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实施“四进”社区工程 改善人居环境
来源:辽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大,一些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居民区的环境和管理等方面落后于城市总体建设水平。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社区治安联防体系,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辽宁省辽阳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百姓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四进”社区工程为载体(即市政设施进社区、环境保护进社区、警务司法进社区、便民服务进社区),对城市中心区的老旧社区实施全面改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区居民营造舒适、整洁、方便、安全的人居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两年来,辽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深入一线,亲自抓、具体抓,三个城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广大市民积极支持,使“四进”社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社区基础设施普遍得到完善,社区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赞誉。

  市政设施进社区——“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给咱生活带来了方便”

  “现在多好哇,小区内的路全都铺上了红色方砖,楼前楼后都安上了路灯,草坪、花池修的像盆景一样,环卫设施样样都有,就说这些健身器材吧,这政府得花多少钱哪!老人、小孩每天都玩在这里,不少人都说,现在的小区内就像公园一样,居民活得可开心了!”这是在纸机社区一些居民的心声。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主要是抓好社区道路和人行道硬覆盖建设,提高社区绿化美化水平,完善社区照明功能,搞好环卫设施和体育健身器材配套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

  辽阳市中心区共有75个社区,除去基础设施较好、平房区、庆阳地区,市政工程组两年来共对63个社区进行了改造,其中,对18个社区进行标准化改造,32个社区进行重点改造,13个社区进行一般完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新建及维修道路60.3万平方米,铺设方砖17.17万平方米,镶装边石7.5万延长米,牙石1.94万延长米,新建及调整雨水井、检查井10312座,安装路灯3113余基(盏),铺设排水管线500米,安装体育休闲器材1371件,安装社区门卫房284个,围栏5394延长米。居民说:“这些基础设施的新建,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了!”

  ——绿化建设工程。绿化工程摒弃了简单的植树、栽花、种草方法,把植物栽植与小品景点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社区新建了园林小品及广场,真正实现了“净化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的目标。不少居民说:“如今,走进社区犹如走进了小公园,走出我们的屋门犹如走进了大自然。”社区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统计,两年来,全市共植树8.82万株,植草坪18万平方米,栽花148万株,新建园林建筑小品27处,新建广场1处。

  “四进”社区工程建设两年来,仅市政工程进社区一项就接到来自各社区的表扬信100余封,市民送锦旗32面,感谢电话百余次。白塔区站前街道办事处公路社区居民75岁的王新民老汉,看到两年来“四进”社区工程给社区带来的具大变化后,有感而写出了一首诗,“昔日大院脏乱差,阴天下雨路难走;如今建成新广场,环境优美精神爽;健身器材安装好,男女老少乐逍遥;如能坚持常锻炼,心情舒畅益康寿”。

  环境保护进社区——“脏乱差问题有人管了 社区环境状况改善了”

  “我们多年来都盼着能解决这些脏、乱、差问题,但是干着急,就是解决不了!像我们小区内这些违章建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以前也就是大街表面上的这些问题能解决,小街小巷内根本没人管,现在好了,实施环保进社区后,社区内的这些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真好!”在青年街小区,不少居民从心底里夸赞他们小区的新变化。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环境保护进社区就是综合整治社区内存在的各类影响环境指标的最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两年来,环保、工商、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社区内的无照经营、违规经营、违章建筑、侵占绿地、噪声扰民、烟尘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治,基本上改变了社区内的脏乱差等现象,并初步形成了社区环境监督、管理、服务的规范体系。

  据统计:两年来,在此项工作中,市、区各级环保部门累计受理涉及社区的信访案件160多件,进行夜间执法检查86次,对37个违规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了警告和处罚,对95家酒店、浴池和加工点等居民网点的噪声,油烟扰民问题进行了查处,取缔城区内燃煤锅炉83台,关停或取缔小电镀、浴池等污染企业7家。市城管局受理举报电话1858个,受理群众来访300余人次,来信20多封,办结率达99%;开展社区环境集中整治47次,出动1200人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93处、5789平方米,拆除乱堆乱放等“十乱”现象1700多处。在全市各社区设立了城管信箱,并在有条件的12个社区内成立了城管所,指派专业执法人员到社区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社区信访接待制度。工商局与环保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内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意见》,取缔无照经营132户,责令限期整改27户。

  环保组还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社区内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社区公民守则》、《居民环境公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进社区的通知》,工商局会同环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餐饮娱乐服务等企业管理的通知》,对餐饮、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的选址、配套设施及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散发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等宣传单2万余份,发放了《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指南手册》1500本,从而,使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警务司法进社区——“警务司法下沉到社区 给咱带来了安全保障”

  自从警务司法进社区后,真正实现了警力,司法服务下沉到居民生活的社区内。在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司法服务室”。健全了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就真正将服务职能延伸到了社区内,从而,为社区百姓的生活、居住、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保障。

  ——警务进社区。自从警务进社区后,社区内小偷小摸的人少了,好人好事多了;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关心社区管理、关爱弱势群体的人多了;邻里之间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帮助别人的人多了,警力下沉到社区来,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安全保障!据统计,辽阳市公安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建成社区警务室243个(城区111个,农村132个),其中白塔区、文圣区、太子河区45个(独立办公的标准化社区警务室43个)。他们结合实际情况,对全市243个警务室的内部设置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做到了“三个统一”。即:“警务室标牌”、“治安形势提示版”、“警务室民警联系板”样式统一;“社区民警工作职责”、“治安会工作职责”内容统一;警务室基础工作簿册统一。两年来,全市社区民警总数达到516名,社区治安志愿者“4050”人员和“三保”人员2875人,已全部实现了一区一警、一区二警或一区多警的警力配置,确保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市现有图像监控中心3个,安装图像监控的社区有8个,占总数的9.5%。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在社区警务室设立警务公开栏,通报社会治安动态,传授防范知识,为群众上门办事、咨询、求助提供了方便。使警务室成为社区民警下社区工作的落脚点、及时掌握社区治安动态的信息点、直接为群众排扰解难的服务点、群众找警察的联糸点。

  ——司法进社区。2005年初,司法局制定下发了《司法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对司法进社区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制定了《司法进社区工作一览表》,并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在全市逐步推进司法进社区工作步伐。全市完成司法进社区的有99个社区(含五区),其中13个社区(白塔区8个、宏伟区2个、弓长岭区3个)司法服务室单独设置在社区内。明确了司法服务工作职能,全市统一了司法服务室的名称、标识、建立了规章制度,建立了由县区司法所人员包片和调解中心主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联合组成的组织机构。通过实施司法进社区、完善了民间矛盾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的群众性治安防控网络,使司法行政工作真正延伸到群众之中,不断筑牢了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自司法进社区以来,辽阳市社区司法服务室共化解各类矛盾3562起,防止矛盾激化387起,解答咨询7800余人次,以社区为依托的司法服务体系正在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住解放委8组的居民王桂钦说:“自从警务司法进社区以来,是真正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了!”

  便民服务进社区——“有困难社区里打个电话 政府就当成了大事办理”

  “现在百姓有困难,只要在社区里打一个电话,政府就能当成了大事来办理,便民服务网络真是政府给老百姓造福哇!”家住锻压委3号楼的退休老工人张百顺介绍了便民服务进社区的感受。他说小区内原来没路灯,晚上通行有困难,他们通过服务电话说明了情况,第二天就来给安路灯了,并且每个楼口都给安了灯。现在夜间出行可方便了!西菜市头上路难走,居民在社区议事厅共同商议后,拨打了电话,没想到没几天,政府就将这段路修好了,便民服务网络真是百姓和政府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啊!

  在“四进”社区工程开始阶段,便民服务组主动与相关部门和三个城区政府进行反复沟通,具体协调、研究联动的方法和步骤。制定了联动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确保了便民服务进社区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同时,将各联动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服务承诺时限、热线电话等相关内容印制成册,下发到各社区,从而使广大社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便民服务进社区的目的和意义。

  为加强便民服务工作,白塔区政府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文圣区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又投资150万元,安装了电子大屏幕、信息接收器等设备;太子河区政府出资100万元用于建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中心正在建设中。便民服务进社区完成了市建委、城建、城管、房产、环保、司法等市直部门和三区政府便民服务网络的联动,实现了“电子政务”的现代化办公手段。通过服务电话、电子信箱、网上提交三种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实现了市、区、街、社区服务平台的数据同步和“四级联动”的服务机制。这样,“四进”社区工程不但为百姓改善了居住环境,通过便民服务,更为百姓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百姓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便民服务进社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项复杂艰巨而又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便民服务组工作中注重在工作流程、服务规范、监督和运行机制上动脑筋,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培养和为民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探索新思路,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改革、着眼于服务,用“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把这项服务于民的工程进行的有条有理,真正实现了政府“人性化”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截至目前,辽阳市直及区属便民服务网络共受理市民的咨询、投诉、求助、举报、批评和建议等事项共计6万余件,办复率达98%以上。现在群众有困难,拨打市直各联动单位或者三个城区政府设立服务的任何一部电话,不论什么问题,不管是否管辖,这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帮助您解决。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百姓们真正感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党的温暖通过一条热线送到千家万户,遍布社区每一个角落,扎实地走进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