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信息化建设为防汛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来源:陕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省、市、县各级防汛部门依靠该系统提供的现代化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科学分析,果断实施大型水库预泄错峰调度,多次有效减轻了渭河、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为沿江(河)低洼地区和地处滑坡泥石流危险区群众的撤离迁安赢得了宝贵时间,减少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近,由于为陕西省包括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在内的工作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优质服务,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信息中心获得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信息源设施,初步覆盖全省重点防御区

    严重的山洪灾害,一直是陕西省防汛工作重点。5年来统计资料分析,全省因山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7亿元,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强化预警设施建设就成为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省防总信息中心坚持不懈开展防汛信息源建设。

    自2003年起,该中心积极争取中省专项投入和地方配套,加快防御山洪灾害的信息源建设,使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可快速及时传递到防汛指挥系统,实现快速反应。目前,在陕南、陕北、西安等6市54个县区建成防汛雨量自动监测站481座及相应的市级分中心站和县级工作站,可自动将雨量监测信息实时传递到省、市、县三级防汛部门,实现了信息的同步接收,动态监视。

    在加强全省各地防汛雨量监测速报系统建设的同时,该中心坚持工程带动,不断完善大中型水库、陕北库坝群、江河等防汛重点的预警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自动监测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防御山洪灾害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5年共筹集建设资金近4000万元,在10座大中型水库、陕北库坝群建设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水位遥测站45座;在渭河、汉江等主要江河建成了洪水跟踪监测站22座,启动了渭河、汉江等重要河流防御山洪灾害错峰、削峰调度方案与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

    目前,全省防御山洪灾害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暴雨高频高值区、主要江河、大中型水库、重点防洪城镇的水雨情自动化监测网络体系,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决策支持水平

    基本覆盖我省重点防洪部位的信息源网络体系建设后,该中心又加紧完成了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并且实现了纵向与全省11个市(区),横向与省级水文、气象等防汛相关部门的防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防汛异地可视会商,为进一步落实防汛信息分级责任制提供了重要保障,提高了全省防汛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有效减少了近年来山洪灾害的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2003年渭河特大洪水过程中,省防总依据水库洪水自动调度系统、渭河洪水自动跟踪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科学分析,实施错峰调度,使渭河“03·8”3号、4号洪峰分别推迟24小时和30小时到达华县站,为下游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在渭河“05·10”洪水过程中,省防总充分利用防汛决策支持软件系统,发挥水库拦洪错峰作用,大大减轻了渭河下游的防洪压力;在汉江“05·10”洪水过程中,利用防汛信息系统对安康、石泉两座大型水库进行科学调度、合理错峰,为汉江安康段削减洪峰流量1500秒立方米,迟滞峰现时间5小时之久,减轻了安康城区防洪压力,减轻了洪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