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信息化的成绩
第一,研发和推广了新的应用系统。如新的电子病历系统规范了病历的流程和住院病历的归档管理,提高了病历的质量。医务人员能够按照电子病历的要求完成病历书写等常规作业,自动进行病历质量控制和相关统计,供科室查询。目前,我们的新系统已推广到全军五分之一的医院,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中随意复制、无修改记录和事后补写的问题,提高了医生书写效率、病历的可靠性与质量。
我们与地方公司协作开发了“临床安全信息系统”,帮助医生了解和掌握药品使用的知识,并能够自动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交叉试验。对紧急的药品,系统会自动亮灯:绿灯表示交验通过,黄灯表示药品之间可能会有明显的影响,黑灯则是绝对禁止的,一定会有严重的后果。这个系统可以让临床的医生和药师不断地看到结果,对病人帮助很大。
同时,我们试点应用了无线网络与PDA技术。在部分医院采用无线移动查房,以无线网络作为医院局域网的补充,完善网络化的医疗作业流程。在部分医院使用PDA,建立医生、护士移动工作站,以便临床作业,加快信息实时交互。传统的医生工作站是固定的,医户人员查房回来后再对信息进行录入和处理,这样信息的发生和采集是不同步的,而且对补充遗漏等没有好处。此外,我们还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组织部分医院研究数字化医院建设模式、运行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从数字化医疗、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服务三个方面,探索适应我国军队医院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是远程医疗的发展。军队的医疗机构分布范围广,落差大。在总医院也即军区一级医院,我们的高级医生多、专家集中,而驻边部队医院专家级的医生则很少,主要是普通的全科医生。这就造成医疗资源的落差非常大,边防海岛部队的战士需要后方大医院的支援和保证,因此远程的医疗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军队的远程医疗发展很快,系统建设形成规模,我们共投资5千多万元建立远程医学网络管理中心200多个。远程医学双向卫星站点和我们研制的3辆便携远程医疗系统基本覆盖了全军医院、武警部队医院和部分边缘地区部队。比如西沙、阿里军分区等很多基层部队都采用了这个系统。
在专家库与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全军远程医学站点上汇集了各类医学专家3800多名,中文加西文书籍1万多种,各个上网的医院也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新进展和动态信息。我们建立了远程医学业务管理体系,由远程医学网络管理中心承担全网的业务管理和维护,设立单位的远程医学中心,制订管理规定、军队远程会诊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规范网上医学业务工作和技术维护,确保远程医疗质量。
目前系统应用效益显著。在新的卫星网上远程医疗达2千多次,基层官兵和驻扎地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医学专家的服务,缓解了看病难和疑难会诊问题。系统能保障紧急的会诊任务,使重大事故和伤亡事件有了及时救治。我们还在网上开设远程教学300多次,固定在每周二、四提供教学节目,主要是医学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新手术、设备和药品的讲解,参训的医学人员超过13万,大范围普及最新的医学科技知识,体现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是加快了卫星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军队就是准备打仗的,为确保履行军队卫星的职能,我们在组织军队常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加强了战争时卫勤组织指挥与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以保障战时高效、敏捷、优质的医疗体制,提升部队战斗力。
四是推进基层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在重点实施军队卫生信息化三大工程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各类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一个是研制与推广基层卫生信息,在部队师、旅、团等机构大范围推广并在门诊机构部分试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卫生单位业务管理水平,并逐步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以医院为核心、以医疗体系部队为辐射的网状卫生服务体系。例如研制与推广疗养院信息系统。现在地方疗养院不多,但是军队有特殊人员及通讯人员需要疗养和监听,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军队疗养的业务水平,并且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形成医疗、疗养相衔接的一体化服务。
第五,配合军队保障制度改革,全军推行军队医疗卡应用体系。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军队人员就医管理的新模式。军队人员持卡就医不仅全面加强了医疗管理,也节约了医疗费用、简化了医疗流程,并为今后建立军队终生健康电子档案奠定了基础。
再有就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我们利用各业务信息系统上报的大量数据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为各级卫生机关提供信息。对于各大单位各军区的信息中心,根据统计信息发布卫生统计提要已经形成常规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每季度卫生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发布大量单项卫生统计结果,为军委、总部机关提供阶段性卫生工作信息。在部分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军区,有些单位逐步发展实现了卫生统计日报,当中包括了一疫情的日报。
一是信息化卫生管理模式落后。按照信息化的流程,我们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一些工作制度不适应网络化的需求,就好比用羊肠小道的交通规则来管理高速公路,如电子管理与现行的法规制度还存在矛盾冲突。
二是军队的卫生信息化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卫生统计、远程医学应用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三是信息化的高投入特点与卫生信息化经费的短缺。根据现阶段国情、军情,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缓解。国家的建设投资大多花在防疫、医疗、保健方面,用在信息化上的比较短缺,卫生信息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撑。
同时,信息标准化仍是“瓶颈”。近年来国家、军队在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上投入很大,但要全面推广应用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卫生信息标准化仍是影响信息交换与共享,制约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首先要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应用的关系。从信息化工作的实践看,许多单位的信息系统不是建设不起来而失败,而是管理、应用不好导致失败。应该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应用是目的,是三位一体的。目前,有的单位表面上系统在应用,但既不能生成管理数据,又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系统变成了豪华装修和马赛克工程;还有的单位信息系统应用与业务管理脱节,大量的设备闲置。
第二个是处理好阶段性跃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很多单位强调建“最先进的”,实际上在信息化建设上,所谓最先进的水平是一个较短的术语,三年以后就是最不先进的,五年以后就淘汰了。所以卫生信息化要树立长期发展观点,注意系统长期的维护和更新。
第三点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卫生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全员素质的现代化,不能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驾驭现代化。既要在信息化技术上抓基础,更要在卫生业务管理改革与深化影响上下工夫。网络系统是卫生信息流程的高速公路,必须创建新的交通规则来规范、约束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