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一年来的质检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明年的质检任务。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增强全系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2006年质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6年,各级质检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依法把关的重要责任,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紧扣服务这个宗旨,唱响服务主旋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服务于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企业提高质量,服务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在五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提高有新成效。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实施名牌战略步伐加快,产品质量监管逐步深化,执法打假成效明显,质量兴市稳步推进。 (二)围绕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有新成果。围绕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扶持出口推出有力举措,促进出口结构调整迈出步伐,食品农产品出口管理逐步完善,应对壁垒卓有成效。 (三)围绕群众利益,维护人民健康安全有新举措。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己任,严把国门、食品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关,口岸安全常抓不懈,食品安全监管继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扎实有效。 (四)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质检职能有新途径。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职能发挥更有成效,配合国家战略部署及时有力,落实合作备忘录取得实效,质检对外合作不断扩大。 (五)围绕重大部署,发挥技术基础作用有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标准、认证、计量的技术基础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努力。 坚持不懈地抓了质检部门自身建设,实现了法制建设、科技工作、信息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与行风建设五个明显加强。 二、新形势下质检工作面临更大机遇和挑战 当前质检工作处在一个关键时期。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到今天已经十周年了;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今走过了五年历程;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质检总局,我们经过了五年多的跋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包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这些新部署,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质检工作意义不同寻常,机遇令人鼓舞,挑战催人奋进。 (一)《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年,质量工作仍然任重道远。1996年到2006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国质量水平显著提高的十年。十年来,我国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全民族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质量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质量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但要完成《纲要》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目前被称之为制造大国,但质量整体水平还不高,质量工作正处于艰难的爬坡攻坚阶段。 (二)我国入世历经五年跋涉,经济全球化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入世五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但由于出口产品大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档次低,缺乏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不强。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地狠抓质量,始终不渝地促进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质检总局走过五年历程,工作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总局成立五年来,在促进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应对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质检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党中央、国务院既肯定质检部门做出的努力,同时期望我们能有更大的作为;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既赞赏我们已有的表现,同时也寄予更大的希望。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存不忘亡”,把质检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期望。 (四)面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肩负的任务愈加繁重。中央的一系列部署,都与质检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特别是在技术标准与检验检疫,严格市场准入,农产品出口贸易,节能降耗,以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监管,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世界知名品牌,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先进设备和短缺资源进口,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等10个方面,都要求质检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完成明年经济工作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质检部门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质检部门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任务相当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清醒地认识到质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勉自励,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三、做好明年质检工作要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 2007年质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保障安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高举“以质取胜”的旗帜,在全面履行质检各项职责、整体推进质检事业发展的同时,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进一步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为推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7年质检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繁重。这里着重就如何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如何抓亮点、攻难点、扩大结合点,强调有关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抓亮点,推动全社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所谓抓亮点,就是进一步突出做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作用明显、影响深远的有关质检工作,使其进一步大放光明,像火炬一样引导社会和企业,集中精力抓质量,全力以赴促发展。 第一,更加扎实地推进质量振兴,掀起质量兴市热潮。在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达到1200个,对口帮扶25个市、县,推动有条件的省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 第二,更加扎实地扶优扶强,培育更多更好名牌。完善名牌培育工作机制,加大名牌评价力度,启动“百家企业争创世界名牌工程”,扶持和表彰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的优势名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精品项目和服务名牌,表彰一批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 第三,更加扎实地推进机制改革,提高口岸验放效率。更加有效地把握“提速”与“管好”的关系,加快检验检疫查验放行机制改革步伐,促进进出口更加快捷和便利。明年对进出口商品放行模式进行较大改革,并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一是建立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制度。二是建立进口货物直通放行制度。三是开发完善、建立健全一整套技术、行政保障措施,既实现放得快,又保证管得住、管得好。 第四,更加扎实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要围绕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利用质检部门在技术、信息、人才与对外合作的条件和手段,在帮助企业研发产品、深化加工、加强检测、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全面落实山东现场会精神,增强质检部门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围绕“建体系、帮企业、强能力”,大力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完善残留和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控体系,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口岸查验。 第五,更加扎实地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把好节能降耗关口。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标准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产品能耗定额。建立节水型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制工业企业节水系列国家标准。要加大节约型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要全面实施计量节能服务工程、民生计量执法工程、计量校准拓展工程、计量科技创新工程。对全国重点耗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开展监督检查,认真组织开展面向全国重点耗能单位的节能降耗服务活动。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类、节能类、替代能源类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对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力度,促进能源与节能产品质量提高。加强对耗能、节能和资源消耗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坚决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明年要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锅炉煤耗、汽车油耗和冰箱、空调、彩电、计算机等电气产品电耗测试,并公布测评结果,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购买质优耗低产品。 第六,更加扎实地做好应对工作,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要积极参加WTO/TBT、SPS委员会相关活动,做好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加强对国际经贸和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充分利用质检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优势,加强对外交涉,包括要求国外取消不合理的壁垒,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尤其是要按照对等的原则,对我国出口商品尽快解禁和恢复进口。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出口企业通报国外技术壁垒的最新情况,组织培训企业人员,特别是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真正生产和出口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 (二)攻难点,着力解决制约质检职能发挥的突出问题。 所谓攻难点,就是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质检工作的薄弱环节,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有重点地狠抓改进和落实,努力解决制约质检职能发挥的突出问题,提高质检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第一,找差距,鼓干劲,加快《质量振兴纲要》实施步伐。一是要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提高我国标准化水平。重点是加快国家标准制修订步伐,在抓好今年已下达的13884项国标制修订任务的同时,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明年相关领域采标率要达到75%以上。二是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的质量责任。三是加大对企业生产源头的监管。包括积极开展对企业的电子监控,完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模式,促使企业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四是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全面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情况。通过切实从源头抓质量,完成《质量振兴纲要》提出的目标。 第二,下决心,用气力,坚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要全面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发挥各地质检机构作用,完成“二级发证、三级操作”,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保证基础工作。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法规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与快速反应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要坚决加大无证查处和专项整治力度。对植物油、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前十大食品行业高风险产品组织大规模专项抽查,切实掌握主要风险问题。对存在致病菌、化学性污染、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的高风险性食品,坚决实施召回制度。加强对小作坊的整顿,各地质检部门要结合本辖区监管工作的具体情况和监管重点,选择2~3个县,作为开展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工作示范点。明年要抓住重点产区、重点产品、重点问题,打几场声势大、有震慑力、效果突出、作用显著的战役。 第三,抓创新,强措施,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要突出检验监管重点,围绕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和反欺诈,加强对进口医疗器械、废物原料、旧机电、机动车辆等敏感商品,棉花(14305,-10,-0.07%)、原油、矿产等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和成套设备的检验监管,加强进出口化学品、出口危险品及包装检验。继续完善进口废物原料供货企业注册、国内收货人登记制度,对重要原材料供应商试行检验检疫注册制。要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改革完善检验监管模式。扩大对出口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电子监管,在监控中完成出口产品合格评定,提高检验效率。 第四,抓基础,强内功,妥善应对突发性事件。要及时处置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到三个快速反应:一是质量调查快速反应,立即对相关产品、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查找。二是整改措施快速反应,尽快制定有关措施,落实到相关机构和有关企业,防止事件的再发生。三是消除影响快速反应,及时公布检测结果,防止造成恐慌,正确引导消费。要及时处置好口岸疫病疫情突发事件,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全力构筑陆港、海港、空港检验检疫三道防线。认真学习贯彻《国际卫生条例》,继续完善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预案)、“三制”(体制、机制、法制)、“一库”(应急数据库),加强出入境人员检疫监测。 第五,想实招,出重拳,全力遏制假冒伪劣猖獗势头。要提升执法打假技术保障能力,完善12365举报投诉系统,加快举报投诉系统与“金质工程”的信息交换和系统共享,增强行政执法综合效应。要组织创新、推广和应用假劣产品快速辨别方法和技术,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保障前移,提高执法水平,降低执法成本。要改过去分兵把口、单兵作战为全国统一、上下联动,国家、省、市、县四级质检部门协同配合,真正形成全系统一盘棋。要高度重视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工作,下气力加快推广进程。要加强对苗头性、潜在性、普遍性质量问题的研究,在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上下工夫,实现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早判断、早把握、早打击、早围剿,提高打假治劣的有效性。 (三)扩大结合点,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职能作用。 所谓结合点,就是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找准质检工作的切入点、立足点,把质检工作充分融入到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质检部门的作用。 第一,紧密围绕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扩大结合点。 第二,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结合点。 第三,紧密围绕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扩大结合点。 第四,紧密围绕推动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结合点。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建设 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质检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质检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要求,以推进职能转变、实施管理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质检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流程,严格办事时限,切实方便企业。 (二)加强内部改革,规范各项业务工作。加快直属挂靠单位改革,合并同类项,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自我发展。加快推进系统内事业单位实现法人治理,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鼓励质检事业单位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项目合作等途径,增强自身实力。加快业务改革,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复交叉问题。 (三)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标准化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产品质量监督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做好《合格评定法》、《食品安全法》立法工作,《设备工程监理条例》和《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研究工作。 (四)加快质检科技创新,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加快质检科技创新。认真落实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承担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针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启动一批食品、加工农产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增加技术储备。大力加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加速研究能力和装备的提升。加强基层科技投入,加快一线执法单位执法手段和条件的改善。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全面开展“金质工程”一期建设,重点做好全国执法打假快速反应、敏感商品电子监管等12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工作。全面启动E-CIQ系统升级和“大通关”灾备中心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出口电子监管、视频监控、电子支付和电子业务平台的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总局网站管理、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机制,完成行政许可业务管理系统的项目建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继续做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的相关工作和两官制度的推行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科学 理财,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技创新、夯实基础、改善一线口岸和基层执法条件上。要大力加强质检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凝聚质检精神,弘扬质检正气,创建文化品牌,促进质检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