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发展农村信息化 鼠标种田网络备耕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变化,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开始进入新阶段。”这是日前从2006中国IT两会“农村信息化论坛”上传出的信息。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作玉在题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进入新阶段》的报告中,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信息的服务主体、服务手段、服务形式发出的新变化,他认为,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已经从统计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农业质量和农产品安全信息向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转变,农业信息服务开始进入新阶段。

信息化让农民获利增收

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种植大户顾在良通过网络与北京、江苏以及香港的客商建立了网上业务关系,仅去年创利就超过100万元。

网上交易已成为浙江宁波市象山县晓塘乡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2005年,该乡利用网络实现柑桔销售865吨、供应柑桔接穗5000公斤、鸡蛋360吨、购进桔苗10万株,总交易额达360余万元。

这些都是农村信息化工程使长三角农户获利增收的实例。

信息闭塞,难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农户无法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或是有了产品也找不到买家,一直是阻碍农民增收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三角地区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浙江省从2005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江苏省推行“鼠标种田,网络备耕”的“致福工程”,已在13个省辖市建立了20个农民上网培训点,三年来累计免费培训农民近万名。上海从2002年开始出台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确定了郊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

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像顾在良、朱德宝这样依靠信息化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了。2005年浙江省嘉兴市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实现的农产品交易达4877万元。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对此表示,发展农业信息化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全面开发、全面普及显然是不可能的,13亿国民,9亿农民,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首先突出重点,就是围绕农村的特色经济,把特色经济中间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的经济人,致富的能手武装起来,用信息化的手段、用信息化的渠道和方式帮助他们,首要的问题是增收,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农业增产、农村的发展。此外,对于农户来讲,绝对不是说把信息终端送给他,或者是低价卖给他,他就能致富。

“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为核心,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加快发展数字农业,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农村信息化不约而同地被苏沪浙列入十一五的规划纲要中。

农村信息化在长三角另类发展

宁波鄞州区集士港镇副镇长潘鑫波在谈到农村信息化时称,集士港镇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一个村办公室平均拥有一到三台电脑,全都具备上网功能,但集士港镇的电脑处理的并不是传统的跟农业有关的信息,而是在做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登记等管理内容。

潘鑫波说,因为我们这里的农民不种田。

在宁波等这一地处长三角地域的经济发达地区,即便是农村,其工业的地位和所占比例也远远超过农业,所以,信息化服务“三农”绝不能仅仅局限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IT在宁波农村地区有了新的作为——利用视频监控系统、PDA终端等先进设备对城镇、乡村进行管理。

集士港镇的望春工业园区有一大片空地,已经成功招商引资,计划筹建一所四星级酒店,但现在尚未开土动工。让城管人员非常苦恼的是,半夜里 经常有不明车辆来此空地倾倒建筑垃圾,城管人员并不是7×24小时工作的,所以一直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自从“天眼”系统安装后,他们的苦恼彻底解决了,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他们可以当场抓获来此倾倒建筑垃圾的车辆。

这个让村民们夜里也放心的“天眼”就是集士港镇政府投资270万元建设的“三位一体小城镇管理系统”,它集治安监控、电子警察、移动执法三大功能于一身。这套系统将城管、交通和治安三大资源进行整合,巡逻员们都手持PDA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后将现场照片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情况下达命令,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统一指挥调度。

潘鑫波强调:“这套系统重在强调不同管理部门与联动单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从而避免了多部门重复建设管理设施和资源不能共享的浪费,充分体现了现代城镇全方位、全时段、高效、快速的管理要求。”