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下放管理权限。将契税减免审批、市政府采购专家库建立、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审批、集中采购目录制定、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审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核定、会计从业资格制证等权限按政策适度下放(待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减小区县和企业的办理工作量。二是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近期将取消(停止执行)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改变预算追加方式。将调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性补助等专项资金从每年一下变为一次下达;将土地整理资金、耕地收购资金、农村公路建设等资金下达方式由通过市级主管部门转拨转为直接下达到区县财政部门;将支持民营企业资金从过去通过区县转拨改为市财政直接拨付到企业。四是改变企业决算报表报送方式,凡已由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不需再分别报表,减轻其工作量。五是优化扶贫济困补助发放形式,将包括教育、就业、社保、救济、扶贫等五大类34项的全市扶贫济困资金的发放流程进行优化,确保简便易行、方便群众。六是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和政府采购办理程序。将办理时间压缩一半,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建立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统一平台,2007年正式运行,方便服务对象和监督机构。七是建立供服务对象使用的信息查询平台。在财政公众信息网上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政策和办事流程进行分类解释说明,将涉民财政政策编印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方便服务对象了解政策和查询办理。同时进一步优化内部办理工作机制,出台《督办制度》,落实办文时限。八是清理规范评比表彰项目,将财政系统所有评比表彰项目统一归并为财政财务管理综合评比一项。
整改时限:12月20日前,基本落实上述整改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和方案,同时加强相关长效机制建设。
二、针对推动财政体制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健全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县加快发展、培植财源、减少债务、增强公共保障能力的积极性。二是严格控制2007年市级公用经费,将节约的资金用于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三是完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社区卫生进行补助;2008年探索建立失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等。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市级机关公务和业务车辆配置管理制度并实施。五是建立政府性债务偿还和风险防范新机制。基本偿清“普九”欠债,提出下一步化解内债的初步方案,基本完成外债风险管理、外债偿债准备金管理和外债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六是建立救灾资金拨付快捷通道,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自救顺利进行。
整改时限:12月20日前,基本落实上述整改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和方案,同时加强相关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按步骤推进。
三、针对加强沟通协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完善部门联席制度,定期召开财税库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协调会。二是建立区县定点联系制度,明确每一位班子成员和牵头处室定点联系的区县,听取基层建议,解决矛盾难题。三是加大重要财政数据通报力度,方便区县和部门研究使用。四是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办法,提高精细程度,适时调整保障范围,增强保障能力。五是主动协调难点问题,对涉及区县间利益分配等问题主动协调,完善办法,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整改时限:12月20日前,基本落实上述整改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和方案,同时加强相关长效机制建设。
四、针对基础工作和管理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明确2009年以前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方案、责任目标和主体项目,提出整合财政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和构建社保资金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思路。二是健全财政科研管理机制,构建财政政策数据分析平台,建立财政政策数据库,定期对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有关数据进行专题分析,统计和分析"十五"期间的所有税收返还政策,为领导和处室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分析资料。三是加强运用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和整合产业化资金政策等重点课题研究。四是深入推进财政支出预审制度,扩大投资评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整改时限:12月20日前,基本落实上述整改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和方案,同时加强相关长效机制建设。
五、针对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
整改措施: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巩固“三创”工作成效。完善落实机关内部考核机制,引入服务对象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激励约束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着力研究长效内控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廉政体系,严格执行纪律,确保廉政规定进一步落实。
整改时限:12月20日前,基本落实上述整改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和方案,同时加强相关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