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前提下,山西应县的老百姓已经开始享受农村信息化的成果。11月27日,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山西移动“三网融合”带给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喜悦。近两年来,山西移动立足山西农村市场的特点,以信息建设为突破口,开拓出一条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的新“村通”模式,在为兄弟运营商提供崭新经验的同时,也完整诠释了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新农村的新思路。
“三网合一”,实现农村信息化
蔡茂林是山西应县大黄巍乡郑庄村村民。今年7月份,移动公司把光缆架进村后,他在村里第一个买了电脑、装上宽带。他告诉记者:“有不少邻居常常过来查看蔬菜市场的行情。”他说,以前他们看电视只能在院子里支根竿子架天线或是安个“锅”,最多收十来个台的节目,信号还不好。他正准备换台大点的电视机,有线电视接通后,就可以收到几十套电视节目。“以前是有想法没办法,现在移动宽带进了村,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据了解,目前应县298个行政村中已经有101个村的农民享受到“三网合一”带来的便利生活,还有126个村已经接入了移动公司的光缆,农民随时都可以实现“三网合一”。
忻州市静乐县五家庄村是位于晋北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远离城市,道路不通,多年来这里都是信息化被遗忘的角落,运营商出于成本考虑根本不愿意进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也更是无从谈起。
2005年年底,山西移动借“村通”工程之机进入该村。在架设了该村历史上的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并开通使用外,他们还与广电部门合作,实施了“三网合一”信息化试点工程,即通过一根光缆,把通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内容全部送到该村,彻底结束了该村信息化荒岛的历史。“与以往相比,现在我们通过电话可以方便地联系到远方的亲戚,通过互联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外地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而有线电视也使我们缩短了与城里人生活的差距。村通工程真是一项造福工程啊!”当地村民激动地告诉记者。
“三网融合”是山西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尝试的一种新模式。2005年,山西移动就投资12亿元建设“村通电话工程”,让4087个偏远行政村彻底告别不能打电话的历史,使全省村通电话率由2004年的83.9%提升到98%。在这期间,他们在忻州市静乐县进行了利用移动光缆“三网合一”的试点,与忻州市广电局联手,实现了边远贫困山区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络一线通,不仅加快了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速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早日享受到了先进通信科技的成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山西移动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独到的理解,该公司总经理高步文表示,针对中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应是农村信息建设。因此,他们把这个思路也纳入到“村通”工程的具体实践中。
“一箭双雕”,便民、节约双丰收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区仍是三网鼎立,即使个别部门有合作的想法,也只是站在部门立场上的,或是要求得到光缆的产权,或是要求移动只投资,别管事。不合理的要求带来的后果便是谈不拢。宁肯抱着“金山”讨饭吃,也不愿有钱大家一起挣,正是这种心理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停顿乃至后退。山西移动的做法无疑给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带了个好头。
山西移动首创的“山西模式”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在当前被各大运营商普遍认为的“成本高收益低”的村通工程中,山西移动的做法显然从渠道铺设的全新视角,将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建设行使企业公民责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目前来看,相比其他建设项目,在农村铺设通信网络是见效最快,扶贫效果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切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现在农村流行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填平信息鸿沟,架设信息“高速公路”进村,而只有具备这些条件之后,才能谈到农村的发展问题。越穷的地方越缺信息,越没有信息的地方越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就是要积极建设一个针对性强的农村现代化信息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西移动的“三网合一”模式给人以清新的面孔。从经营模式看,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运营商与广电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携起手来,运营商提供传输通道,广电部门提供丰富的节目源,此举不但改善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使一直以来处于条块分割中的管理职能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双方利益都得到了保障,而且可贵的是,此举对于近几年越发明朗的三网融合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从成本角度考虑,目前以及未来我国针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将是相当巨大的,而“山西模式”将通信网、互联网以及广电网的内容集中到一根光缆上,仅仅通过一次光缆铺设就全部解决,极大地降低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有数据显示,一户村民既要安装电话,又要上网和看电视,在通常各走各的网络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交纳800多元的接入费用,这里还不包括网络提供者对三个网络的维护问题,而“三网合一”却只需400多元就可解决,还避免了各个网络之间的协调和纠纷。综合考虑,“三网合一”是农村信息建设最理想也是最节约的硬件构建办法。
“村通”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速
“村通”工程一直是公认的赔本买卖,去年山西移动在“村通”工程中累计投入12亿元,为4800个村庄开通了电话,但实际产出却仅仅有3000多万元,这对于一家一直经受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利润考量的企业来说,显然压力是巨大的。
记者从山西移动公司了解到,他们今年7月份就已经与山西农大合作,推出由1万名大学生参与的“万人万村”活动,这些大学生将分别奔赴农村,指导并普及农民互联网的使用知识和丰富乡村网络的文化内容,为乡村农民搭建起网络物流平台,届时移动公司也将把手机销售、话费收缴等全部业务放入其中,在渠道建设方面先行一步。
高步文很自信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山西农村有800万个家庭,随着这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在信息领域的消费也将稳步上涨。即使按每户每年消费2000元计算,每年这些农村市场将为移动公司贡献16亿元的收益。显然,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金矿”,目前我国有8亿农民,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他们对于通信的需求正呈现飞速增长态势,而他们也将会成为未来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运营商在“村通工程”中基于成本考虑导致积极性不高,显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及早圈地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山西移动目前采取试点的形式,建设了多家“农村网络文化站”,并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已经建成的龙泉村网络文化站是一个多功能文化站,设网络文化室、图书室和多功能娱乐室等,可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进行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培训;开展科普教育;配合村级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当地移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开通了16个乡村网络文化站,公司计划用2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建设267个功能齐全的乡村网络文化站,使之成为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建设的基地。
据了解,山西移动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山西农村疾病防控网络”,通过详实的信息搜集建立起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该网络如果建成,也就相当于搭建起了农村人口的信息平台,对于未来“三农”问题的相关信息采集也将大有裨益。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机制下,建设农村信息平台不论软件还是硬件设施都涉及多个部门,“三网合一”也需要政府出面促成电信和广电的合作才有可能。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由政府牵头,各界紧密配合,通过市场的杠杆进行运作,而电信运营商也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