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ERP选型四大“陷阱”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5
           “目前国内ERP市场一片混乱,基本上是外行骗外行,用户选型至少面临四大陷阱,失败率高是必然的。”来自中国台湾的制造业信息化资深专家谭清安语出惊人。

  作为北京富荣科技有限公司(台湾艾一信息集团股份公司)创始人,谭清安拥有24年ERP规划、开发、顾问实施经验,先后为700多家国内外大、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过ERP系统。看到国内一批批因ERP项目失败而元气大伤的制造行业用户,谭清安总结了ERP市场上的四大“陷阱”,提醒用户要严防紧守。

警惕ERP市场四大“陷阱”

  谭清安所说的“陷阱”,是指ERP供应商在宣传或销售时常用的宣传语言或优惠条件,这些模棱两可的术语往往掩盖了产品专业化程度低下的实事,歪曲了ERP的应用实质。对ERP一知半解的销售顾问喜欢用以下四大“陷阱”诱导对ERP一窍不通的用户,外行骗外行,选型失误必然会造成“上ERP找死”的局面。

  IT陷阱 很多ERP厂商在宣传时,喜欢介绍自己的顾问拥有多高的学历和多少IT资质证书,其实这对于用户来实质性意义不大。ERP的核心是管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目前国内的ERP软件大都由没有工业管理和工业工程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发出来的,因为没有深厚的制造业管理的理论背景,又欠缺工厂实务经验的积累,因此开发出来的软件往往只能解决制造业的边缘问题,如财务、进销存、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一旦涉及生产制造的核心需求——MPS、CRP、MRP2、SCM、SHOPFLOW CONTROL、QC、QRM、ECN设计变更和客户订单变更等,就基本没有能力应付。所以当一家ERP供应商反复强调自身的IT实力、并喜欢介绍财务和进销存等模块的成功案例而闭口不谈生产制造循环体系的模块时,用户就要当心了,这很可能是一个“IT陷阱”。既然是制造产业,无法解决制造产业的关键性问题,岂能称得上是ERP整合信息系统?对制造产业而言,又有何效益可言?

  低价陷阱 近年来,国内ERP厂商打起了价格混战,15万、10万等低价ERP产品频频亮相,真有这样物美价廉的好产品吗?小心!这很可能是ERP厂商设置的另一个“陷阱”。其实,一套ERP软件产品的成本是很好计算的,一般一套成熟的行业ERP软件版本至少需要3名专业人员1年多时间的辅导实施,每名成熟的开发人员的年薪现在一般是10~15万。10万元ERP的报价还不及一名专业人员的年薪,其间秘诀何在呢?谭清安认为主要有两种操作手法:一是为了抢单打垮竞争对手,抢到单后再慢慢“钓”用户的钱;二是打带跑策略,签完合同,收完签约款和安装款就等着穿帮,反正大家的软件几乎都是如此,不签约就自己早死。

  ERP是工业管理经验和IT技术的智慧结晶,其专业程度取决于规划和开发人员的水平。而高水平的ERP开发人员是不可能速成的,根据经验数据,一名成熟的ERP产品规划人才需要至少10~12年的成长期,需要学习工业工程和工业管理知识、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并在制造企业中得到实践磨练。而用户在国内的ERP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是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连当个顾问都不足,肯定没有任何规划ERP软件产品的能力。成本肯定低了,那质量呢?就不好说了。

  升级陷阱 国内ERP软件产品喜欢采用“中小企业版”、“大中型企业版”、“集团企业版”这样的分类方式,劝导客户根据自身的规模选择相应的版本,在发展中享受软件供应商的升级服务,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首先,小、中、大型企业的区分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今年10个人的企业明年可以变为150人,后年变750人,再变为2000人……因此,软件产品根本不能采用如此错误的规划方式,这种划分不但没有很科学的根据,还会捆绑企业的发展脚步。其次,企业永远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制造的核心流程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即使是一家只有10人的小型加工厂,与大型制造企业之间只有规模和数量的不同,并没有环节上的缺失,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制造企业的写照。软件产品按照企业规模分类,并每隔一段时间建议用户“升级到更高版本”,只是软件企业的一种“钓鱼式”的销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