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13个“为什么”引发警务运行模式大讨论
时间回溯到2002年底,南京市首次“万人评议机关”结果揭晓,市公安局位次靠后,这在全局引起极大震撼。新一届局党委提出了13个“为什么”:为什么专项斗争年年搞,而刑事案件年年增?为什么公安民警长期得不到休整,群众仍然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争论、反思、调研,市公安局1万多名警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孙文德敏锐地指出,造成警务工作诸多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警察的工作观念、工作机制和手段还是传统的,甚至是“靠天吃饭”。在新的社会治安格局中,巡防是公安工作的第一警务,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第一需求,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警力必须跟着警情走,治安管理必须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必须实施动态警务、责任警务,确保警力大量沉入一线、深入基层。警力从哪里来?依靠传统的招录新警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经历了四次大讨论后,市公安局上下统一认识:出路只有一条,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瓶颈,压缩机关警力和后勤警力,用信息化来引领警务变革,向科技要警力。建立“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课题由此提出。苦战一年,2004年7月1日,由南京警方自行研制的信息化平台——综合信息系统正式运行。信息警务“重装”上阵,公安信息化驶入快车道。3年来,市公安局万余民警的电脑拥有量从2002年底的2000余台飙升到1万余台,100%的一线民警能熟练操作警务综合信息系统,100%的实战单位实现在网上办公办案。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办公人员,大批量警务人员从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
信息化引擎,带来警务运行模式深刻变革
仅仅让每个警察用上电脑,这不是信息化警务的最终目的。在市公安局党委看来,信息化只是引擎,更深层次的警务运行模式变革才刚刚开始。今年3月,智能警务通手机在建邺公安分局全面投入使用。巡逻民警人手一部智能警务通手机,可以在盘查犯罪嫌疑人以及可疑车辆时现场拍摄照片,并可以在2秒钟内将照片通过GPS发射器传输到指挥中心。另外,追捕现场、火灾现场、凶案现场以及各种抢险救灾现场都可即时拍照上传到指挥中心平台。指挥中心又根据每天在街面巡逻的民警发回的信息,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综合分析决策。这是信息化带来的现代警务指挥方式变革,指挥决策从封闭局限型向开放多元型转变。过去,基层信息的滞后、分散,容易导致主观决策甚至盲目决策。信息化手段,为警方的指挥体系提供了大量实时鲜活、客观全面的警务信息。牵一发而动全身,信息化警务带来的变革远不止这些。巡防模式变革。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2003年以来,警方通过在基层建立“三队二室”警务机制,让每个民警通过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基础工作管理。派出所设社区民警中队、治安巡逻民警中队、刑警中队和内勤室及调解室。其中,治安巡逻民警中队在划定的责任区内专司巡逻,实行“四班三运转”,保证24小时都有民警上街巡逻,这使得街面见警率大大增加。执法模式变革。网上办案平台规范了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督察模式变革。通过建立报警求助电话同步录音系统,加强了对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民警违法违纪发案数和处理人数,在2003、2004、2005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同比又分别下降44.4%和30%。……
“大情报,小行动”,警察办案由拼警力拼体力变为精确打击
警务模式的信息化,更直接的效果体现在打击犯罪上。2000年7月11日,原大厂区发生一起震惊全市的灭门惨案,一家四口惨遭杀害,61岁的老人和3岁的孩子都未能幸免。为抓住凶残的杀手,警方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始终无法发现他的踪影。不过,凶手留在现场的犯罪信息却留在了警方数据库中。在今年5月,当疑凶因其他违法行为被警方抓获时,警方通过比对,一下子就将这个潜藏了6年的杀人恶魔揪了出来。情报信息整合与侦查破案同步,这只是市公安局构建“大情报、小行动”新型侦查模式的一个缩影。在信息化警务的支撑下,警方探索以信息为先导的主动进攻型侦查模式,侦查破案从粗放排查型向精确制导型的转变。“信息化就是‘马’,需要不停地用信息来‘喂’。”突出民警信息化主体地位,这是警方信息化警务改革坚持的一个原则。警方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开通以来,已通过基层民警采集录入信息近2亿余条,实现了情报信息的“一点输入、多点管理、全局共享”。今年以来,全市暂住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以及出租房屋登记率均达95%以上;旅馆住宿人员信息录入传输率达90%以上。目前,全市破获的刑事案件中有三分之一是通过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破获的,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中有80%是通过警务综合平台抓获的。特别是对杀人等八类暴力案件,南京已不再进行大规模排查,取而代之的是做大做强情报信息,网上“大海捞针”,侦查破案。
信息化警务变革,实现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
公安机关内部的警务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警方核心战斗力倍增,这场变革正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为这座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一根路灯杆,就是一个报警点。今年11月,南京警方开始对城市街头的路灯杆进行统一编号,并在警务平台中进行“翻译”。报警人只要说出身边路灯杆的编号,警方就能立即定位这根路灯杆的地址、周边建筑等。报警人快速得到救助不再是一句空话。而这一切,依靠的是警务信息化这匹“马”。公安户政受理中心、出入境办证大厅、人财物报失中心、盲流乞讨救助中心和电子路考考场等,全部实现信息化服务。市内户口“一站式”办理,10分钟即可办成。驾驶证照无纸化考试,桩考、路考电子化,统一考试标准、规范评判方法,减少人为因素,使考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其中路考系统,被公安部科技局列为全国推广项目。警务信息化这台警务运行模式变革的引擎,正不断带动着警方大步朝现代化、服务型公安机关迈进。实行警务改革以来,警方不仅大大提高了执法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增强了执法公信力,而且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近两年来,这一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公安信息化作为一场深刻的警务变革,不仅是技术装备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孙文德深有感触地表示,“对于现在的南京警方来说,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治安的全方位控制以及队伍正规化建设,正随着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运用逐步实现,这将给公安正规化建设增添无穷的动力。”随着警务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今,南京警方的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近日,在市公安局召开的全局干部大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植要求全市公安机关继续发扬争先进位的进取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平安建设,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平安南京,使南京持续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