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把好信息化产品的保密关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时下,信息化产品、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确实让官兵尝到了甜头。说起其好处来,大家如数家珍,但个别同志也因此吃了苦头,有的还栽了“跟斗”。

  某综合仓库在检查办公秩序时发现,有一个U盘插在一台涉密电脑上没有贴保密标签,无人认领。是怕受批评,还是另有蹊跷?此事引起了该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初步检查后发现,U盘内只有一篇关于仓库管理的论文,没有其它信息,无法找到U盘主人的线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出车回来的司机小刘分析,可能是某股陈助理的,因为那天他好像拷贝过材料,后来有事急勿勿走了,可能是遗忘在这儿了。单位领导赶紧与刚外出学习的陈助理联系,得到他的证实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一日,某部保密委员会的同志正准备下班时,突然接到一个举报电话,声称他是名退伍军人,在网上看到了几条关于某部准备搞军事演习的信息。该部是支新组建的部队,担负着重要的战备任务,此时涉密信息出现在网上,实在令人吃惊。该部保密部门迅速组成专项调查组,在地方安全部门的协助下,严密侦查,仅花了两天时间,就查清了问题。原来,该部新兵小钟入伍前是个网迷,网友很多。新兵训练结束分到部队后没几天,心就痒痒了,于是利用外出机会,偷偷溜进网吧,跟网友神侃,无意中把部队要搞演习的事说出去了。虽是无意,却酿成大祸。最后,这名战士受到处分,单位领导也被追究了相关责任。

  前不久,上级保密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某部机关的涉密电脑进行检查。当查到一台便携式电脑时,突然发现在历史记录中出现了一条互联网的网址记录。按规定,涉密计算机是不允许上互联网的。是使用者私自上网,还是借给他人使用,或者发生了被窃用的情况?检查组一面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一面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均没找到答案。此时,使用者提供的一条信息,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他曾安装了一个数据处理软件。是不是这个软件本身有什么“猫腻”?经过几小时的排查,终于揭开了谜团。原来是该软件的系统目录下隐藏了一个捆绑有木马程序的程序,导致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便携式电脑出现了虚拟网址记录。虽然排除了违规上网的嫌疑,还让人紧张了一阵子。

  不是设备本身的错

  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那么“香饽饽”缘何会让人们尝到苦涩呢?调查显示,先进的信息设备本身并没什么错,而是使用者、管理者的不慎惹了“祸”。

  保密意识不强。调查中发现,有的官兵,特别是基层单位、小远散单位的官兵,总认为自己所处是小单位、小部门,无密可保;有的认为保密是保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加之有的单位保密教育未能及时跟上,久而久之,一些官兵保密意识淡化,行为随意性增大,给新时期特别是新涉密载体的保密埋下了隐患。

  日常管理不严。目前,绝大多数部队对保密工作都非常重视,依据上级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保密规章。但有的单位只满足规定订了、墙上贴了,而没有扑下身子抓落实,规定、行动“两张皮”;有的单位管理抓不着重点,忽视了小远散直等单位,忽视了官兵外出、探亲等重要时期,结果造成了失泄密的发生。

  防护措施不力。调查中发现,针对新的信息载体等,一些单位反应迟缓,既没有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也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一旦遇到情况和问题,常常束手无策,甚至放任不管。

  在严中把好保密关

  信息产品既有利,亦有弊。只有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才是正确之道。为此,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做到“三严”:

  严教育。一方面,要扎实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通过举办保密知识讲座、组织保密工作检查、进行保密知识考核等,使广大官兵牢固树立起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保密观念。

  严管理。坚持军政主官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业务部门抓落实的分工责任制,认真抓好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保密工作,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切实与政绩挂钩;要落实监督责任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要落实奖惩制度,对模范执行保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严防护。结合部队工作实际,制定信息产品使用规定,对移动介质、手机等执行申请使用程序和安全管理,并统一造册,定期检查。借助军地成熟的安全技术手段,相关设备,通过设置干扰器、过滤网、防火墙等,尽可能阻断泄密渠道。同时,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管理和防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