权为目的的信息作战,将逐步发展为信息化战争的独立阶段或作战样式,它将具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性质。此时,信息作战力量由专业力量扩大到联合作战力量,重大信息作战行动往往由联合作战指挥部直接组织实施,信息作战行动可独立达成整个战役甚至战争的目的。
夺取制信息权已经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目标,它与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同等重要,甚至超过之。信息进攻力量不断向超远程、大威力、软硬一体化方向发展,导致战略级、战役级信息作战力量的大量出现,参战军兵种均围绕敌方信息目标展开攻击。信息作战行动成为联合作战行动的主导。以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实体摧毁战为核心的夺取制信息权的作战,渗透到陆、海、空、天各个战场空间,并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始终,这决定了信息作战必然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
在战争实践中,信息作战从最初的保障手段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远的如贝卡谷地之战,近的如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标志着通过信息作战夺取制信息权,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作战样式。海湾战争首批打击的目标中,信息目标约占50%;到了科索沃战争,北约军队首批空袭目标中,信息目标达到70%以上,都说明了信息作战的主导作用。
作战主体:从攻防分离到攻防一致
传统理论认为,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的主体具有分离性,信息进攻靠信息对抗部队,而信息防御则靠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和设备。这里有体制制约的原因,目前我军信息进攻力量和信息防御力量在隶属关系上是分开的,作战运用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也有技术缺乏的原因,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得信息作战武器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影响了进攻和防御的一体化运用。还有手段受限的原因,主要限于电子攻击、网络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缺少指控系统对抗、综合网系对抗、新型能量对抗等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突破,作战单元的一体化和全新作战样式的出现,攻防主体将由分离性逐步向一体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台一体,信息作战武器平台本身具备攻防一体的功能,或将信息作战武器与其他军种武器平台结合成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使其同时具备软硬一体、攻防一体的能力。如美军的B-2A战略轰炸机,就是将侦察、火力打击、通信、电子干扰和电子防护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武器平台。二是结构一体,信息作战已不再是单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对抗,而是各个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对抗,其攻防力量结构必然是一体的,才能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功能优势。三是指战一体,指挥控制系统趋向武器化,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必须与信息对抗系统融合,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军提出的指挥控制战,实际上就是攻防于一体的全新作战样式,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信息防护和信息攻击两种职能。四是运用一体,通过高度融合的信息网络,将处于分离状态的攻防力量单元模块,快速组合成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
作战指挥:从组织进攻为主到组织侦攻防管一体
随着信息作战外延的扩展,信息作战力量的结构、功能及运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信息攻击拓展到信息侦察、信息进攻、信息防御以及电磁频谱管理等多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指挥机构职能已难以满足信息作战组织指挥的需要,其指挥职责必须向侦、攻、防、管一体化方向转变。
这种转变有利于调动各种信息因素,优化信息作战资源。通过组织侦、攻、防、管的整体运用,充分利用战场各种信息资源,将军用信息系统和民用信息系统有机融合,形成军民一体、高度集成、覆盖多维空间的信息作战系统。同时,充分调动信息作战潜力,运用一切手段动员地方信息资源,形成国家信息资源与军队信息资源相结合、专用信息资源与民间信息资源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为实施信息作战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这种转变有利于聚合信息作战力量,形成整体抗敌态势。信息作战力量种类繁多,如果不集中使用,将难以形成整体信息作战能力。此外,民间所拥有的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是战时的重要的信息作战后备力量,其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统一组织,通盘考虑。因此,只有融合信息作战侦、攻、防、管诸方面,充分调动军地信息作战力量,才能达成信息作战目的。
这种转变有利于协调信息作战行动,增强信息作战效能。信息作战侦、攻、防、管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信息作战行动内部及相关作战行动的有机结合,避免自己干扰自己,损耗作战效能,如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及实体摧毁战等作战方式,必须相互融合,协调一致,在发挥信息作战自身威力的同时,与其他作战行动产生互动效果。
作战力量:从固定建制到灵活多能
信息作战部队由多种专业力量构成,包括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等,其中每个单元都是一种小而全,多能型的编制形式。这种编制组合如果过于固定,将失去灵活性,难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例如,作战中信息作战力量通常是多群编组,打乱现有的编制,指挥机构重新组建,指挥员重新调整,指挥系统重新建立,为的是多种作战力量融合。而这样将可能造成指挥不畅、协调不顺、保障不力的局面,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同时,由于各类信息作战团队专业训练差别很大,各专业点多、面宽,也可能造成作战需求牵引不明确,平时训练和战时运用脱节。此外,由于各种专业信息作战力量平时较为分散,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装备配置等方面,难以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显然,那种小而全、多能型的力量结构必须调整,着眼未来作战需要,区分不同层次,使战时编组向模块化方向发展。比如在战略层次,形成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抗和新概念电子武器攻击等力量,在战役层次,组建网络对抗部队,破坏敌 C4ISR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建立战役通信对抗部队,削弱敌战役通信能力,建立雷达对抗部队,破坏敌预警和火控系统,以及建立防空电子对抗与电子心理战部队。这种模块化结构,平时便于集中训练、统一管理,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战时就可以根据战争目标和战争规模实施灵活编组,不需要经过大的调整,直接投入作战,迅速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